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从五个方面着力

政务   2024-11-14 17:53   内蒙古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民族地区广大乡村受历史因素、自然条件等方面制约,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难点地区。要千方百计推动民族地区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践行“两山”理念,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为目标,从着眼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向从事高附加值的农业生产转变,推动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约发展、特色发展,积极探索民族地区粮经复合、种养循环、智慧农业发展新路径,着力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和“绿色民品”品牌,推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方向发展,补齐农业现代化发展短板,开创新时代富民兴农的新局面。
▲10月19日,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明升村,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将玉米装进卡车。新华社记者 连振摄
强化农业产业发展技术支撑。坚持绿色为底、生态着色、科技赋能,加快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努力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建立起以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科技农业,开创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两山”实践、三产融合,统筹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人为本,对“人、地、钱、粮”进行优化配置,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和制度安排。

在理念上,要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高度,认识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和功能,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

在制度安排上,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把县域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科学规划,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县乡村在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投资融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在产业政策上,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链条外向延伸,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文化资源,促进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县域农业向“智慧”转型、向“融合”进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农业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产业、新模式,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8月2日,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沙塘镇设施蔬菜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的西瓜温室内,农户进行喷药作业。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明确发展目标。聚焦产业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绿色发展等方面,实现农业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生产效益大幅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优化产业布局。着眼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在传统产业集中地区,重点引入新技术、新业态,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在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地区,突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强化创新驱动。健全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注重与区域社会和农业产业发展阶段性相适应,探索构建民族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民族地区生态禀赋优越,文化资源丰富,在生态产业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要发挥优势,健全“资源—产品—价值”转化机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农业及文旅产业发展形成生态产品,以价值补偿、权益交易、溢价转化等价值实现形式,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平均海拔超4000米。2016年以来,随着理塘县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以及无土栽培等数字农业技术的引入,这里生长出了“极地果蔬”。高海拔地区居民吃上了新鲜蔬菜。这是9月13日在理塘县现代农业园区拍摄的草莓基地。 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在具体路径上,一是在现有公共性生态产品、经营性生态产品、准公共性生态产品基础上,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自然资源的权益人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一步细化生态产品的类型,探索构建基于GEP(生态产品总值)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其运用机制。

二是按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承载的生态系统服务、产品价值转化、基础环境优化等,构建综合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分配机制。

三是依托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形成价值转化载体,完善生态产品交易制度,同时以生态产权确权为基础,完善生态资本、产权等权益保护和保障制度。

四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发和推广先进的生态技术和产品,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打造民族地区生态资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增长点,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围绕农业研发、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完备、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强农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大民族地区基础性、公益性投入,探索将民族地区农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纳入国家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优先支持范围。

完善农业投融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构建财政、金融、社会全方位、多元化农业投入格局,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加强运营监管,确保资金有效集中到关键领域、重点方向。
▲游客在湖北恩施州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有机茶园里观光游玩。新华社发 宋文摄
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实施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

同时,还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促进机制、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让民族地区广大乡村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作者简介:赵晓飞,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黄进,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来源:国家民委

编辑:郝毅坤 

初审:孟阳

复审:张越

终审:王欢



★抱紧团组织★


青春乌拉特
这里有靠谱的青年、精彩的话题、先进的思想,充满阳光和激情的丰富活动!世界这么大,你不来“青春乌拉特”看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