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百记36:韩翃记

文摘   2024-12-26 09:42   广东  

南阳唐代诗人韩翃画像


36.韩翃记

唐代是诗歌的朝代,典籍记载有名有姓的2536位,南阳的韩翃是其中的一位。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2200多个诗人的诗歌,韩翃是其中一个。

《全唐诗》收录唐代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是个约数。研究唐诗的日本学者平冈武夫详细统计,《全唐诗》收录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韩翃的诗歌收录了三首,是有据可查的唐代南阳诗人。

韩翃最为著名的诗歌《寒食》,只有四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诗,就是诗人在用汉字垒积木,谁能用最少的汉字垒砌最动人的积木,谁就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韩翃这个积木垒得很独特,感动了《全唐诗》的编纂者,就留在《全唐诗》里。也感动了唐德宗,颁发圣旨,任命韩翃为中书舍人。

在唐代中书舍人就是国家最大的文字秘书,给皇帝起草诏令,参与朝廷机密,帮助皇帝处理政务。韩翃曾在长安闲居十年,并不是皇帝身边人,这样的提拔方式,让韩翃也莫名其妙。

唐德宗最喜欢的一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后来中国人都很喜欢。在诗歌审美上,皇帝和平民是能够取得完全一致的。所以,韩翃写过的诏令没有被中国人记住,这首诗歌却被记住了。

韩翃曾是大历年间的十大才子,很像是如今的十大青年。反而十大青年评选之后的第二天就被人忘记了,韩翃的十大才子倒是还在被记载着。这就是诗歌和文化的时间穿透力。

其实,韩翃在唐代,在诗歌理论上,和白居易是一伙的,提倡新乐府运动,提倡诗歌口语化,

提倡诗歌走出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

我读韩翃的诗歌,对“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疏松落影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枫树林中经楚雨,木兰舟上蹋江潮。空山古寺千年石,草色寒堤百尺桥”这样的诗句,是相当欣赏的。细读这样的诗句,说它是李白的,很像;说它是杜甫的,也很像。能走进《全唐诗》。都是很不流俗的,在编纂《全唐诗》的时候,编纂者也是很不流俗的。谁能渴望一个流俗的编纂者,编纂出一本不流俗的选本。

《全唐诗》是康熙十四年,也就是1705年编纂的。编纂的学者是彭定求、沈三曾等十人,刊刻的是曹寅。在清朝编纂《全唐诗》,距离唐朝时间很久远,没有一个诗人能穿过唐代活到清朝,编纂者更容易公正公平。当然也不会发生馈赠金银给编纂者,试图编纂进去一首的人。在这个背景下,南阳唐代诗人韩翃编入三首,也是大浪淘金后留下来的。

韩翃被坊间记忆,是《太平广记》里的《柳氏转》,后被改变为戏剧流民间。

韩翃在长安颇有名气的时候,富豪朋友把貌美如仙的小妾柳氏许配给了韩翃,并赠银三十万量,让韩翃和柳氏在长安安家。谁知这个柳氏,是个旺夫命,第二年韩翃就考取了进士,回家省亲恰遇安史之乱,韩翃留在老家,柳氏躲进庙里当了尼姑。

安史之乱平定后,韩翃派人寻找柳氏,在钱袋子上写下了一首《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如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看到袋子上的诗,在袋子上附诗一首:“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潘邦某日走进寺庙,见到了相貌惊为天人的柳氏,便抢去为妻。韩翃便于潘邦打起了官司,一直到了唐肃宗快驾崩的时候,才下诏书断定柳氏归韩翃。

这个惊动了皇帝的爱情故事就穿越时空,把韩翃定格在戏剧史上和《太平广记》故事书里。

韩翃晚年蛰居南阳,远离朝堂和尘世,是一个散淡之人。

韩翃出生于何年,去世与何年,都无文字记载。那首《寒食》,就是他生平的芯片,想找到韩翃,就到韩翃留下的二十八个字里去寻找。

韩翃是南阳哪个县的人,有说是唐河与泌阳交界的,有说是桐柏和泌阳交界的,也有说是社旗和泌阳交界的。由于说不清楚,《全唐诗》编纂者就决定是南阳人。

不管韩翃是哪个县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就是一个诗人的家园,这就足够了。






豫西民谣
民间与民谣写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