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开区实验幼儿园 --
--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
- Part 01 -
流 行 性 感 冒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发生传播。
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传播途径
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也可能以气溶胶形式传播。
- Part 02 -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尤其在汛期时节,容易高发,交叉传染。病程一般为2-3天,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表现。传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
主要症状
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人在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时,易感染病毒引起发病。直接接触也是导致病毒传播的重要方式,触摸被污染物体后的手再去接触食物,食用后也可能致病。
- Part 03 -
轮 状 病 毒 肠 炎
轮状病毒肠炎是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轮状病毒性肠炎又叫秋季腹泻,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1月,是该病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高峰期。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发热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传播途径
主要是粪-口途径,也可通过人-人接触传播,直接与感染者接触或者接触其粪便感染,空气飞沫也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 Part 04 -
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的区别
- Part 05 -
手足口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于三岁儿童。
主要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有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 Part 06 -
疱 疹 性 咽 峡 炎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病传染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幼儿。
主要症状
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口腔粘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
传播途径
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
- Part 07 -
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的区别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主要症状是皮肤及黏膜上分批出现小红丘疹、疱疹而后结痂,脱痂后大都不留疤痕。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污染。
- Part 08 -
支 原 体 肺 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秋冬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幼儿。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是2——4周,主要症状是发热,两侧或一侧腮腺肿大、疼痛。
传播途径
由接触或飞沫传染。
- Part 09 -
支 原 体 肺 炎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发现的能够在我们自然界中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的一种。
主要症状
1.潜伏期1-3周
没有任何症状, 发病后会有感染表现, 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近年来, 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也有发生。
2.早期以刺激性的干咳为主, 有些幼儿会发低烧;随着感染加重, 咳嗽症状也不断加重, 发烧加重。
3.后期剧烈咳嗽, 逐渐出现白色或黄色浓痰;部分宝宝有喘息、呼吸加快的表现。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 Part 10 -
细 菌 性 结 膜 炎
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又称“红眼病”,多发于春季和秋季。儿童患细菌性结膜炎多为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易在学校和家庭中传播感染。
主要症状
1.眼痒2.眼红3.结膜肿胀
传播途径
结膜炎致病菌常通过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玩具、水龙头、门把手等传播,也有可能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来源:经开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