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卢氏宗亲总群”加入卢氏群!
卢戎、卢氏与河南卢姓来源
周书灿
一、卢姓由来的历史学考察
先秦时期姓氏的起源及其流变,《左传》隐公八年约略提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三代之前,姓氏各有不同的概念,“自秦以后之人以氏为姓,以姓称男”(《亭林文集》卷一《原姓》。《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显然,东周前后,姓、氏在内涵方面有着不小的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的情形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有同祖而异姓,有同姓而异祖,亦有错杂,变而相入。”(《潜夫论•志氏姓》)以卢姓为例,古代文献中就举出了几种主要的来源:
1、齐太公后裔,以封邑为姓。《元和姓纂一》卷三记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卢氏出自姜姓,齐文公子高,高孙傒,为齐正卿,谥曰敬仲,食采于卢,济北卢县(今山东长清县西南)是也。其后因以为氏。田和篡齐,卢氏散居燕、秦之间。秦有博士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通志•氏族略》亦说:“姜姓,齐太公之后也。齐文公之子高,高之孙傒,食采于卢,今齐州卢城是也。因邑为氏。”许多学者以为,由高氏肇启的后世一大族系为今天中国卢姓的主体。
2、复姓改姓卢姓。《通志•氏族略》记载,“卢蒲氏,出自桓公,亦为卢氏,皆齐之卢也。望范阳(今河北涿县)”。有人认为这是源自姜姓的又一支卢氏。
3、异族改为卢氏。据《魏书•官氏志》记载:“有莫庐氏,虏姓也。后改为庐氏,复去草,改为卢氏。吐伏卢氏,改为卢氏。”有的学者以为,由莫庐氏所改“这支卢氏应是北魏迁都洛阳后所改,所以是源于河南的卢氏。”(卢美松:《中华卢氏源流》,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5页)清人张澍另载,“魏太和初,诏豆卢去豆为卢氏。……魏太和中,例称单姓,至是改宽为卢姓。”(张澍编纂《姓氏寻源》,岳麓书社,1992年,第93页)《魏书•氏族志》记载,“孝文帝改鲜卑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卢氏为卢姓。是为河南洛阳卢姓。”
4、他姓改姓卢姓。《元和姓纂一》卷三记载:范阳雷氏与卢氏同在一地域,以卢氏为著姓,又“以卢、雷声近,故亦改为卢焉。”该支卢氏,有的于唐代已迁至河南。《新唐书•卢祖尚传》说:“祖尚自云,本姓雷氏,后音相讹,改姓卢氏,望弋阳(治今河南潢川)光山(今河南光山县)。”《元和姓纂一》卷二另载,“三原仓部郎中卢云,本姓闾氏,蜀州司马,上元中准制改为卢氏。”
5、赐姓。《隋书•卢太翼传》记载,河间人章仇太翼,“善天文,隋炀帝赐姓卢氏。”
事实上,卢姓可能还有更复杂的来源,诸如《潜夫论•志氏姓》举卢氏、原氏,“皆赵嬴姓也”。也有人以为炎帝之裔孙封于卢(今湖北南漳东北),故为卢姓。《文选•蜀都赋注》引《风俗通义》佚文举汉代賨人(巴人的一支)有“卢、朴、沓、鄂、度、夕、袭”七姓,显然,賨人中的卢姓应有其独立的来源。总之,在中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卢姓的来源,情况颇为复杂。
二、河南卢姓来源举证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旧姓为卢姓,这支来自鲜卑族的卢氏毫无疑问是以后河南卢姓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次,唐代范阳雷氏音讹改为卢氏后迁居河南的一支卢氏,是河南卢氏的另一源头。以上两支卢氏与姓氏学家所普遍认定的由高氏肇启中国卢姓主体,殊源异流,“同姓而异祖”。此外,姓氏专家还注意到唐宋以来陆续迁居河南的卢氏几种情形:
1、唐宋时期自范阳徙居河南
范阳郡是最有影响、最著名的卢氏郡望。范阳卢氏自战国至隋、唐千余年间,长期为卢氏宗族主体。《新唐书》卷一百八十四《卢携传》记载,唐代宰相卢携,“字子升,其先本范阳,世居郑(今河南新郑)。”《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卢鸿传》记载,唐代画家卢鸿,“字颢然,其先幽州范阳人,徙洛阳。博学,善书籀,庐嵩山。”1997年新密《卢氏重修宗祠碑记》说,“唐高宗时期,诗文闻名朝野的卢照邻,终官尚书使,宋代骑尉常侍卢损,原籍涿郡,晚年隐居密县具茨山下。”此外,姓氏专家称祖籍范阳的唐代著名诗人卢仝的父辈由范阳迁出,落籍于玉川(河南省济源县的旧名)。北宋宰相卢多逊曾祖得一从范阳徙居怀州河内(今沁阳市)。但由于卢仝、卢多逊祖籍,正史中并无记载,所以,以上二人先祖自范阳徙居河南,仅仅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推测。
2、明初自洪洞县徙居河南
明初洪洞移民不仅广泛流传于河南民间,而且屡见于古代文献记载。)河南扶沟县江村镇的“周坞卢氏”,是始祖卢成于明初由山西洪洞迁民而来。该地卢氏现有一万多口人,分布于扶沟、开封、通许、鄢陵、太康等县60多个村庄。卢东超先生提供鄢陵《卢氏宗谱》(1986年续修)称“太祖讳成胞弟奉诏令自山西洪洞移居河南,一居扶沟,一居许昌,一居河北。居扶沟即讳成族,是扶沟卢氏之鼻祖也。”卢化南先生提供高姓族谱中有关于济源卢氏入居的线索:“卢伯元,又玄子,从洪桐县迁济源思礼后迁关阳村”。此记载正可与鄢陵《卢氏宗谱》记载,相互佐证。值得注意的,由于明初洪洞移民的传说在河南流传已久,少数假托明初山西移民的河南卢氏,可能另有其源。如1997年新密《卢氏重修宗祠碑记》说:“密卢何来,相传在永乐年间洪洞迁密。《明实录》记载,永乐二年,山西万户迁往北京,未及河南。《明史》无记,县志未载。”新密卢氏以口耳相传“卢氏先祖均是洪洞迁密”为据,1997年四续族谱时《序》中“肯定”地说:“吾门先祖由普迁密,迄今六百余载。”专家指出,“(明代)河南地区接纳的移民成分是相当简单的,大部分的民籍移民来自山西,只有少部分的移民来自江西、山东和其他地区……即使有假托山西移民的其他籍移民,其人口必定不会很多。”(葛剑雄主编,曹树基著:《中国移民史》第五卷《明时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64——265页)
3、明末清初自江西、江苏北迁河南
明末清初,江西南昌塔田村卢氏,次第北迁,共50多支,大部分失去联系,唯有虞城县张集镇卢庙村卢氏,世系不紊,延续至今。河南商丘一带卢氏,亦有于明初从江苏一带北迁的。民国13年(1924年)《商丘卢氏家谱》记载,“祖上卢青、卢晴兄弟从武为明洪武丁酉年十月渡江止应天府。曾任左右侍郎,祖籍扬州府江都县庆乡人。”
明清以后,陆续徙居河南的卢姓可能还有其它复杂的历史背景。诸如荥阳《崔庙卢茔碑记》说:“公讳朝臣皇明硕儒,原籍洪洞,本系之始祖也。其先前世系失考,相传为唐宰相卢怀慎之后,天启年间,兄弟八人为避闯王之乱,流居中原。”限于文章篇幅,不一一详举。
三、卢戎、卢氏县与河南卢姓起源的假定
河南省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边陲,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三县接壤,横跨崤山、熊耳山、伏牛山三大山脉,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弘农郡,卢氏为弘农郡所辖十一县之一。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六《河南道虢州说:“卢氏县,本汉旧县,春秋时西虢之邑。地有卢氏山,或言卢敖得道于此。”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八河南府卢氏县:“本虢之莘地。汉因卢敖得仙始置卢氏县,属弘农郡。”对照以上记载,约略可知,唐代学者李吉甫仅仅用“或言”推测卢氏县得名与汉人路敖之间可能的关联,而一向被学术界视为集《山经》、《禹贡》以来我国两千年地志学之大成,堪称我国古代史料最正确、内容最丰富、结构最严密的沿革地理学巨著的《读史方舆纪要》则完全肯定了李吉甫的卢氏县得名与汉人卢敖得仙的推论,因而成为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一种说法。
然而,随着先秦史研究研究的深入,以上说法日渐受到学者们的质疑。《水经•洛水注》引《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九年,晋韩龙取卢氏城。”《竹书纪年》明确记载,晋出公十九年(公元前456年),卢氏作为城名已见于文献记载,而且《水经•洛水注》:“(洛水)东北过卢氏县南”,“洛水又东迳卢氏县故城南”等记载,清晰表明,晋出公十九年,晋韩龙所攻取的卢氏城就在今河南卢氏县一带。1997年四川省荥经县同心村巴蜀船棺墓葬出土战国韩“七年卢氏令戈”铭曰:“七年卢氏令韩岁厥工师司马队作余。”(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荥经县同心村巴蜀船棺葬发掘报告》,《四川考古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由此推断,战国时期韩国已设置卢氏县。秦代封泥中有“卢氏丞印”。由此可知,秦代也有卢氏县。因此,汉唐以来,以卢氏为汉武帝时始置县,卢氏县得名与汉人卢敖得仙于此的说法,不足为信。
春秋、战国之际,黄河之南、秦岭以北散居多支戎族,文献中称为阴戎。其中介于韩、魏之间伊洛流域的戎人或称伊洛之戎。《后汉书•西羌列传》说,战国初年,“韩、魏复共稍并伊洛阴戎,灭之,其遗脱者皆逃走,西逾汧、陇,自是中国无戎寇。”顾颉刚先生《史林杂识》“秦与西戎条”说:“陆浑既灭,即无阴戎”。杨宽先生认为,《古本竹书纪年》载“晋出公十九年(公元前456年)晋韩取卢氏城(《水经•洛水注》所引),就是韩、魏共并伊洛阴戎的事。卢氏当是阴戎中一支的名称”(杨宽:《战国史》(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89页,第290页)。根据专家的分析,东周时期位于伊洛地区的卢氏自然可以称为卢戎。东周之前卢戎所在,文献提供的较为可靠的信息颇为有限。
商代甲骨文中屡屡又卢方的记载:
……卅卢方伯
……王永,大吉。(《屯南》667)
……卢伯,
其乎飨……(《合集》28095)
卜辞卢方地望,学术界分歧颇大。李雪山先生以为“卢方在今河南西部卢氏县一带的可能性极大”(李雪山:《商代分封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01页),较有道理。《尚书•牧誓》所列随武王伐纣的八国族中之一的卢,学术界多认为和《左传》桓公十三年所记“卢戎”有关。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国疆域表卷四•楚》云:“今襄阳府南漳县东五十里有中卢镇,为卢戎国。”卜辞卢方和周代文献中的卢戎之间有无关联,限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极为有限,难下定论,但基本可以肯定的,自商代到战国、秦汉时期,今河南卢氏一带分别被称作卢方、卢氏,卢氏地名由来已久。
值得注意的,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虽然高傒封邑于卢,但“其后因以为卢氏”,则表明,高傒并非卢姓始祖。有史可据者,卢氏最早名列史册者,唯秦博士卢敖。所以,有的姓氏学家认为,卢敖才是卢姓的开姓始祖。《元和郡县志》、《读史方舆纪要》推断河南卢氏县得名与卢敖于此成仙有关,尽管并不符合历史实际,但将河南卢氏县与卢姓开姓始祖卢敖相联系是历史事实的巧合,或是古人记忆的错位,值得很好的研究。
《汉书•地理志下》辽东郡沓氏下,唐代学者颜师古注曰:“凡言氏者,皆谓因之而立名。”有的学者以为,卢氏县“是卢戎(卢人)迁徙和聚居而得名”(卢美松:《中华卢氏源流》,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1页)。按照“胙之土而命之氏”的原则,则商周时期卢方、卢氏所在的今河南卢氏县一带,极有可能就是东周以后河南一带卢姓最早起源地。惜文献记载失传,此方面的信息,并不明显。今暂作假定,等日后资料丰富后再进一步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