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我想说
张辰璐:织密“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网
养老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事项。如何让更多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为社会所密切关注。
海拉尔区胜利街道园丁社区的工作人员张辰璐表示,要完善“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与便利性,就应当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健全养老服务设施,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使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
张辰璐建议,呼伦贝尔市应积极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即在社区范围内打造居民步行15 分钟可享受的多元化养老服务网络,把养老服务资源汇集到广大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更好满足他们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此外,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同样是社区医疗、养老服务不可或缺的部分。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社区事业,筑牢基层治理根基,让社区成为每一位老年人以及有健康需求的居民幸福生活的温馨港湾。
王欣:“互联网+医疗健康”畅通百姓就医路
远程医疗会诊、健康管理……近年来,呼伦贝尔市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基础上,推动服务方式变革和应用场景创新,以数字技术赋能医疗健康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模式,大幅提升了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呼伦贝尔市第四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王欣在实际工作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变革的力量。她期望能够通过引进先进的AI技术,开展更广泛、更精准的科普知识宣教活动,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获取专业的健康知识。同时,借助网约护士这一创新模式,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进一步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全方位提高护理专科水平,从而有效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切实满足患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在临床护理领域的深入发展,为呼伦贝尔医疗健康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宋晶晶:让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几千年来,中医药生生不息,离不开承前启后、代代相传。“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是中医药长盛不衰的秘诀。所谓“传承不泥古”,就是要领悟和把握中医药的精髓,不拘泥于经典,不死记方药,而是举一反三、灵活应用,不断超越古人的局限。所谓“创新不离宗”,就是在守住中医根本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使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光彩。
呼伦贝尔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医生宋晶晶表示,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亟待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传承发扬这一传统医学。她期望,卫健部门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精心组织各类大型活动,将中医的独特魅力全方位地展示给大众。让民众有更多机会走近中医、了解中医的深厚内涵,亲身去体验中医在疾病防治、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独特功效,真切地感受中医药所蕴含的魅力与价值,进而激发大众对中医药的热爱与传承之情,使中医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庞舒文:提升群众医保获得感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以让群众“看好病、少花钱、少跑腿”为工作目标,统筹处理医保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兼顾患者、医院、医保三方利益,着力推动医疗保障各项重点工作和改革发展任务取得新成效。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和更新,相应地对基本医疗保障也有了更多新的期待。市民庞舒文期望医保报销流程能够进一步优化简化,去除繁琐的手续和环节,让群众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办理报销事宜。同时,期望看病、买药的报销比例能够适当提高,以减轻更多的经济压力。此外,还呼吁医疗资源能够更加均衡、合理地分布,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疑难杂症且不便长途奔波外出求医的患者,能够在家门口的城市获得更充足的就医机会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真正实现病有所医、医有所保,让医疗保障的温暖惠及每一位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
《呼伦贝尔i城事儿》
微信公众号
热线电话:0470—3120326
邮箱:zxsqm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