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是杨勇向往已久的热土。古丝绸之路上的漫天驼铃,黄河岸边的拍岸惊涛,六盘山上的红色记忆,河西走廊上的文明画卷……这些无不牵引着杨勇对西部的向往之情。
2021年9月,他终于踏上了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经过几十小时的长途跋涉,福州支教队一行人终于抵达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称号的宁夏西吉县。从青山绿水间悠然跨越,踏入西吉这片黄土地,给杨勇带来了一次视觉与心灵的深刻转换。初时的荒凉感,如同一幅色调略显单一的画卷缓缓展开,但细细品味之下,却能发现其中蕴含着无尽的坚韧与生命力。这里虽不似江南水乡那般细腻温婉,却自有一股粗犷豪迈之气,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2021年9月,杨勇来到了西吉县马莲中学,在这里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刚到马莲中学时,同事就告诉他:“这里的学生不是很聪明,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而且他们的家长几乎都不管孩子的学习。”杨勇把同事的话当作一种压力与动力,因为他坚信学生肯学就一定能学好。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杨勇根据自身优势,制作更多生动形象的课件。为帮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利用课外时间做一对一的辅导。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他每周腾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问题大讨论,有问题的同学提出问题,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学生们进步非常迅速。每次当孩子们取得小小的进步时,杨勇都给予表扬。通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渐渐地,他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书写工整了,基础也更加扎实了。在几次月考中,孩子们也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出了他们理想的成绩。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杨勇深感欣慰与自豪。2022年3月,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杨勇被调至西吉职业中学,担任体育教师。在杨勇的描述中,即使像丢沙包那样简单的体育活动,孩子们也能沉浸其中,欢笑声中的敏捷躲避,轻盈跳跃的身影,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着孩子们无忧无虑、充满创造力的快乐时光。这些游戏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家庭条件较好的“现代”孩子的生活似乎被电子屏幕所包围,课间讨论的话题多是关于最新的游戏攻略、网络流行语或是手机上的各种应用。虽然科技的进步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量和娱乐方式,但也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他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与同伴面对面互动的机会。杨勇认为,西吉的孩子虽然无法像沿海地区的孩子一样能立即享受到电子产品带来的便捷,但或许正是这种“后发展”优势让他们更多地保留了身上的质朴纯正的本色。这种对比,让杨勇深刻体会到了时代变迁下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同时也勾起了他对纯真年代的无限怀念。西吉县的海拔在2000—2600米左右,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严重缺水造成了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严重,雹灾、沙尘暴、霜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在福州优越的环境中生活惯了,西吉艰难的生活条件是对他们的一大挑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些起初看似不习惯的生活方式,渐渐地融入了杨勇的日常,成为一种别样的体验与收获。洗澡的不便,最初确实让他感到些许困扰,但乡政府的澡堂成了他们临时的“避风港”。每次踏入那热气腾腾的空间,不仅身体得到了彻底的清洁,心灵也仿佛被温暖和惬意所包围。杨勇开始享受起这份简单却珍贵的时刻,也更加理解水资源的宝贵。至于饮食上的差异,起初的重盐重辣让杨勇的味蕾有些无所适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尝试去品味这些食物背后的文化与故事。面食的筋道、调料的独特搭配,都蕴含着西吉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智慧。他尝试着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适量地加入当地特色。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挑剔的食客,而是满怀期待地品尝着每一道菜肴,感受那份来自味蕾的惊喜与满足。这段经历让杨勇深刻体会到,生活中的不习惯往往是成长与改变的契机。而当人们真正融入其中时,会发现那些曾经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其实都是通往新世界的桥梁。
这一年的支教时光,如同璀璨星河中的流星,虽然短暂却照亮了杨勇的心田。它不仅让杨勇见证了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逐渐转为自信的笑容,更在他心中种下了责任与爱的种子。回归城市,那份纯真的师生情谊成了他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他无论身在何方,都不忘初心,继续以行动传递温暖与希望,让爱与知识的光芒照亮更多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