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荐书丨年年腊八,粥暖年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文摘   2025-01-07 15:31   黑龙江  

腊月初八

过了腊八就是年


一年一岁一团圆



在冬日的寒风中,日历悄然翻过一页又一页,又是一年腊八节。一到腊八,“年”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人们陆续置办年货,清扫屋子,制作各色美食,农历新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

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而言,这时候,吃上一碗食材丰富、浓香软糯的腊八粥,不仅能抚慰身心,更是唤醒了味蕾中的乡愁,是记忆中家的味道。这种味道就像一只大手,扯着我们的衣角,让我们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到归途。



腊味升腾,岁寒粥暖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腊八”是“腊八节”的俗称。提起腊八,你最先想起什么?腊八粥,对不对?可是,为什么腊八节要吃腊八粥?

其实,腊日祭祀众神、先祖,和腊八节喝粥是两回事。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和腊八粥有关的腊八,到了宋代才见于文字记载。宋代古籍《梦粱录》提到,“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由此来看,腊八是佛教寺院叫起来的,腊八粥也是寺院开始做的。

《给孩子的传统化课2》



图书简介:本书像讲故事一样给孩子讲传统文化,带孩子们了解古代文明的“礼乐”精神。在“孔融让梨”中,作者从“弟”的本义入手,讲解人伦的要义。在“孟母教子”中,对“孟母断织”所用的刀是不是剪刀有仔细的探讨。讲到“节日”时,除了常规重要节日,还结合古画讲了今人已淡忘的“社日”,带孩子去体会古人对土地的感恩之情、对公共生活的重视以及朴素的结社精神。“礼乐”所蕴含的古典纯朴精神,至今依然在滋养道德,使人完善自我,本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优雅品格。



节日与美食相连,美食与家相连。喝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是腊八节最重要的“仪式”。精选金黄的小米、白胖的糯米、圆润的莲子、脆生的红枣、牙白的扁豆、青绿的葡萄干……用凉水浸泡3个小时,再经细心熬煮40分钟以上,喷香软糯的“腊八粥”就成了!不仅实现了主食的多样化,可以驱寒保暖,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养生功效。

《中国居民五谷膳食指南》



图书简介:本书分为常识篇和保健篇两部分,从五谷杂粮的食疗功效、五谷杂粮的滋补调养方等方面进行阐释,提供了大量家常而美味的五谷食谱和养生方,并配以相关养生保健知识,是一本居家的五谷养生好书。




“粥”游四海,心归故里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老舍先生眼中的过年,最热闹的并不是除夕当日,而是置办年货的时候。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叫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这浓浓的年味和烟火气,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故乡熟悉的街道,一切都是那样鲜活。

《大家文丛:有家可回》

图书简介:本书围绕知识分子家庭中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立足表现生活中的可爱之处。编者精选了老舍先生随笔中这个主题的文章数十篇,并辅助以当代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温馨画作加以渲染,如:《婆婆话》《济南的秋》《为春夜作诗》《落花生》《北京的春节》等。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本书所选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温情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本书,期望与现代人产生对生活平静和美好之处的共鸣与共情。



腊八,是春节的序幕,也是团圆的前奏。人们开始杀年猪、剪窗花、挂彩灯,陆续为春节做准备。有人说,家是心灵的港湾,而腊八粥就是那港湾中最温暖的灯塔,无论你身在何处,它都会提醒着你,年关已近,是时候踏上归家的旅程了。

《回家》

图书简介:《回家》是梁晓声中篇小说精选集,四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故事,围绕同一个主题铺开:《回家》讲述春运返乡路上的人情冷暖;《疲惫的人》讲述时代转变中一家两代人的抉择与奋斗;《山里的花儿》讲述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差异对人心的冲击,有人离开故乡,有人选择坚守;《旧庄院的废墟上》讲述改革开放大潮下,小乡村中沉渣与清流的激荡交锋。诸多人物可亲可感,共同汇集成一首家的“史诗”。

情暖意长

愿大家万事皆“粥”全


来  源|博 看

编  辑|尹天乐

责  编|金丽娜

审  阅|杨欣艳



佳木斯大学图书馆
发布图书馆最新消息、资源动态、读者服务、培训计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