土木2401 孟子炀
很荣幸这个假期可以以"摆渡人"的身份回到母校宣传我的学校和给学弟学妹们谈谈“过来人”的经验。
一月十四号的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踏上这熟悉的校园——我的母校玉田一中。在给学弟学妹们讲解的过程中,他们那种对于大学生活的好奇深深感染了我,看着班级里密密麻麻的书本和坐的挺直的身姿以及熟悉的校服,好似带我回到了那个充满奋斗与天真的日子。当我再次进入高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到母校就像跟曾经的自己对话。
在介绍大学时,我通过展示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视频,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从充满活力的社团活动到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每一个画面都让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我还详细介绍了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前景,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专业选择上有更清晰的认识。
这次回校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青春的美好。从回忆往昔到展望未来,我们相信青年有着无限的潜能和可能性。让我们怀揣着回忆和鼓励,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努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最后,我们衷心感谢母校和老师们对我们的培养和关怀。他们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和启蒙者,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和骄傲。我们相信,母校的荣耀将会因我们的成就而更加辉煌。
怀着激动与期待,我踏上了重返母校的旅程。站在熟悉的校门口,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曾经在这里度过的青春岁月,那些欢笑与泪水、奋斗与迷茫,都变得鲜活起来。这次重返母校,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回访,更是一场感恩与传承的实践。
走进校园,熟悉的教学楼、操场映入眼帘,一切仿佛都没有改变,但又似乎多了些新的活力。我首先拜访了曾经的班主任,老师依然是那么和蔼可亲,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眼神中那份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从未改变。与老师促膝长谈,我分享了自己毕业后的经历、成长与困惑,老师也为我讲述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以及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故事。他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教育事业的坚守和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让我深受感动。
随后,我来到了教室,为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长心得。看着他们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我向他们讲述了高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强调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也分享了自己在面对挫折时如何调整心态、勇往直前。在互动环节,学弟学妹们积极提问,从学习压力的应对到未来专业的选择,每一个问题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我尽我所能地为他们解答,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启发和帮助。看到他们认真聆听、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感到无比欣慰,仿佛自己也为他们的成长贡献了一份力量。
“家校情”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母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每一次家校沟通,都让我感受到学校对每一位学生的重视和关爱,这种情感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我的心田。
“师生情”是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老师们用知识的火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我成长的花朵。他们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让我受益匪浅。每一次与老师的交流,都让我感受到智慧的火花在碰撞,心灵的桥梁在搭建。
重返母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时光的无情和教育的伟大。 母校,这片孕育我们成长的土地,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珍惜。 在此,我要感谢母校的培养,感谢老师的关爱,感谢同学们的陪伴。 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母校精神,砥砺前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在与老师的交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 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此刻,我感慨万分,为他们的付出而感动。
首先,非常荣幸能借着学校这次重返母校的活动,再次踏入这片熟悉又充满回忆的校园,站在这里,往昔的青春岁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曾经无数次哭过、笑过的地方,当过家一样的地方,再来时却是客人。
如今,想要迈进校门,却需要老师向门岗通融。我有些局促地站在一旁,看着老师和门岗沟通,心中满是感慨。曾经自由穿梭的地方,如今竟有了一道无形的屏障。终于,门岗点头示意我可以进去。迈进校门的那一刻,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扑面而来。我明白,时光流转,身份变迁,这里已不再是我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但那些珍贵的回忆,永远是我生命中璀璨的珍宝。
再次踏入那间熟悉的办公室,桌椅依旧摆放整齐,曾经,老师在我眼中犹如一座威严的高山,严厉且严肃,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便能让喧闹的我们瞬间安静,可如今,眼前的老师笑意盈盈,眼神里满是温和与亲切,他像迎接归家的孩子,与我欢声笑语,谈天谈地,从回忆校园旧时光,到询问我的经历,言语间满是关怀。
虽然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在课堂上展示我亲自做的 PPT,但我仍然站在教室的窗边,目光透过明亮的玻璃,落在那些朝气蓬勃的学生身上。我想,此刻他们就是曾经的我。好玩的是,竟然有小孩向我问好,说:“老师好”。而我,作为过来人,虽未能以既定方式分享经历,却在这目光交汇间,完成了一场与过去自己的对话。
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次、很多次去踏入曾经的校园。
怀着激动与期待,我重返了阔别已久的母校。熟悉的校门、教学楼,一切都勾起了往昔的美好回忆。
我径直走向老师的办公室,彼时老师们正在忙碌,看见我先是一愣,紧接着露出惊喜的笑容。简单寒暄后,我拿起清洁工具,仔细清扫每一个角落,擦拭布满灰尘的书架,希望能为老师们的辛勤工作打造更舒心的环境。
课间,我来到学弟学妹们中间。打开精心准备的PPT,从燕理现代化的图书馆、先进的实验室,到充满活力的校园活动,一一分享。我告诉他们大学的课堂更加自由,鼓励大家勇敢探索知识。学弟学妹们聚精会神,眼中满是对未来的向往,还踊跃提问,我耐心解答,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他们。
放学后,我来到曾经的班主任家中。老师热情地招呼我,像从前一样关心我的近况。我向老师讲述大学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遇到的挑战与克服困难后的成长。老师听得认真,不时点头,眼中满是欣慰。这次重返母校,我感恩师恩,也在分享中收获了温暖与力量。
燕理建筑 | “以青春之志,履公益之行”——建筑学院寒假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之重返母校(一)
燕理建筑 | “以青春之志,履公益之行”——建筑学院寒假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之重返母校(二)
燕理建筑 | “以青春之志,履公益之行”——建筑学院寒假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之重返母校(三)
燕理建筑 | “以青春之志,履公益之行”——建筑学院寒假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之重返母校(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