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习俗知多少

文摘   2025-01-31 18:47   河北  


正月初三,是“送穷日”,说直白一点,就是把家里的“穷气”统统都送走。初一,初二,这两天是不能打扫卫生的,就算家里再脏也不能清理,意思是要让家里攒够财气,在新的一年才会财源滚滚,财富不断。而到了初三这天,就要把这些生活的垃圾统统清理掉,还会燃放鞭炮,此举为“送穷”,将晦气和霉运全都送走,只留下满满的福气和好运。





1、老鼠娶亲

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扰乱了鼠辈。

一些人家还会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等食物,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2、早睡迟起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正如民谣所说,自除夕到初二期间,人们需要守夜所以劳累,到了初三就告一段落了。

因为初三不宜外出或宴客,所以这一天人们可以安睡迟起,养足精神,以备新年里精神抖擞。



3、小年朝


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中有记载:“(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

宋朝年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4、烧门神纸


古有谚语:“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到了大年初三这天,古代的人们会把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过完了马上要开始经营生意了。



5、猪日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

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因此人们习惯在这一天里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6、贴“赤口”


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称“赤狗日”。在我国南方,大年初三早上还要贴“赤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所谓“赤口”,一般是用长约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都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能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倒掉一样。

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能够招财进宝和万事如意。



7、吃合子


民间有俗语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很明显,初三有吃合子的习俗。

合子是中华面食中的一种,它是一种薄皮的小馅饼,属于馅饼类,圆形,两层薄皮内只有一层馅,需用饼铛烙制。

面,要和得比较软,皮儿薄如纸且有弹性。馅,单层,比较常见的是韭菜、茴香、鸡蛋,以韭菜+鸡蛋的组合最常见和最受欢迎。合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欢迎。



8、冷水面


冷水面顾名思义是用冷水和面,这样和出的面弹性好,馅装得多,但是不能擀得太薄,否则入锅后容易破损。

冷水面团创造出面团不同的软硬度口感,面的颜色洁白,面皮有韧性和弹性,可制作水饺,刀削面,猫耳朵,豆沙酥饺等。



9、菜包饭


“初三吃口菜包饭,合家欢聚庆团圆。”每年的大年初三,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顿“菜包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这道饭,其实就是由菜叶包住的饭,预示新的一年财源广进。

大蒜、豆角、虾米、韭菜、生菜都是菜包饭必备的,把白米饭倒进锅里,和韭菜、大蒜、豆角等一起炒好。然后,铺好生菜,放在手心,接着添上早已炒好的饭,双手并拢,将生菜叶卷起来,用手拢成团捧着吃,寓意团团圆圆。



承德千禾商讯
承德千禾商讯,简称承德商讯,分享您所关注的商业资讯,推介商家品牌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