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真实"的创作者注定在数字时代失败

文摘   2024-10-06 13:54   新加坡  

本文用于测试“反向诱导”和“心智摩擦”的技巧。这个技巧非常容易产生爆文(比如反向的猫就是在大量应用这个技巧,且应用在特定阶层必然会关注的一些话题上)。

上一篇用这个技巧创作的内容:自媒体人捷径:停止创作内容

威力大也意味者危险大,因为内容创作的本质是作者和读者一起玩心智游戏,所有的作品、不管是文字还是影视、甚至是娱乐性质的短视频,其实都是一段心智旅程,创作者的意识层级和意图与读者产生共鸣,共同完成一段转变旅程。

区别只在于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选择有意识的做这件事,也让读者有意识的看到这些过程。当我们无意识创作内容或消费内容时,说的严重一点,创作者和读者之间是“无意识操纵”和“被催眠”的关系。看看所有的消费广告是怎么做的,说句题外话,我最痛恨电梯广告了,分众的这个“发明”是在强行占领消费者必须出现的场景,并强行催眠消费者,而且所有的收益和消费者无关。

我开始用这些技巧和准备发文章的时候,自己内在是冲突的。但我现在选择了不用传统道德观评判善恶,选择了葛吉夫的观点:能让一个人开始清醒,是最大的善;不管以何种方式让人陷入昏睡,都是最大的恶。

这种创作方式带来的双刃剑是:如果读者不深入阅读,会被标题加深昏睡;如果读者深入文章,反而会完成一次心智的锤炼和萃取旅程。还是用葛吉夫的话:哪怕只有一个人醒过来,力量也大于千千万万人在昏睡。

在当今这个高度互联的世界里,我们不断被灌输"在创作者经济中要保持真实"的口号。网红、意见领袖和自封的大师们都在传播"做真实的自己"是通往成功的终极道路。但让我们面对现实吧——这个建议不仅误导人,对有抱负的创作者来说简直是危险的。

残酷的事实是,数字世界奖励的是精心设计的人设,而不是原始的真实性。

在一个注意力是最宝贵货币的世界里,那些战略性地塑造自己形象的人总是会胜过天真"真实"的创作者。

毕竟,奥斯卡·王尔德不是曾经著名地说过:"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被占用了"吗?但在今天的创作者经济中,也许我们应该把这句话改成:"做最好的你自己;因为其他人都在假装了。"

想想凯莉·詹娜或PewDiePie的火箭般崛起。你真的认为他们的成功源于不加过滤、保持真实吗?

当然不是。他们巧妙地构建了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人设,仔细选择要放大的自我方面,同时隐藏其他方面。这就是游戏规则,那些不愿意玩这个游戏的人注定默默无闻。

但等等——在你急着去创造一个完美无瑕的网络分身之前,让我们退后一步。这真的是在创作者经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功的道路吗?我们是不是只是在延续一个肤浅和脱节的循环?

想想卡尔·荣格的话:"一生中最大的特权就是成为真正的自己。"在我们匆忙打造完美的网络形象时,是否忽视了这个深刻的真理?创作者经济在其当前形式下,似乎正把我们推得离真正的自我发现和表达越来越远。

也许我们一直看错了重点。如果创作者经济中的真正机会不是打造完美形象,而是踏上真实的自我发现之旅,并与他人分享这个过程呢?

让我们转向约瑟夫·坎贝尔的智慧,他著名地描述了英雄之旅——一种在跨文化、跨时代的故事中发现的叙事模式。坎贝尔认为,英雄真正的探索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你害怕进入的洞穴里藏着你寻求的宝藏。"在创作者经济的背景下,这句话有了新的含义。最引人入胜的内容可能不是呈现一个完美无瑕的外表,而是记录个人成长和自我发现的混乱而真实的过程。

这让我们得出一个惊人的认识:创作者经济的核心不是为他人创造内容,而是创造我们自己。最成功的创作者不是那些完善自己网络形象的人,而是那些利用自己的平台作为持续自我探索和进化手段的人。

以布琳·布朗为例。她的迅速崛起并非源于精心打造完美形象,而是源于脆弱地分享她关于羞耻和脆弱性的研究。通过公开讨论自己的挣扎和洞见,她与全世界数百万人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她的成功不是来自精心策划的人设,而是来自她慷慨分享的持续自我发现之旅。

再想想凯西·奈斯塔特从一个相对不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到YouTube轰动人物的转变。奈斯塔特的成功不是来自于试图符合一个预定的成功创作者模式。相反,他通过真实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创作过程和个人哲学获得了大量追随者。他的内容是对其不断发展的自我的实时记录,包括所有的缺点。

那么,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创作者经济不是一个最完美人设获胜的战场。它是一个庞大的、相互关联的人类经验实验室。真正的机会不在于完善我们的网络形象,而在于利用这些平台作为真正自我探索和连接的工具。

创作者经济中最深刻的成功不是来自迎合观众,而是来自踏上真实的自我发现之旅,并邀请他人一同前行。它是关于创造一个空间,让创作者和观众都能探索这个根本问题:"我是谁?"

从这个角度看,创作者经济成为个人和集体成长的强大载体。它不是关于打造一个虚假的人设,甚至不是关于保持静态的"真实"。它是关于拥抱我们真实自我的动态、不断发展的本质,并与他人分享这段旅程。

所以,对所有有抱负的创作者来说,这里有一个激进的建议:忘掉打造完美的网络形象吧。相反,专注于塑造你自己。把你的平台作为真正自我探索和成长的工具。分享你的疑虑、你的失败、你的顿悟时刻。记录你成为自己的旅程。

这样做,你不仅会找到更大的满足感,还会创造出真正引起共鸣的内容。因为归根结底,你能讲述的最引人入胜的故事就是你自己成长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真实的、混乱的、不断发展的——在我们这个庞大而相互关联的世界中总能找到观众。

创作者经济不是关于保持真实或虚假。它是关于变得真实——并邀请他人也这样做。这才是真正的革命,而我们都可以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了解 BillionWrites 内容库 和 顶级创作者社群:

研究高收入新兴作家的写作案例和策略|点开看干货,高价值内容直接呈现

BillionWrites 顶级创作者社群人数过 200 人了,依然保持极高质量。 

169 元终身制的原价格保留至 10 月 7 日24:00,到点准时涨价至 369 元。满 300 人直接涨价至 1999 元。

为了保持500 人以内的规模确保高质量,此后还会涨价。 

未来可能会启动内容分发群。因为社群的沟通碰撞都是即时的,我一直在边实践边分享,社群伙伴也一直在贡献自己的经验和灵感,每天都产出大量的超优质内容。单日产出的内容可能就价值远大于市面上四位数五位数的课程。 

公众号现在机制,每篇文章和通知都只有少部分读者能看到,这个消息此后会一直附在文章后面,让老读者能看到。欢迎你来。

Dak Vava,公众号:INFP在AI时代INFP:天生创作者,原型魔法师

镜中观潮
INFP在AI时代|蝶变|观潮| 播种者寓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