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韩网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争论不休,起因是春节的英文名到底应该叫什么,以及春节究竟是谁的节日。对华人而言,这根本不是个问题——春节当然是“Chinese New Year”,它是几千年的中华传统节日,也可以称作“Spring Festival”(春节)。但韩国网友却持反对意见,认为“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的表述更为普适,因为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也在庆祝这个节日。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成功申遗,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华社的新闻报道中明确写道:“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非遗。这让韩国网友瞬间炸锅,他们质问联合国:“为什么把我们的春节给了中国?”
其实,中韩网友关于春节的争议并非今年才有,而是在最近几年愈演愈烈。
早在2023年,韩国的观光旅游部趁着春节期间在大英博物馆搞了一个“韩国农历新年”的活动,企图抢夺中国春节的风头。这直接激怒了海外华人,当地留学生纷纷抗议,站在大英博物馆门口科普中国春节,最终要求大英博物馆删除了相关宣传。大英博物馆发布的“韩国农历新年”活动图文激怒海外华人
除了称谓问题,海外一些商家在春节装饰上也引发了争议。
有华人网友发现,某超市在春节期间悬挂白色灯笼。而在华人文化中,白灯笼通常用于丧事祭祀,象征哀悼,而非庆祝。实际上,“白灯笼”是韩国人现在过节的常用装饰。
此事在华人社区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商家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甚至有人怀疑是否故意而为之。
面对春节称谓被模糊化,加拿大华人自发掀起了一场舆论反击战。今年春节前,加拿大华人特别关注各大商超如何称呼春节。对于仍然使用“Lunar New Year”的商家,不少华人感到愤怒,认为这种称谓模糊了春节的起源。更让人意外的是,有些商家似乎为了迎合各方,将“新春快乐”+“Lunar New Year”+“Year of Snake”并列标注,试图折中化处理,却引发了更大的争议。甚至连一些华人商家也采用了“Lunar New Year”这一称谓,这让华人网友感到遭到同胞的背刺。前段时间,国内某茶饮品牌在海外宣传平台上使用“Lunar New Year”, 更是惹怒一众中国网友。不仅在加拿大,全球华人纷纷写信抗议,向学校、政府及品牌商施压,要求恢复“Chinese New Year”的称谓,以维护春节的文化归属。
春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与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与祭祀活动息息相关。传说春节源自虞舜时期的年终祭祖,但将正月初一定为新年的开端,是在汉代正式确立的。然而,把“春节”作为正式称谓的时间并不久远。1913年,袁世凯政府将农历新年正式命名为“春节”,并例行放假。1949年,中国政府进一步明确采用公历纪年,并正式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节日,更维系着全球华人的身份认同。今天,春节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并成为全球瞩目的文化盛事。尽管春节起源于中国,但随着文化交流,韩国、日本、越南等国也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新年庆祝方式。例如:日本新年“正月” 受佛教与神道教影响,庆祝方式与春节不同;越南的“Tết” 融合了当地文化特色,与春节有相似但独立的文化认同。过去,海外华人对春节的称呼并不敏感,“Chinese New Year” 和 “Spring Festival” 都被广泛接受。然而,近年来,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移民不断向西方社会施压,要求政府和媒体使用“Lunar New Year”,以避免突出“中国”元素。逐渐地,华人发现,尽管海外春节庆典充满中国元素,但媒体报道却开始回避“中国春节”这个称谓。
最让华人愤怒的是,韩国网友向谷歌请愿,要求将“Chinese New Year”改为“Lunar New Year”。这引发了全球华人的强烈反弹,认为春节的文化归属正被蚕食。不仅如此,韩国的某些学术界人士甚至公开发表言论,声称春节源自韩国文化。例如,韩国女子大学教授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中国春节其实是韩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她甚至反指中国试图垄断春节的文化归属。从春节申遗成功,到“Lunar New Year”命名之争,再到全球华人的文化抗议,这场围绕春节的争论不仅关乎节日称谓,更关乎中华文化的全球话语权。对于华人来说,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它是文化的象征、身份的认同,更是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如今,面对各种“文化模糊化”的挑战,华人必须更加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文化遗产,让春节回归“清本正源”!
预约进店,立送$300家装礼包+V:MeetInT0
是一个服务于新移民以及多伦多西区本地生活的微信公众号,我们会发布关于加拿大多伦多西区(密西沙加,奥克维尔,米尔顿,伯林顿,哈密尔顿)的最新最快的本地资讯。请点击标题下“多伦多地区那些事儿”关注我们,引用本号稿件必须经过允许,并醒目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