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卢氏宗亲总群”加入卢氏群!
范阳卢氏作为世家大族,能够兴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其以文化立家。有唐一代,范阳卢氏除在通经治史等传统家学方面取得了较高成就外,在新兴文化领域也有较大贡献,涌现了一大批文化名人。
范阳卢氏是传统的世家大族,其兴盛一直延续到唐初,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绵绵不绝的家学文化。在唐代,范阳卢氏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家学:通经治史、谙习法律典章、书法;另一方面,范阳卢氏又在诗赋文章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一、通经治史
范阳卢氏自汉代肇兴以来,通经治史就成为家族的一项最重要的家学内容,肇兴者人首推东汉的卢植,时人称之为“海内大儒”,1后来曹操评价他:“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2自此范阳卢氏世代以儒业知名。卢植子卢毓,对儒家经典十分精通,曾多次引经据典向曹操、曹丕进谏,并获首肯。卢毓子卢钦也“清澹有远识,笃志经史”,“所著诗赋论难数十篇,名曰《小道》”。3范阳卢氏的家学文化从此一直延续下来,直到唐代。
唐初,卢彦卿“撰《后魏纪》二十卷,行于时”。4其孙卢粲“博览经史”,5曾依据《周官》驳斥中宗的“太子却取卫府封物,每年以供服用”的诏令,6依据《左传》驳斥为武崇训造陵的诏令。可见他对经史尤其是其中“礼”的部分十分精通。卢承庆是范阳卢氏入唐后的第一位宰相,他“美风仪,博学有才干”,“太宗尝问历代户口多少之数,承庆叙夏、殷以后迄于周、隋。皆有依据,太宗嗟赏久之”。7这说明他对历史上户口变迁及相应史料掌握得十分清楚。因此,太宗对他十分赏识,先后任他为兵部侍郎、尚书左丞等高官。卢承庆的孙辈里,卢藏用“少以辞学著称”,8同时兼习儒道,他也继承了家族治经传统,著有《春秋后语》十卷。
二、长于书法
范阳卢氏家学的另一主要内容是书法。《魏书・卢渊传》云:“初,谌父志法钟繇书,传业累世,世有能名。至邈以上,兼善草迹。渊习家法,代京宫殿多渊所题。白马公崔玄伯亦善书,世传卫�体。魏初工书者,崔卢二门。”10这段话明确指出了书法是范阳卢氏的“家法”,而且这个传统早在西晋时期的卢志那里就已开始了。
唐代范阳卢氏仍然继承了这一传统
唐代范阳卢氏仍然继承了这一传统。武后时期的卢藏用, “工草隶、大小篆、八分”。11唐人张怀�在其《书断》一书中对卢藏用的书法做了较为公允的评价。张怀�评论书法分为神品、妙品、能品三类,卢藏用是被列入能品一类的。后人曾形容:“卢藏用八分如露润花妍,烟凝修竹。”
比卢藏用稍晚的卢鸿一 “少有学业,颇善籀篆楷隶”,又“工八分书”。玄宗曾下诏说他“凝情篆素”。12
宪宗时卢弘宣“为度支尚书,有善书名。太尉李德裕尝得一帖,执玩颇爱其书,后知是弘宣所临,弥重之”。13
唐僖宗时,卢知猷“尤工书,落简措翰,人争模仿”。14《宣和书谱》评论他:“作字有楷法,时颇称之。”15这里对卢知猷的楷书给予了肯定,认为他有较深的根基。
唐末卢汝弼亦有名气,“留意书翰,作正书,取法有归。当五季,士风凋弊,以字画名家者尤少,汝弼能力振所学,诚不易得”。16这一时期还有卢颖、卢尤元、卢潜“并工于翰墨,有名当世”。17这表明,一直到唐末五代,作为范阳卢氏家学之一的书法仍在延续。
三、文学家族
唐代是文学艺术繁盛时代,诞生了许多不朽的文化名人。在这种大环境下,原本就占有文化优势的传统世家大族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同时,科举制度兴起,世家大族也要赶快占领新时代文化的制高点,以谋取政治与社会地位。唐末五代人王定保说:“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18由此可见,世家大族能否适应科举制度事关他们能否获得政治地位或保持传统门第。唐代科举中主要的就是进士科与明经科,而唐人尤重进士科,称之为“士林华选”。自高宗以后,进士科考试偏重于诗赋。这样,许多世家大族逐渐转移了家学的重心,由通经治史向诗赋文章方面倾斜。范阳卢氏也不例外,涌现出一批能诗善文之辈。
范阳卢氏族中最具影响的文人当推“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卢照邻与杨炯、王勃、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们首先力图改革齐梁以来绮靡华丽的文风,开唐代诗风之先。他们多以自身遭遇及国家社会现状为题,改变了以往空洞无物的文风。卢照邻还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歌,开了唐代边塞诗之先河。
这以后,历经睿宗、玄宗、肃宗三朝,范阳卢氏稍有些名气的诗人是卢象。他的诗“雅而平,素有大体,得国士之风”。“刘梦得《董�诗集序》云:‘尝所与游皆青云之士,闻名如卢、杜。’”19这里“卢”指卢象,“杜”指杜甫,能与杜甫一起为时人并称,可见其声望极高。
天宝以后至大历年间,范阳卢氏家族乃至唐代诗坛上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新星,他就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卢纶在当时很有声誉,“宰相王缙奏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以纶能诗,礼待逾厚”。20后又得到韦渠牟的举荐,被德宗委任为户部郎中,可见他的影响很大。卢纶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关于社会现实、个人经历的内容,又有关于国家命运的内容。感情充沛真挚,在唐代诗坛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此后一段时期内,范阳卢氏家族一度沉寂,仅有卢景亮、卢群有些诗作,但名气不大。到了文宗时出现了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卢仝。他得到了大文豪韩愈的赏识,“卢仝居东都,愈为河南令,爱其诗,厚礼之。仝自号玉川子,尝为《月蚀诗》以讥切元和逆党,愈称其工”。21卢仝由于诗名很高,又讥评时政,最后死于甘露之祸,可见其诗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和战斗精神。这与当时许多不敢过问时事、假装超脱物外的文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仝之所作特异,自成一家,语尚奇谲,读者难解,识者易知。后来仿效比拟,遂为一格宗师”。22卢仝传世的几首长诗很有风格,叙述纵横捭合,想象奇特瑰丽,堪称佳作。卢仝稍后,陆续出现了卢嗣立、卢肇、卢钧、卢求、卢顺之、卢渥、卢邺、卢嗣业、卢尚卿等诗人,但他们大多作品不多,影响不大。
到了唐末,有些名气的是卢延让。他注意锻炼词句,写实用意。其代表作《苦吟》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思想:“莫话诗中事,诗中更难无。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23从中可以看出他对选词用句的要求极为严格。他的许多诗都体现了这种风格。
这一时期还有卢汝弼、卢士玫等人有诗作传世,不过已是范阳卢氏诗人的余响了。
与传统家学相比,范阳卢氏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要大得多。笔者认为,这正是范阳卢氏家学主要内容转移到诗赋文章方面的结果。典型的例证便是范阳卢氏家族所出进士在唐代笑傲天下,“范阳卢,自兴元元年癸亥德宗幸梁洋,二年甲子鲍防侍郎知举,至乾符二年乙未崔沆侍郎知举,计九十二年,而二年停举;九十年中,登进士者一百一十六人,诸科在外”。24由此可见,为了适应争夺政治地位的需要,范阳卢氏家学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应试上来,而又多集中于“士林华选”的进士科上。而自高宗后期,进士科以诗赋为主,所以范阳卢氏才会涌现出一大批诗人。
从总体上看,范阳卢氏在唐代中前期的文化成就要大于后期,正与家族的兴衰基本上一致。范阳卢氏的兴盛很大程度上是凭借了文化上的优势,而衰落则是由于丢掉了这个看家宝。有一例可以佐证:“卢程,唐朝右族……庄余尝于帐中召程草奏,程曰:‘叨忝成名,不闲笔砚。’由是文翰之选,不及于程。时张承业专制河东留守事,人皆敬惮。旧例支使监诸廪出纳,程诉于承业曰:‘此事非仆所长,请择能者。’承业叱之曰:‘公称文士,即合飞文染翰,以济霸国,尝命草辞,自陈短拙,及留职务,又以为辞,公所能者何也?’程垂泣谢之。”25卢程因为无文才而丧失了炙手可热的“文翰之选”,又因不能处理政务而遭到羞辱,唯能“垂泣谢之”。这一幕生动地表现了没落的世族后代的悲惨境遇。而这正是由于丢掉了传统的家学文化造成的。
陈寅恪先生说过:“夫士族之特点既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故士族家世相传之学业乃与当时之政治社会有极重要之影响。”26即指出了家学对世族维持政治地位的重要作用。家学一旦失去,生存自然要受到威胁。《颜氏家训》也说:“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27从中可见学业对一个家族的影响是极深的。
注 释:
1 2 《后汉书》卷64《卢植传》第2113、2119页。
3 《晋书》卷44《卢钦传》,第1255页。
4 5 6 《旧唐书》卷189�下《卢粲传》,第4972页。
7 《旧唐书》卷81《卢承庆传》,第2748页。
8 《旧唐书》卷94《卢藏用传》。
9 《新唐书》卷57《艺文志》,第1440页。
10 《魏书》卷47《卢玄传附卢渊》,第1050页。
11 《新唐书》卷123《卢藏用传》,第4375页。
12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卷5,第26页,四库本。
13 《书史会要》卷5,第49页。
14 《旧唐书》卷163《卢知猷传》,第4273页。
15 (宋)(缺名)《宣和书谱》卷10,第1页,四库本。
16 《宣和书谱》卷6,第1页。
17 《书史会要》卷5,第39、40、41页。
18 《唐摭言》卷9,《好及第恶登科》条。
19 《唐诗纪事》(宋)计有功,中华书局,卷26,第389页。
20 《旧唐书》卷163《卢简辞传附卢纶传》,第4268页。
21 《新唐书》卷176《韩愈传附卢仝传》,第5268页。
22 《唐才子传校正》卷5,第130页。
23 《唐诗纪事》卷65,第973页。
24 《唐语林校正》卷4,第382页。
25 《旧五代史》卷67《卢程传》,第886-887页。
26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篇《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第7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27 《颜氏家训集解》,(北齐)颜之雅撰、王利器集解,卷3,第1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版。
(金源云,李国强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社会科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