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7年来,雄安新区拔节生长,新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扎实推进,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在霍达副院长、刘云侠老师、李杰老师的共同组织带领下,建筑学院国际班学子于12月15日,赴雄安新区开展特色活动,通过真切走入这座“未来之城”,来感受雄安新区的魅力与潜力。此次同行的老师还有建筑教研室主任魏源朔,土木教研室老师郭奕宏、赵希萌、薛三锋。
第一站: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
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是本次参观的“第一站”,参观之前魏源朔老师先向同学们讲解了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筑设计,带着大家一起分析感受了建筑的表达。通过魏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筑设计,还学会了如何欣赏和评价建筑作品。接着霍达副院长简单介绍了此次参观活动的目的是鼓励大家保持对建筑学习的兴趣,在未来,无论是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还是可持续城市设计,都将是我们未来可能涉足的领域。希望通过这次参观,让大家能感受到这个行业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对于自身的学业要求有一个更高的认识。
进入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讲解员通过展板、景观模型、多媒体等多层次、多视角向采访团介绍了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的规划体系和建设发展情况,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记,深入领略了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城市设计方案以及重点建设项目的宏伟蓝图,整个启动区繁华壮丽的未来图景,浓缩在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展厅,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取得的卓越成绩。
第二站:雄安印象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雄安印象,它是一座占地约5300平方米的宏伟建筑,不仅是雄安新区文化风貌的璀璨明珠,更是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典范。首层“雄安印象·城市厅”以其独特的展区划分——“雄安·共生”“雄安·共建”与“雄安·共享”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仿佛亲身经历了雄安的成长与蜕变。那些关于绿色生态、智慧交通、数字孪生技术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城市的模样,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未来的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通过高科技手段模拟的“三座城”模型——地上之城、地下之城与云上之城,以立体沙盘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让人能直观感受到雄安的未来建设,见证生态、智慧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雄安三座城的设计让我们深深地受到震撼,也为未来我们的设计开拓了新的思路。地上之城,作为物理空间的核心,坚持“先植绿,后建城”的原则,致力于打造一座绿意盎然、生态宜居的现代化都市。而地下之城,则是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极致探索,下沉广场、地下商业街区、轨道交通网络等一应俱全,既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又丰富了城市生活的层次与趣味。至于云上之城,更是雄安智慧之城的灵魂所在,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现实世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栋建筑精确映射至虚拟空间,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与精细化。
雄安印象之旅,是一场深刻的知识与心灵双重体验。本次之旅不仅深度学习了雄安新区与未来城市的发展精髓,更被科技的磅礴与人文的温暖深深触动。雄安新区如璀璨新星,汇聚全球智慧,以前瞻性的规划设计,不断创造“世界第一”,彰显非凡与卓越。雄安新区的辉煌成就,激发建筑学子对建筑相关专业的无限热情,希望建筑学院可以将这份希望与憧憬,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投身学习与实践中,为未来的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让青春在雄安精神的照耀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