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小城——临清!

民生   2025-01-23 22:06   山东  

◆ ◆ ◆  ◆ 


 “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 这两句诗是清乾隆皇帝用来形容古时候临清的繁华。明清时期得益于京杭运河漕运发达,这里的经济社会繁荣兴盛达五百年之久。

千年古镇临清梦,古韵悠悠情依旧。临清就像是一首运河边上的诗,情意绵绵,婉转流畅,它不仅是一座城,更是一场关于时间与心灵的邂逅。


临清的风景,怎么拍都好看


历史的低吟,一眼千年

——鳌头矶——


漫步老街,百年岁月静静流淌,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在临清的第一站选在了鳌头矶,独占鳌头的美意,又有谁能拒绝?

鳌头矶位于元运河和明运河的分流之地,明代正德年间在此叠石为坝,状如鳌头,河闸像鳌的四足,广济桥在鳌头矶后如其尾,故名鳌头矶。



明清两代,运河漕运鼎盛之时,文人骚客常登临楼阁眺望运河,见船来舟往、帆樯如林,即寄情抒怀、赋诗唱和。鳌矶凝秀遂成为运河繁荣时期临清的一景。




如今登上墨客群聚的登瀛楼,恍惚间京杭大运河的漕运青砖,满河帆樯的景象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繁华压两京
——临清运河钞关——


在老城区的会通河边,伫立着全国八大钞关之首的临清运河钞关



临清运河钞关始设于明宣德四年(1429),有580余年的开放史,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波澜壮阔的税史文化,是运河八大钞关中设关最早、闭关最晚、延续历史最长、贡献最大的课税署衙。



苏式美学,江南柔情
——临清宛园——


藏匿于临清市的4A级旅游景区宛园,西依京杭运河,占地116亩,是一座“江南古建,水乡风格”的苏式文化景观园林。




“苏风京韵”名不虚传,宛园成就了“千景汇集小天地,百幅图画在园中”的艺术效果,亭台楼阁、轩榭廊坊,掩映于青山绿水间,竹翠鸟鸣、花木扶疏,宛若在水乡江南。



园内汇集众家名园精华,布局精巧,疏密得当,移步易景,曲径通幽,整个园林的砖雕、木雕、泥塑、青砖灰瓦及假山构筑,均出自苏州工匠名家之手,奇石遍布,松柏怪柳,好不惊奇。



游园何必下江南?苏式美学,琴茶鱼影,随便一拍就是爆赞朋友圈的程度。


在这方宛若仙境的园林,一草一木皆是浪漫,一山一池尽显古韵。


时代的记忆,时尚的地标
——国棉1960文化创意产业园——


位于临清市区以北的国棉1960文化创意产业园,其前身为国营临清棉纺织厂,园区的建设遵循“活化城市工业遗存”的原则,整体规划改造修旧如旧,保留工业遗产和历史记忆的同时,将临清运河文化、纺织文化、国潮文化相互融合,打造一个既有临清特色又具有时代性的城市文化创意园。



从工业记忆到时尚地标,从生产线到灵感线,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过往的怀念和致敬。



巍峨壮观,背披霞光

——舍利宝塔——


傍晚,最适合去四大名塔之一的舍利宝塔,沿着梯道迂回向上,青砖、刻石、佛龛、壁画每一处都在低诉着关于临清的风华。


61米高的舍利宝塔与通州的燃灯塔、杭州的六合塔、镇江的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是运河岸边一标志性建筑。


远远望去,砖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雄浑高峻,巍峨壮观。九级八面,通体近垂直,塔顶呈将军盔的形状,塔内布局宋代遗风十足。



盛世不夜城,载歌载舞把酒言欢
——临清东宛园——

一到夜晚就打开了临清的另一面,那是与白天完全不一样的氛围,璀璨的霓虹灯点缀了夜的质感,一进园林就是一整个被惊艳的状态,循着鼓声匿觅翩鸿,这就是东宛园的盛世长安,诗人乘船,梦回千年。



东宛园以临清历史上最繁荣的明清市井文化为背景,以大运河漕运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按照一环二轴三街十二巷的空间布局设计建造,集山水园林、明清建筑、沉浸式演艺、主题体验、网红打卡、民俗展示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


游遍了宛园的楼亭轩榭又怎么能错过东宛园的夜色盛宴呢?



炫彩灯光勾勒出亭台楼阁,与古韵夜景完美融合,这是一幅充满灵秀的雅致画卷,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千年云烟。


沉醉于月色和灯火中的东宛园,为人们编织出梦幻琉璃的奇妙夜晚。


胡同里的前尘往事
——临清的大街小巷——


你来临清一定要体验一下胡同游,这里的老街胡同有100多条,还有大片的明清建筑,穿过古老的县治遗址,走在斑驳的古路上,早已没有了人声熙攘,只剩千年之载的建筑还在一遍遍临摹着商贾云集的热闹景象。


临清的美食,怎么吃都好吃






什香面






“菜码摆满桌,一面百味出”。


运河什锦香面也叫做什香面,在临清很多上了岁数的老辈人也称其为“温面”,还有一种叫法是卫面随卫运河顺流而来,一开始是船上的吃法。


运河什香面菜码品种特别的多,西葫芦丝、韭菜段、茄子丝、蒜薹末、豆角末、鸡蛋碎、黄瓜丝等等,最后打卤勾芡,淋上麻酱、香醋、蒜泥。什香面有十种菜样八种调料,并且还会根据不同的季节更换时令蔬菜,吃的人可按照自己的口味选择,面条滑嫩,爽口。




清真八大碗






清真八大碗在临清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传统的临清清真八大碗分别是烧肉、炖肉、黄焖肉、肉杂拌、清汆丸子、黄焖鸡、松花羊肉、圈巧阁


“真探唐仁杰”点的“松花”就是这八大碗的其中之一。八大碗吃起来清香满口,一汤八味,肥而不腻,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菜式可分为原汤、清汤和白汤,但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食材的原汁原味,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肉鲜、肉多”。




蒜爆肉






吃肉不吃蒜,香味也少一半!但吃生蒜太辣,只吃肉又很腻……但把蒜炒熟了,不但辣味消失,反而清香遮油腻。这样一道家常的蒜爆肉,是多少临清人的家乡记忆啊。



烧卖






烧卖也是临清的传统美食名吃,形如石榴,它是类似于包子和饺子的包馅面食,但不同于包子和饺子,它居于两者之间。

来临清吃烧卖一定要尝尝羊肉馅的,皮薄柔软,隔皮见馅,馅香鲜嫩,不腥、不膻、不腻,特别的好吃。两口一个,蘸点小醋配个蒜瓣,别提多香啦!

图@小红书 丸子张姐



芝麻羊肉






临清的芝麻羊肉绝对是必吃美味!羊肉煮熟,以蛋皮包裹后炸得酥脆,入口一咬层次分明,刚出锅的饼外层沾满芝麻,中间是一层金黄的薄蛋皮,里层的肉馅饱满多汁,满口留香。

芝麻香羊肉香蛋香,在唇齿犹如梅花三弄依次递进,挑逗味蕾。

图@小红书 平



扒口条






扒口条是清真特色菜,带汁味足,每片都挂芡,吃一口唇齿留香!


因为选料精细、烹饪考究,在古时候颇得许多帝王将相的喜爱,并在很多史料中频繁记载。因此,此菜能在全国各地流传,成为节日庆典、宴请宾朋的必备美味。

图@寻味记



捶鸡面






“面条”是用鸡脯肉斩茸捶打做成,制作精细,面薄似纸,白如脂玉,嫩滑可口,味道独特,营养价值高,有“吃鸡不见鸡,叫面不是面”的说法。



托板豆腐






临清的托板豆腐其实就是把水豆腐放在一个长方形木板上食用,故称其为托板豆腐。托板豆腐的特点是白、嫩、细腻、香甜。


它属于早餐的一种,商家把豆腐切成一块一块地放在木板子上,豆腐就是豆腐,一点别的佐料都不用,其清香的味道已令人满口生津。



白仁






这既是一道下酒菜,又是一样绝美的休闲小吃。据说,白仁这个名字还是乾隆皇帝亲自赐名。


白仁就是弄熟去皮之后的花生。约几个朋友来家喝酒,饭桌上怎么能少得了白仁,它们个头大,香酥可口,越嚼越有味。和朋友喝酒的时候去超市称上几块钱的,当个冷盘真的很不错。


临清特产,意想不到却又情理之中


在临清除了古韵悠悠的清雅建筑之外,还有曾让皇室爱不释手的皇家御猫——临清狮子猫。



狮子猫又称临清狮猫,主要产于咱们聊城临清市,在诸多品种中,以一只蓝眼、一只黄眼,白毛拖地的雪狮子最为珍贵。人们称其为“鸳鸯眼狮猫”。


早在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地处大运河和漳卫河交界处的临清,商业繁荣经济鼎盛,吸引了大批的欧洲商人、阿拉伯商人和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带来的波斯猫与本土鲁西狸猫生下的小猫腮部与头部毛长柔软,貌似狮子,故称为狮猫。


文艺界老前辈中不乏爱猫之人,比如冰心、夏衍、梁实秋等,都以爱猫著称。



季羡林,季老更是一个妥妥的“猫奴”,他不止一次在文章中提及“我还有四只极为活泼可爱的,一转眼就偷吃东西的,从我家乡山东临清带来的白色波斯猫,眼睛一黄一蓝”。



临清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说它小但又很大,大到跨越时间长河,家国情怀依旧绵绵不断。它是融合了艺术与温情的浪漫小城,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让人无比满足,每一道佳肴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一份匠心。



生活在这里,节奏不紧不慢,现代与古朴完美平衡,让人找到了繁忙与宁静之间最舒适的栖息地。



|| · 素材来源:邵振坤投稿

来源;文旅聊城

说临清
临清人说临清事——说临清!临清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尽在说临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