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中国主题是“管体重 强骨骼”,倡议社会各界共同传播科学管理体重、强健骨骼的理念,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的发生。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由于骨骼组织的流失和骨骼密度的降低引起,导致骨骼易受损伤,甚至在轻微的压力下就可能发生骨折。这种疾病在中老年人身上很常见,大多数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但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死亡。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疼痛: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2.脊柱变形:多在疼痛后出现,严重者可有身高变矮、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3.骨折: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受到轻微碰撞、跌倒就易造成患者骨折。(常见的骨折位置:脊柱、髋部、腕部)。
哪些因素会导致骨质疏松风险更高?
1. 老龄化。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通常在30~40岁左右达到峰值骨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丢失速度会加快。
2. 低体重。低体重人群患骨质疏松风险较体重正常人群更高。BMI的计算公式:BMI = 体重 (kg)/身高的平方 (m²) ,BMI低于18.5 kg/m²即为低体重。
3. 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过量饮用咖啡因和碳酸饮料、营养失衡、吸烟、过量饮酒、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等均会影响骨质健康,加速骨质丢失。
4. 缺乏体力活动。缺乏体力活动会导致骨骼负荷不足,骨组织受刺激的程度降低,从而影响骨细胞的活动和骨组织的形成。长期缺乏体力活动的人群中,骨密度和骨质量会下降,骨折风险增加。
5. 绝经(在女性中)。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减少,骨量丢失速度加快。
6. 疾病和药物。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等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
7. 家族史。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家族史的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相对更高。
体重是影响人体代谢与骨骼健康的关键因素。在健康体重或体重适度增加时,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以往,人们通常关注低体重对骨骼的影响,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度肥胖也会对骨骼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体重过低会增加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风险。这时,我们需要增加能量摄入、加强运动,来促进体重上升。
然而,当体内的脂肪含量过高时,也可能导致骨转换失衡,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加速骨丢失并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尤其腹型肥胖人群,已有研究表明腹部脂肪的增加与骨密度呈负相关。所以要控制好体重,以保护骨骼健康。此外,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超重和肥胖人群,由于行动受限,往往更容易跌倒,进而显著增加骨折的风险。
1.均衡饮食
骨骼的代谢需要饮食补充,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坚持维生素D的补充,低盐饮食,维生素C也对于骨胶原具有促进作用。牛奶、豆类、瘦肉、鱼、橙、柚、猕猴桃、西红柿、花椰菜、卷心菜、芥菜等,可经常选食。
2.多晒太阳
体内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促进骨的形成,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为经皮肤合成和食物摄入。正常人在充分日照的条件下, 暴露面部和前臂30min, 皮肤即可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供生理需要。
3.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均可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代谢,影响骨细胞的代谢及骨峰的形成。生活中应尽量戒烟、限酒,还要避免饮用过多含咖啡因饮料,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4.坚持适量运动
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会不断新陈代谢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最新发布,骨骼健康最有益的运动类型是负重运动和力量训练,比如举、推、跑、跳及“登台阶”等方式,可促进骨骼更加强健。
注:标蓝为徐医附院对口帮扶专家;排班如因特殊情况调整,以现场挂号为准。
供稿 | 公共卫生科
综合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华西骨健康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