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大车”的故事,你一定没听过!

政务   2024-09-07 09:44   陕西  


当您坐在窗明几净的

火车上小憩时

有没有那么一秒钟

想起旧时光里的绿皮火车?


今天

我们邀请4位西安机务段

“60后”到“90后”火车司机

通过追忆从蒸汽机车到

“复兴号”高铁列车的值乘经历

带我们一起了解“大车”

“不为人知”的一面

↓↓↓



  姓   名  :芦建强

出生年份:1965年

入路时间:1985年

驾驶的第一台客运机车车型:前进型2490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要烧煤。跑一趟车,司炉和副司机轮换着把几吨燃煤一锹一锹投进锅炉里。所以,夏天驾驶室平均温度都在40℃度以上,一趟车跑下来,一身汗一身油一张大花脸。



80年代交通工具少,人们出行主要靠火车。那时,列车时速通常在48公里左右,车厢没有风扇。开窗吧,列车哐当哐当声吵人;关上吧,车厢秒变“蒸笼”。这不算啥,遇暑运高峰,我们就用拉货的棚车运送旅客,旅客席地坐在不足45平方米的空间,一路摇摇晃晃到目的地时,人都快摇“散架”了。

 


现在,我是一名“秦岭小慢车”司机。这辆绿皮车是大山深处连接外部的唯一交通工具。



这列车确实不是最先进的,但无论驾驶室还是车厢,都装上了空调、电暖气、电热水壶,车厢冬暖夏凉,干净清爽,百姓出行体验非常好。  



  姓  名   :肖    剑

出生年份:1972年

入路时间:1996年

驾驶的第一台客运机车车型:DF4型内燃机车


我们那时夏季司机驾驶室主要靠机车风扇降温,噪音大、降温效果很一般。司机座椅不能调节,久坐腰背僵硬。



现在,我驾驶的DF4D型内燃机车司机室空调设备齐全,坐的是可调节式升降座椅,喝水使用电热水器,舒适、清爽的值乘环境让我随时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在我印象中,每逢暑运出行高峰,到处都是人。站前广场人山人海、购票大厅人头攒动、站台上人流如潮,每到开车时间,总有挤不上车的旅客。



现在,每天开行列车很多,旅客在12306客户端上购买车票后,“卡点”到检票口刷身份证有序进站上车。当年人群潮水般涌上列车,车厢内见缝插针找各自地盘的“盛况”再也看不到了。



这一切变化我尽收眼底,在我看来,是铁路的发展,让人们风尘仆仆的旅途变得从容、温馨。



   姓  名  :王    飞

出生年份:1986年

入路时间:2006年

驾驶的第一台客运机车车型:韶山7C型电力机车


我2006年入路时,火车驾驶室已配备了空调。但当时大部分机车只有一个空调主机,遇长交路双司机值乘时,夏天在非操纵端间休非常热。

 


现在,我驾驶的是HXD3D型电力机车。机车动力设备、车上生活设施都非常先进,空调制冷效果杠杠滴,还配有微波炉,司机可以随时吃上热乎饭。

 


要说变化,我感受最深的是,过去机车运行、司机值乘距离都比较短,仅300多公里的交路就要换机车换司机,运输效率很低。



铁路六次大提速后,线路条件好了,限速提高了,机车也更加智能且具备长距离长时间运行能力了。比如,西安至北京1182公里,以前2个司机,11个半小时到北京,现在有了高铁,最快4小时10分钟就到了。铁路运输能力大大提升,旅客出行更加轻松便捷。



   姓  名  :吕旭鹏

出生年份:1992年

入路时间:2012年

驾驶的第一台客运机车车型:韶山SS6B型电力机车


因为驾驶室与机械室间仅隔一道门,且机车空压机和通风机运行时声音非常大,刚上班时,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这种嘈杂的工作环境。



转眼,10年过去了。10年间,我开过CRH2C、CHR380B/BL等6种以上车型,从最低时速65公里的绿皮车,到350公里(通常时速31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驾驶室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传输越来越精准,噪音越来越小,运行越来越平稳。

 


我最深刻的体会是,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除速度高、运行平稳、旅客乘车体验好外,它还有个最大优势——受降雨等恶劣天气影响远远小于普速铁路。


比如今年暑运期间,受暴雨天气影响,很多旅客列车停运、折返和晚点,而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停运和晚点相对较少,且恢复运输秩序非常快,减少了旅客出行影响。


几代人的回忆和见证

映射出铁路的飞速发展

和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为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加油、打Call吧




通讯员:葛永强 马宣 丁丰 赵祥 郝凯航 杨森(西安机务段)

编辑:颉康

校对:吴锦钰

二审:张超 宋丹

三审:肖琛

投稿邮箱:xaxmtbjb@163.com

你花了  ·  来阅读

点一下 和再走吧~

西铁资讯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官方账号,提供铁路出行资讯、客货运知识、售票点分布、列车时刻查询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