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热点来啦
视
安徽卫视
【安徽新闻联播】宣绩高铁开通“满月” 沿线客流需求旺盛
听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
11月12日 全省新闻联播 【以“双十一”为契机,迎战每年一度“大考”,安徽快递业持续转型升级】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
11月12日 全省新闻联播 【安徽加力“以旧换新”,以高品质新产品换出百姓新生活】
网
央广网
向上滑动阅览
宣城市宣州区:小麦播种正当时 田间农户种植忙
小麦播种中(央广网发 宣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央广网宣城11月13日消息(记者刘畅司晨 通讯员吴舒婷)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眼下,正值冬小麦种植的好时节,宣城市宣州区各乡镇街道抢抓农时、及时播种,呈现出一幅“人勤秋种忙”的农忙景象。
日前,在宣州区文昌镇福川村种植大户茆雪辉的农田里,农机设备轰鸣不停,一粒粒带着希望的种子播撒进土地里,施肥、播种、开沟等环节一气呵成,种下来年丰收的希望。
田地里,宣州区种植业局植保站站长邓斌走进田间,针对土壤墒情和麦播情况为茆雪辉讲解规范化整地、施肥等播种技术。
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是实现冬小麦高产的重要保障。
“由于今年我区10月下旬雨水较多,田间湿度大,对小麦播种较不利,我们农技人员分片下乡指导,提醒农户及时排除田块中的水,在田间墒情较好的情况下,抢抓晴好天气及时播种。”邓斌说道。
“今年,我家种植小麦120余亩。目前,正在抢抓晴好天气抢播小麦。现在播种面积已经完成20%,预计一个星期后能全部完成。”文昌镇福川村种植大户茆雪辉表示,下一步就要做好封闭除草、田间管理等工作,确保来年小麦丰产丰收。
茆雪辉种植小麦10余年,去年他家的小麦由于管理到位,小麦品质好、产量也不错。
今年,茆雪辉也做足了准备,严格按照农技人员的科学指导,选了优质的良种,还学习了药剂拌种、精量播种等新技术,积极做好田间管理。
为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宣州区坚持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组织农技人员做好麦播指导和服务工作,指导各乡镇(街道)抓住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及时腾茬整地,为培育壮苗、安全越冬打下良好基础。
“下一步,我们农技人员继续做好播种技术指导,一是针对田间秸秆多的田块,让农户做到秸秆离田,或将秸秆粉碎在田间均匀散开;二是指导农户使用药剂拌种,预防小麦苗期蚜虫、纹枯病等;三是加强播种后田间杂草防治的技术指导,在播后出苗前及时进行田间封闭处理等田管工作。”邓斌说道。
今年宣州区冬小麦播种面积29.5万亩,截至当前,已播种5.8万亩,占比20%,预计11月底全部播种结束。
新华社客户端
向上滑动阅览
郎溪:“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在郎溪县涛城镇梅村村的菊花基地里,菊香溢满田野,工人们穿梭在花海中采摘菊花,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
“基地今年种植了20多亩贡菊,现在正是采摘的黄金时期,采摘烘干后就有外地客商装车拉走,不愁销路。”菊花基地负责人张海说。
地里忙,烘干车间更忙。贡菊采摘下来后便送去烘干车间,工人们把菊花整齐地摆放在烘干架上,然后放进烘干设备进行烘干。“烘干过程要严格对温度、湿度、时长等要素进行把控,从采摘到烘干为成品要在13小时内,这样才能保证品质。”张海介绍道。
菊花种植的管理周期相对较长,涉及春季整地和定苗、夏季田间管理、秋季采摘等,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增加收入的机会与渠道,该基地每年带动季节性就业60余人。
“我在这采摘菊花一天能挣100多元,离家近又能增加收入,家人非常支持,我感到特别高兴。”村民史翠香说。
“下一步,我们准备自己育苗,降低生产成本,把菊花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村民增收就业。”张海说。
这是该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涛城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我们将在农业品牌打造上重点发力,支持鼓励各村千方百计挖潜力、拓渠道、上项目、促增收,切实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共富。”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孙馨语)
新华社客户端
向上滑动阅览
绩溪:油茶硕果缀满枝 绘就丰收和美图
正值油茶丰收之际,走进绩溪县华阳镇高迁村油茶山,满目翠绿,油茶果累累挂枝,村民穿梭林间,采收工作井然有序。
近年来,高迁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广泛推广油茶种植技术,种植面积持续扩大,油茶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今年的油茶长得特别好,果子又大又多,是个丰收年。”高迁村油茶种植大户任建维说。该村今年种植油茶总面积约280亩,预计收获茶果110吨,经过晾晒、剥籽、分拣、去皮后加工成茶油,5斤茶籽可榨1斤油,预估总产值将达22万元。
“我家今年有3000多斤的收成,多亏了村里的农技特派员,给我们做种植、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你看竹匾里晒的油茶籽,圆润饱满,出油率肯定不错。”村民章益莉说,“我的油茶籽已经被本地粮油企业预订光了。”
剥油茶籽 潘紫媗 摄
下一步,高迁村将加大油茶产业扶持,提升品质与产量,强化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使其形成和美乡村的特色产业,惠及更多农民。(黄佳)
央广网
向上滑动阅览
宣城旌德:手工藤椅“编”出群众致富路
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编织藤椅(央广网发 旌德县委宣传部供图)
央广网宣城11月15日消息(记者刘畅司晨 通讯员张梦杰 丁君花)初冬时节,寒意渐浓。走进旌阳镇板桥村汪村村民组几间简朴的民房里,绕藤、铆钉、编织、修剪……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编织藤椅,气钉枪的“哒哒”声奏响了乡村振兴的“美妙音符”。
“手工藤椅车间就在家门口,很方便,有空的时候我都会过来编。”在车间工作的村民程月英说,“简单的椅子8.5元1把,复杂一点的椅子9元1把,手工麻利的话一天能编10把,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在2000元左右,足够补贴家用了。”
据悉,2019年,来自宁国市的客商与板桥村党员姚兴福签订了租赁协议,将其闲置房改造建成为手工藤椅编织车间,并安排老师傅前来教学编织方法,截至目前,车间吸纳了20余名村民前来务工。
“手工藤椅编织车间的创建为我们村的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工作机会,让村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照顾家里,今后我们会继续做好跟踪服务。”板桥村党总支书记胡真说。“同时,近年来,我们依托村内自然资源优势,推行‘党总支+企业+车间+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先后引进了旌桥木竹制品厂、黑子精米加工厂、旌德勇俊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旌德强氏葛业农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还成立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车间,不仅助力集体经济增收,还带动15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旌阳镇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落地生根,积极引导各村(社区)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稻米、竹制品、葛根等加工企业,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壮大乡村富民企业,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审核 :梅皖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