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海归“猪二代”自述:很多985硕士来求职,曾拒绝人大硕士

民生   2024-12-02 12:06   云南  

----- 广告 -----

小冯今年25岁,家里运营着中国最顶尖的几个种猪场,他从互联网大厂离开后,就开始进入养猪场工作,并且常在互联网平台上分享日常的养猪生活与感悟,收获了一些关注。本文以自述的方式,讲述其在猪场工作生活的最真实经历。


从互联网大厂到猪圈


回国后,我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大厂,从事公关方面工作。原本的计划是进入大公司,积攒能力和经验,看看自己能闯出什么样的成绩。但我真正开始工作之后才发现,一切都不是我想的那样。

首先让我很不适应的,是领导、同事们都认为,员工在休息时间进行工作是一件无比寻常的事情。事实上工作量没有那么多,但我几乎需要24小时待命,因为上下班界限模糊,没办法把工作都集中到上班时间内完成。

公关这个岗位需要跟各种人打交道,酒桌文化严重,这是另一个让我头疼的事情。我酒精过敏,一直滴酒不沾。每次遇到需要喝酒的场合,不论是工作还是私下聚会,大家都推杯换盏不停地劝,你如果一再拒绝,场面会非常尴尬。即便我直说身体原因,客户不会相信,领导也不会相信。

▲下班去打球又被领导叫回加班的小冯在厕所换衣服‍‍‍‍‍‍‍‍‍‍‍‍‍‍‍‍‍‍

我能感觉到,酒局对我来说是很典型的服从性测试。我跳槽到另一家大厂,发现也躲不开,最后意识到,全中国大概只有自己家的公司可以满足我不喝酒的要求。

决定离开大厂时,我陷入巨大的迷茫和痛苦,一边开始理解为什么都在说年轻人躺平,一边觉得这种说法很可笑。

纠结很久后,2022年,我决定回家养猪,从猪场的各种杂活、各部门轮岗开始。我这个人的性格是,一旦决定了要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

进场房的第一天,我穿着防猪踩的钢板劳保鞋,有4斤重,踩到猪屎上面,那种绵密的脚感,这辈子忘不了。可能是水土不服、怒火攻心,当天我开始发烧,病了两三天,但也要接着干活。领导的儿子来了,第一天就请假,说不过去。

从光鲜体面的深圳都市白领,到又脏又累的猪场,每天养猪、抱着高压水枪刷猪圈,糊一身猪屎,要说没有心理落差是不可能的。在无数个睡不着的夜晚,我反复地说服自己,才从心态上逐渐接受了这个转变。

很多朋友听说我去养猪了,觉得不可思议,我坦诚地告诉他们,因为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那么退而求其次,我回到家里,起码有一些家庭资源的托底,自己也不会受欺负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如果现在是10年前的就业环境,我不会做这个决定。


真实的猪场,隐形的压力


真正开始工作后,我才对以前听说过但没有亲身体会过的一些东西有了实感。很多人不知道,因为要防范非洲猪瘟等病毒,养猪场大概是现在唯一一个严格实行入场前隔离、厂房封闭管理的地方。猪场员工一般会连续工作两三个月,再休假十几天。

▲今年除夕夜,小冯在产房给母猪助产‍


严格到什么程度呢?去年圣诞节那天,我准备回家休假,考虑到天气转凉,几个月前进来时我放了一套厚衣服在特定区域,打算回家路上穿。结果我忘记了,直接走出了厂区。我只走出去一步,一秒钟,但如果要回去,还是得重新隔离两天三夜。

养猪场在一个偏僻县城里,没办法,我就穿着几个月前进来时带的短袖,赶车、赶高铁,一路冻得发抖地从福建回到了深圳的家。

对于干活的脏累,我是有预料的。我也是个很能吃苦的人,经常一天工作12个小时,周末也不休息。但我没想到的是,环境本身的高度封闭,会让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

除了进出的严格限制,我们的手机是放在宿舍的,进厂时不能携带,更别说点外卖、拿快递。厂外物资要经过十天半个月的消毒程序才能运进厂内。

我们也要给自己消毒,每天必须洗4次澡。早上进猪舍之前洗一次,中午出猪舍之前洗一次,下午上班前洗一次,下班前洗一次,每次要洗至少10分钟。夏天还能接受,秋冬天感觉皮都快洗掉了。

虽然挺辛苦的,但大家还是会严格遵守、互相监督。我们这里很多老员工经历过非洲猪瘟,把自己亲手养的猪一头一头地处死,或者亲眼看着几万头猪死掉,在面前堆成小山。那是非常非常可怕的画面,经历过就会刻骨铭心。

最在我意料之外的压力来源,其实还不是上面这些,是亲手摔死一只小猪。在产房这个部门,断奶率达到88%就是非常不错的成绩,这意味着每出生100只小猪,至少有12只活不到满月。其中有些是自然死亡,有些是被母猪压死,还有些是得病了治不好。

得病又治不好的小猪,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无痛处死的条件,大多采用的是直接摔死。很多人可能没见过小猪,小猪小的时候真的特别特别可爱,你一过去,它会哼哼地叫,还拿鼻子拱你的手。但你为了尽快结束它的痛苦,让死亡过程尽可能缩短,所以还要特别用力地摔它。

作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强烈的痛苦。你只能不断提醒自己,不要跟动物产生额外的情感连接,把它当作生产资料,做到不故意伤害就好。

这些压力是隐形的,如果我没有亲身体会过,可能无法想象。所以我开始在能力范围内去做一些事情,比如保证大家的休息时间,带头准点下班。在厂区内,安排更多娱乐设施。我还尝试过邀请专业的心理老师,来为养猪人员做心理健康评估。

天天待在厂房里,人可能连阳光都晒不到,情绪容易低落。所有这些环境和工作导致的心理问题,应该被社会看见。


人大文科硕士,想来养猪


目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还会继续待在养猪场。现在猪场里来了不少95后、00后的同事,空闲的时候,我们会在一起聊天。

我也找过工作,跟他们年纪也差不多,聊得多了,渐渐能够理解这些年轻人的处境。从事这行的底层劳动者,很多是从大山走出来的,家里没法帮衬,学历、能力欠佳,误打误撞进入这行,就按部就班地打工挣钱。

对他们来说,择业空间本身比较小,干这行包吃包住,时薪30多块,转正后一个月能拿到七八千,而且基本能存下来,觉得很满意了。

但我非常震惊的是,在今年,有十几个教育背景很好的、非养猪专业的本科生或硕士来找我,问能不能提供一份工作。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从网上联系我,他的专业是哲学或者社会学,我有点记不清了。

他说,他找了很久工作,没有找到合适的。在网上看到我们这里包吃包住,每天工作8小时,宿舍条件也还可以,双人间,独立卫浴、暖气这些都有,工资也还行,刚入职能有四五千块。所以他想来这里过渡,一边养猪,一边准备考公。

我心想,一个健康的就业环境,肯定能让一个人大硕士找到一份朝九晚五、工资匹配的工作吧,但事实是这样的工作确实不多。他找着找着,就碰巧找到我们这里了。我们比较看重员工的稳定性,还是拒绝了他。

其他找过来的人,原因也差不多,其中不乏从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是文科生。

▲小冯社交平台截图‍‍‍‍

这个现状,让我觉得很残酷,也很心痛。虽然我会跟别人讲在猪场的工作环境有多恶劣,或者自己在猪场有什么难熬的经历,但必须说明的一点是,这只是艰苦,绝不是苦难。

相较于很多同龄人,我已经极其幸运了。包括我在内的这些年轻厂二代们,我们可能工作环境艰苦,但有更多的资源和相对优渥的生活条件。最重要的是,我们所付出的艰苦和所期待的回报是成正比的。

有期待才有目标,有目标才有打拼的动力,而在当下,这种期待也许成了很奢侈的东西。

这不是我们中的任何人能够凭一己之力解决的问题。我只希望,首先在我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了解周围的年轻人在想什么,然后落实那些最具体的东西。比如我们以前经常办培训,那时候行业洗牌,有不少晋升机会,大家下班后会抢着听,但现在都很抵触这类活动了。

上了一天没盼头的班,下班好不容易休息,结果还要上班,谁不觉得烦呢?

▲连续工作100天后,小冯长出很多白发‍‍‍‍‍

上个月,我去华中农大给一个硕士毕业班做分享,也讲了这些。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焦虑,所以希望他们能早早地去真实的就业市场走一遭,不要让未来停留在自己模糊的想象里,因为现实很可能跟想象的不一样。

我觉得,在当下,如果你能找到和自己能力、学历、职业规划匹配的工作,去到这个社会中你想去、应该去的位置,是非常幸运的。

但如果没实现,也很正常。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情。


免责声

本文来源:最人物,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饲料行业信息网
饲料行业信息网(www.feedtrade.com.cn)---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