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典型案例!宁德古田入选!

民生   2025-01-03 23:22   福建  


近来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古田网玉田热线”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近日,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2024)》出版,泉州河湖长制工作先进经验《看“宝藏河湖”如何“点石成金”》;宁德河湖长制工作先进经验《多元共治,千年古县重现碧水泱泱》成功入选。



看“宝藏河湖”如何“点石成金”

——福建泉州市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实践

泉州是一座以水命名的城市,水是泉州生存发展的根和魂。泉州依山傍海,季风气候明显,河流水系众多,全市1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大小河流有430条,各类水库454座。可以说泉州具有丰富的河湖水系资源,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具有广泛的基础。

同时,泉州森林覆盖率61%,远远超过全国平均覆盖率23%,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十分生态宜居。此外,泉州是全国第一批的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人文荟萃,特别是作为世界遗产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文化十分多元和丰富。几百年前,泉州的瓷器、茶叶就是从泉州港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各地。泉州是著名的侨乡,有将近1800多万的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泉州的每一片土地、每一条河流都是海外游子的乡愁故里。因此,泉州的水文化、水经济、水文章大有可为。


金鸡拦河闸国家水利风景区



主要做法和成效
01

以水兴旅
打造水生态环境修复样板


泉州市聚焦水利风景区建设,以清新流域建设为抓手,全面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居宜业宜游的水生态连绵带,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夯实基础。

一是规划一盘棋。切实发挥河长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对照部、省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等规范,制定《清新流域规划编制纲要》和工程建设指南,实现多方结合。流域治理和交通建设相结合,堤就是路、路就是堤;流域治理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治污、截污、清污;流域治理和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相结合,建乡村公园、休闲娱乐场所;流域治理和林业发展相结合,建绿道、搞绿化;流域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建果园、种花卉,发展观光农业;流域治理和旅游开发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

二是河长一支笔。克服“区域、部门各自为战,上游不管下游,左岸不顾右岸,项目规划不统筹、不协调,资金碎片化”等问题,而由流域河长牵头抓总,流域河长办统筹协调,整合各部门分散的资金、项目,统筹使用、集中发力,分批、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流域系统治理。特别是像晋江市等地,实行“一条河流,一个专户,河长一支笔审批”机制,集中资源,集中管理,为清新流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效果较为明显。

三是水质向好一个目标。坚持“污水不入河、垃圾不落地”,引导涉水部门优势互补、各自融入、各显其功,推进农业、林业、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实现“清新流域、生态两岸、富美乡村”,统筹推进治水、美村、兴业富民。

目前,全市已建成26个清新流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8亿元。积极创建水利风景区,目前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8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1处,数量在全省最多,19家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皆在清新流域的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无论品质还是规模上均具有较高水准。每年吸引各地游客数十万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充分体现了水利风景区的示范带头作用。如银瓶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依托涌溪水库,以水库沿湖、溪两岸山脉、岛屿、峡谷、村庄为基点,将宏伟的工程景观、风光秀丽的山水景观、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有机的串联而成的水利风景区。德化县大龙湖景区主要依托美湖镇小尤溪生态水系、小尤溪沿岸古村落古建筑、美湖镇大龙湖峡谷漂流、大龙湖研学基地展等而建。



以文活景
打造特色水利人文景观


特色鲜明的水文化品牌塑造为生态产品增值溢价赋予新动能。泉州注重挖掘独特水文化,在拓展水科普功能的同时,积极向外延伸,打造具有深厚水文化底蕴的品牌。比如,在金鸡拦河闸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水利文化展厅,集中呈现了泉州治水惠民、兴水强市的历史画卷。其与山美水库暨“水立方”生态保护展览馆,共同列入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暨两岸通水交流中心,并获批设立为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永春桃溪水利风景区,改造电站厂房,建设“6982”品牌水电站科普馆、咖啡馆、书吧等亲水文化景观平台,打造出特色水利人文景观。

1.建设各具特色的河长制主题公园。全市累计建成260座,集中打造河长制宣传工作的主阵地,放大河湖长制宣传引导效应,让群众在散步游园中潜移默化,增强爱河护河意识。

2.挖掘丰富多彩的水文化遗产。水利风景区建设不仅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水环境提升和水安全保障上,也体现在对水利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上。泉州市深入挖掘,积极开展河湖文化遗产认定工作,其中安平桥、洛阳古桥20个项目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项目,占全省1/4,为今后河湖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打下基础。如大盈溪以安平桥水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打造安平桥湿地公园,打造水文化展示廊道,成为群众争相打卡的网红风景区。

3.打造群众喜爱的水文化展馆。认真总结治水经验,把治水实践中的新认识、新做法、新经验予以总结提升,并以水文化馆建设为载体,向社会公众进行展示。目前,全市共建有较综合的水文化展馆4个,其中泉州市级1个,惠安县1个、永春县1个、德化县1个。这些水文化馆均免费对外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群众、中小学生参观学习,推动幸福河湖理念深入人心。

这些水文化载体由点及面,成为水利风景区的重要补充。



以情动人
乡愁河长助力生态资源增值


选聘“乡愁河长”是泉州市立足本地华侨乡贤多、乡愁氛围浓厚等资源优势,是推动河湖治理保护从“政府治”向“全民治”转变的一次重要尝试。搭建企业家、侨胞投身河湖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新平台,做活做强水文章。

2023年,泉州市举办乡愁河长工作启动仪式,选聘1000名“乡愁河长”。这些“乡愁河长”包括企业家、社会名流、文化名人等,他们主动担起治水护水责任,认真履行宣传引导、建言献策、协调推动和示范引领的职责,积极开展巡河调研、宣传监督、协调化解水事纠纷,发挥社会资源和力量,帮助争取各方支持推动河湖治理,破解河湖治理保护难题。如:首位“乡愁河长”、著名艺术家陈文令出资一千多万元修建了“金谷溪岸”艺术公园,成为当地民众游玩休闲的好去处;福建省玲珑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蓉,始终关注家乡山水建设,通过投资、引资等方式参与到坝头溪流域综合整治。坝头溪流域通过整治,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文明建设优良,将泉港最具特色的文化标志串联在一起,两岸设计的绿道,是休闲、活动、观光的好去处。把这里的山、林、田、古树、古桥、古坝,组成了泉港人记忆深处最深厚的一抹乡愁。通过这些办法,水生态价值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一些水生态产品价值得到转化,让一些老百姓真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泉州美湖小尤溪(樟树王文化)河湖文化遗产



经验启示
02

系统治理
打造幸福河湖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记在心上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建设幸福河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现实需要,是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建设幸福河湖,就是要守住绿水青山的生态财富,并通过系统治理、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变为老百姓的经济财富。


创新机制
多方共治共享


泉州水利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大亮点,在于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共治格局。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了河湖治理与文化、旅游开发的高效协同。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社会组织及公众参与到河湖保护和文旅项目中来,实现了从“政府独唱”到“社会合唱”的转变,实现多方共治共享。


文化引领
强化品牌塑造


泉州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遗产为核心,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河湖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对古迹遗址的保护性开发、民俗活动的创新传承以及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强化了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为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永春县霞陵溪清新流域



多元共治,千年古县重现碧水泱泱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高频高标高效创新发力,一湖打造带动全域岸绿水清

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毗邻省会福州,处敖江源头、闽江上游,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建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辖8镇4乡2街道,面积238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3.2万。古田县林业、水果业发达,水电资源丰富,拥有全国第一个地下电站和闽东地区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是全国最早的库区大县。

1959年,古田人民为支持国家第一个五年重点工程“古田溪水电厂”建设而奉献出整个县城,古田溪水电厂的库区形成了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淡水湖——翠屏湖。翠屏湖属闽江水系,在古田溪支流上,发源于屏南县鹫峰山脉,由北向南注入闽江,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总面积37.1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6.4亿立方米,最高水位382米,流域涉及7个乡镇(街道),野生动植物种类多达80余种,有着“福建太湖”“福建千岛湖”的美誉。2000年7月,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接受《中华儿女》杂志社社长杨筱怀采访时指出:“古田溪水电站,全省最早的一个中型水电站,电是调到全省用的,供应中心城市用。可见,这边的群众是很有奉献精神的,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前些年,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当地开发建设强度加大,河湖生态环境保护乏力,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生活垃圾倾倒在湖边等环境问题不断出现,水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翠屏湖水质评级一度下降至Ⅳ类,曾经发生重度蓝藻水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古田县持续转变观念,坚持问题导向,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河湖保护治理,大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实现了河湖面貌的历史性转变。2022年,古田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翠屏湖成功创建五钻级智慧景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4年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从千年“古”县到甲子“新”城,从“问题湖”到“幸福湖”,翠屏湖见证着古田县的历史变迁,也亲身经历着深化落实河湖长制以来的水生态嬗变。


航拍翠屏湖



主要做法
01

高位谋划科学管


一是优化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古田县坚持全员发动、高标准配设,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总河湖长,县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担任县副总河湖长,15名县处级领导担任流域河湖长,举全县领导之力共同抓好河湖长制,聚力协调解决各流域各区域治水的重点难点问题;28名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勇挑乡镇河湖长重任,乡镇其他领导分别担任流域河湖长,合力织密河湖管理“责任网”,进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是完善“月报季评”考核评价机制。古田县不仅河湖长体系设置规格高、人员多、力度大,对压实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也想了很多办法、探索了一系列举措,如加大基层河湖长考核评价,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估,做到责任落实到人、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从严约束各级河湖长履职,近年来对年度考核倒数三名的乡镇,由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分管副县长亲自约谈,督促及时落实整改、争取迎头赶上。

三是提升基层河湖专业管护能力。在原有河道专管员队伍基础上,引进社会化专业队伍,组建河湖物业化中心,配置20名无人机巡查员、7名区域队长,2023年累计无人机巡河里程6万多公里,实现巡河全程可视化、巡河动作标准化、人员管理集约化、过程资料台账化,确保全域700公里河道巡河工作高效、持续、稳定。


多元共治联合管


一是建立健全司法保护机制。立足破解基层水生态监管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相继制定出台《古田县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机制的意见》《关于开展司法精准助力“湖城一体”战略部署的若干意见》等多份文件,2024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翠屏湖保护与开发的若干意见》经古田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从“侧重打击”向“打击防控、修复补偿、全面保护”转型,推动健全生态环境资源综合治理体系,维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安全。

二是强化生态司法联动协作。创新推行“河湖长+智慧河湖+生态警务+检察长+巡回法庭”工作模式:深入推进“生态警务”建设实行“县乡两级河道警长制”,针对重点水域管护设立专门派出所、公检法无人机中队、生态保护巡回法庭;统筹多部门协作,强化生态环境联勤联动执法,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实现案情通报、案件移交、联合会商、联合办案、生态修复补偿等无缝衔接。仅翠屏湖便受理非法采砂案件16件29人,批捕15件25人,提起公诉 11件32人,在重拳出击下曾经猖獗一时的翠屏湖非法采砂销声匿迹。同时,创新性引入“生态司法+保险”,首创全国省级流域河湖区域水生态环境的“司法+行政+保险”保护样本。

三是引入民间力量管水护水。引导从事河湖领域的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自愿结成“古田县幸福河湖促进会”,吸收团体会员40个,共同开展河湖健康评价、流域水环境问题调研等工作。发挥政协委员监督协商优势,古田县20名“委员河长”上任履职,积极参与河湖保护监督,筑起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实屏障。依托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联合生态环境局、团县委等部门,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开展“保护母亲湖,环保公益行”活动。组建“老兵保洁队”,退伍老兵们化身河湖“清道夫”,以“宁愿一人脏,换来景如画”的精神奋然承担翠屏湖水域日常保洁工作,仅一年多时间里,打捞水上垃圾近千吨,其中上岸集中处置垃圾700余吨。“巾帼护河”“河小禹”持续发力,“人大代表河长”“企业河长”接连上任,为守护幸福河增添新生力量。


科技支撑智慧管


一是完善“智慧河湖”管理平台,破解“水体污染”监管难题。该平台含3个子系统:水质监测系统,可针对古田溪流域周边17条河流20个断面实施水质在线监测和数据分析;智慧河湖长系统,覆盖县、乡两级河湖长体系,通过巡河APP,实现河湖生态可视化、河湖巡查信息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监控环湖农村24个污水处理终端设备,对特定参数实时显示并及时预警。

二是整合智慧生态警务平台,破解“盗采偷盖”监管难题。依托“天网”“雪亮工程”,对全县重点区域、重点水域进行视频巡查、无人机空中巡护,全时空构建水陆空立体化、智能化巡逻防控体系。同时,打通各部门数据,将水、土、气等监测指标与公安的情报线索来源整合,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现并制止281起破坏生态环境案件。

三是探索“岸线电子围栏”预警平台,破解“危险行为”监管难题。在现有河湖长制管理视频监控系统基础上,新增AI自主识别能力,对河道水环境质量情况以及危险人员、船只进行监控,并对水域监控视频进行AI智能分析,自动识别发现游泳、钓鱼、水面漂浮物、船只及危险区域人员,通过广播系统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人员处置风险隐患。


全域治理综合管


立足于翠屏湖生态环境整治成功案例,以一湖打造带动全域岸绿水清。

一是着力重点流域“清”彻底。持续深化闽江、鳌江两大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纵深推进流域“清四乱”工作。近年来,全县累计清理整治违规畜禽养殖点207家,在2022年清退网箱养殖114万平方米的基础上,2024年年底前全面扫尾剩余20万平方米网箱养殖清退工作。

二是着力基础设施“建”完善。对乡镇污水设施提升改造、运营管理、管网铺设等进行三位一体捆绑打包,市场化建设运营管理。2023年以来完成乡镇污水管网新改建43.5公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12座。建设安全生态水系16.44公里,新建防洪堤、护岸17.83公里。

三是着力生态修复“治”到位。紧盯全面消灭水土流失斑目标,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2023年以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548万亩,小流域治理1.338万亩。筹集3.8亿元资金,依法全面关停流域内166家石材加工企业,关闭流域内41个矿山、102个矿点。对所有关闭矿山采用自然复绿、简易覆土绿化和工程治理相结合措施,坚持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治理矿山面积超过6000亩,整治成效被中央生态环境督查办公室纳入全国典型案例。同时,严格落实古田溪生态流量保障措施,强化120座小水电站监督管理,水电站下泄流量合格率均达到100%,全面推动河流生态环境复苏。




取得成效
02

古田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从健全机制到强化管理,持续提升基层河湖管护能力,通过综合治水、系统治理,县域内闽江、敖江流域水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国省控断面、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桃溪水库水质优良比例已达100%。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称号。同时,通过积极推进水美乡村建设,有效提升生态旅游发展势头,杉洋镇入选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桃溪蘑菇部落、金翼之家等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古田县不仅实现了因水而美,同时也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生态宜居提供了有力的水环境支撑,让水成为古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能源泉。




经验启示
03

提升河湖管护水平是前提


按照“有固定独立办公场所、有完善的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有长效的制度机制、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四有”标准推进县乡河长办标准化建设,确保河湖长制工作持续深化强化。推行河湖物业化,专业队伍管护河湖。同时完善制度建设,持续完善河湖长考核评价、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通报问题及时落实,有效整改。


引导全民参与治水是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也越来越多。水生态环境保护除了政府主导,司法助力,更需要的是全民参与。要靠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只有提升广大群众保护河湖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引导全民参与治水,水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水到渠成。


应用数字智能手段是支撑


应用数字智能手段是支撑。促进“智慧河湖”管理平台在环翠屏湖流域水环境生态保护综合管理上的孪生应用,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实时查看在线监测数据、图像和预警信息等,结合实地巡查勘验和处理处置,全面了解和掌握翠屏湖及入库各流域沿线周边情况,极大增强环翠屏湖流域的环境监测能力、预警预报处置能力。


推行多“长”多元协作是保障


推行“河湖长+智慧河湖+生态警务+检察长+巡回法庭”工作模式,健全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组建综合执法队、景区警务队、综合指挥室等,全面构建起“空、地、湖”立体化巡防体系,织密无人机巡航、视频巡查、环湖巡逻、湖中快艇巡防的立体防控网络,推动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源头化解,有效遏制占山毁林、盗采河沙、围湖养殖等乱象。


| 来源:福建河湖长制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部分配图或素材来源于网络,观点及版权归真正的原作者,若侵权请于发布之日起30日内联系删除。未经本平台许可,请勿转载本平台上的原创文章、图片,本平台保留所有权利。投稿、合作、申请原创转载(白名单)请后台留言。本公众号文内块状广告由微信平台随机投放,广告内容与本公众号无关。




古田热点资讯聚合平台

想了解更多古田的大城小事?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玉田在线主办

微信公众号矩阵

古田本土知名自媒体,43万古田人的品质生活资讯平台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古田网玉田热线
古田资讯生活门户平台,始创于1999年,逾20年历史的古田门户网站——原玉田在线、古论家园(352200.com)升级版!一代古田人的记忆,在外游子的乡愁港湾,力争为您打造43万古田人的网上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