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云苹的幸福花园"关注公众号
这是我的第99篇原创
身为全职妈妈,你是否有过下面的遭遇?
本来自己闲下来,想专注二三十分钟看书,结果总是不停地被打扰,不是孩子找不到东西,就是接了个家人/朋友电话。还有,手机微信里家长群的消息响个不停,都是在讨论学校的活动安排……
等你逐个忙完、回复完,时间已过去了大半,却发现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干劲和专注力,心里又着急又懊悔。
是的,以上情况,我都遇到过。
除了照顾孩子和家人,我每天都想挤出一些时间,心无旁骛,做自己喜欢的事,毕竟妈妈的成长,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也确实践行了一段时间,但并不长久,因为我发现在碎片化的时代里,容易分心,想保持专注很难。
爱默生说:“专注、热爱、 全心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专注力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到底怎样才能提升专注力?我去问了AI,它的回答系统又全面(如下图),可具体从哪个切入点开始呢?
今年6月底上完时间管理课,让我意识到,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精力管理,我们每个人每天,要用最好的精力去做自己的“高能要事”,这些“要事”或和你的梦想/目标/项目/财富相关,或和你的家人密切相关。而要完成这些“高能要事”,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专注。认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专注力是一种将意识集中的心理过程,由于人脑可以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每秒钟至多处理126位资讯),因此我们必须有选择地专注于信息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些方面。上面AI提到的番茄工作法,我最早自己用过一段时间,但在做事时总是会被各种打扰,中途放弃。易效能的叶武滨老师有一句名言:一次只做一件事!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重新践行“ABC255工作法”,在我看来,这是升级版的番茄工作法。一个人取得的成就大小,取决于把重要的事首先做完,按照事件的轻重缓急,可以分为A-B-C。A类事件:属于计划内,是确定必须由自己亲自执行的重要事件,属于“高能要事”,你需要动脑子,但是一直觉得困难的事。比如我近期的高能要事有:每天写作500字+;撰写读书会活动方案;制作哈佛幸福学的PPT课件;梳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例等。我会选择一天当中经历最旺盛的时段来完成,顺序是早上>上午>下午,而且是不被打扰的环境。特别提醒的是,一定要捍卫A类事件,不是紧急情况下(比如救火死人等)不被打扰。B类事件:一般是计划外的突发事件,可以是重要,也可以不重要。比如:突然有电话打过来,网上购物,朋友突然叫你立刻帮忙,回复同事微信信息等。C类事件:是那些对我们产生内外部干扰,却又不那么重要或紧急的事情。比如:你在做一件事时,脑海中会涌出很多念头。把这些念头记录下来之后,可以帮助清空大脑,让大脑更专注在完成A类事件。首先是确保做完A类计划内的事件;其次,记录、推迟或委托B类事件;最后,只记录C类事件,但不要去做。(下图:来自书籍《高能要事》)为了保持高度的专注力,需要工作和休息交替进行。我用了“一事专注表”,A类事件,按照25+5分钟进行交替。首先,25 分钟的专注工作时段。在这期间,我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头的任务,把手机调至静音,关闭那些可能干扰我们的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提醒。25分钟后,休息5分钟。这5分钟让我的大脑得到放松,起身活动一下身体,喝口水,看看窗外的景色。但要注意,休息时间不要过长,否则容易分散注意力。我给大家分享例子,以前我写一份方案,总是被各种消息打断,一会儿看朋友圈,一会刷短视频,一会儿回复别人信息,结果一天下来,进展甚微。后来我采用了255工作法,将计划书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设定 25 分钟去完成。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的效率大大提高,不仅按时完成了方案,而且质量很高。(ps:有时我沉浸式忙碌1小时,因为着急完成任务,但发现由于中途没休息,整体效率反而降低了,所以劳逸必须相结合。)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方法同样适用。比如写作业,以前可能边写边玩,几个小时都完不成。现在可以尝试 25 分钟专心写作业,5 分钟休息一下,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专注力。(ps:有的低龄段孩子只有10-15分钟的专注力,妈妈们可以因人而异做好计划。)
因为践行“ABC255工作法”,我的拖延症减少了,做事更有序,更高效,轻松喜悦,特别想分享给大家~易效能90+1000天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成长型圈子,你可以加入我们的圈子,在这里有一群共同践行目标的人,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让目标变得更容易实现,而且更有内驱力,开心快乐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