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思政课 | 天路纵横:一个大写的“人”【“两路”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
文化
2024-12-26 23:47
北京
两路上高原”特别报道宣传片(视频素材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
胜利会师(油画,川藏公路博物馆藏)辜志勇作
70年前,川藏、青藏公路正式建成通车。
通车那天,正值毛泽东同志生日的前一天。他欣喜写下祝词:“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两路”上高原,天堑变通途。
当年,西藏和平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发出进军西藏的训令,号召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10多万军民组成的筑路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团结奋斗,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历史性地将公路修到了拉萨,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两路”通车,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条重要的运输通道,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2014年,习主席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今天恰逢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纪念日。“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伟人当年的号召,音犹在耳。让我们跟随作者笔触,回望热血岁月,感悟历久弥新的“两路”精神。
——编 者
▽本文刊于12月26日《解放军报》
12
版
飞机驶向拉萨,云朵显得洁白而又透明。
从空中鸟瞰,两条蜿蜒的公路,犹如两条飘逸的哈达,在广袤的青藏高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一“ノ”——川藏公路,一“乀”——青藏公路。
1954年12月25日,全长4360公里的两条高原公路贯通,世界屋脊没有公路的历史由此改写。那一刻,多少人魂牵梦绕,热泪盈眶。
喜讯传到北京,即将迎来61岁生日的毛泽东同志高兴得彻夜未眠。献给筑路大军和这一历史性瞬间的,是他洒脱豪放的狂草:“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这是10多万军民奋战“生命禁区”筑成的巍巍天路。
这是3000多位英烈用生命热血编织的圣洁“哈达”。
倒下的是生命,树立的是丰碑,带来的是幸福。70年过去,西藏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2.33万公里,“复兴号”列车开上了雪域高原——以川藏、青藏公路为起点,西藏交通跨越千年,把边陲与内地紧紧相连,把西藏360多万各族人民的心联系在一起。
一
冬日的阳光洒满拉萨河谷。远处的琼穆岗嘎雪峰和近处的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披上了金色的披肩。一段碑文静静述说着人类筑路史上一项伟大壮举——
“世界屋脊,地域辽阔,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巍巍高原,两路贯通,北京拉萨,紧密相连。”
入夜,苍茫高原星空闪烁。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在拉萨河畔又一次上演,自然山川成为壮阔背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穿越1300多年的历史时空缓缓走来,汉藏和亲的爱情故事、汉藏和美的动人史诗,感染八方游客……
汉藏民族一家亲,万水千山总关情。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天,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衷心表达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期望西藏早日解放的意愿。毛泽东、朱德复电: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必能满足西藏人民的这个愿望。
西藏,古称“吐蕃”“乌斯藏”或“唐古特”,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壮美高原,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明时无外户,胜境即中华。况今舅甥国,谁道隔流沙?”这是曾经出使过吐蕃的唐代诗人吕温写下的诗句。拉萨大昭寺门前,矗立着一方“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和盟碑”。长庆三年,唐朝与吐蕃互派大臣在拉萨会盟,进一步发展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珍藏于西藏博物馆的元代“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为元世祖赐给佛教萨迦派宗教国师的玉印。自元代始,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直接行政管辖。自此,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应召进京,获得清顺治帝正式册封。1713年,五世班禅也由康熙帝册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雍正年间,清廷加强了对西藏的施政管理,设立驻藏大臣常驻拉萨,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新中国诞生之初,西藏成为祖国大陆最后一块尚未解放的地方。
此时的拉萨,阴云密布。由外国势力唆使的所谓西藏“国际支持代表团”准备分赴英美等国,为“西藏独立”寻求“国际支持”;一批批美式武器经边境线秘密运抵拉萨……一个企图使西藏脱离中国版图的阴谋,正紧锣密鼓谋划于暗室。
党中央时刻关注着西藏。1950年1月2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彭德怀并转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进军,既有很大困难,则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他在电报中专门提到,“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我们必须占领,并改造为人民民主的西藏”。作为开辟新中国统一历史的人民领袖,他不容许还有百万人民依然在农奴制社会里遭受压迫,更不能容忍这样一片辽阔的国土遭受外部势力的干涉,“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是我党光荣而艰苦的任务!”
第二野战军迅速决定,由第十八军执行进军西藏任务。这是一支功勋卓著的部队,干部中有不少是长征途中三过草地的老红军,军长张国华是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司号员。刘伯承嘱托第十八军领导:公路不通,我们就站不稳脚跟;解放西藏,修路、运输一定意义上比打仗还重要。
进藏之路,何其艰险?上世纪30年代,著名地理学家白眉初在他的《西藏始末纪要》一书中,这样描述西藏的交通:“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世上无论何人,到此没有不胆颤而栗的。”
重峦叠嶂,千年冰雪。复杂的地质条件,极端的高寒缺氧,使这方边陲之地在漫长岁月里被人们形容为“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的地方”。
公元641年,护送文成公主入藏的人员和牲畜折损过半,从长安到拉萨,行程长达2年3个月;公元1206年,所向披靡的“蒙古旋风”席卷柴达木盆地,却在漠风雪野中迷向失途……
直到新中国成立,整个西藏没有一条能走汽车的路。进出西藏依然是“唐蕃古道人背畜驮,栈道溜索独木舟”。第十八军先遣部队出发1个月后,才艰难到达当时还属于西康省的甘孜。
路,之于西藏,是生命,是希望。无论是改造一个旧西藏,还是建设一个新西藏,都迫切需要一条路。
中国共产党人要为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画上句号。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协议在北京签字。西藏历史翻开崭新一页。
“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毛泽东发出进军西藏的训令,号召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朱德发布《进军西藏,巩固国防》命令,勉励官兵:“不怕困难,不怕险阻,管你崇山峻岭,雪山草地,我们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人民解放军通不过的道路。”
川藏公路,成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倾尽全力建设的重点工程。习惯了手握钢枪的解放军官兵换上了铁锤、铁锹和钢钎、镐头,与参加筑路的汉藏民工一起,踏上征服世界最高高原的漫漫征程。
二
国民党政府也曾尝试过这样的征服。
1940年10月,历经4年6个月、付出死伤约9000民工沉重代价的川康公路雅安至康定段建成。试车仪式上,这段不到200公里的路程,颠簸了整整6天……断断续续通车到1946年,终因遭遇水毁被废弃。
同样的窘迫,还发生在青海。1943年6月,国民政府征集民工2万名,拨款数十亿法币,开始修筑青藏公路。但从西宁大河坝勉强修到玉树黄河沿,便再也修不下去了——虽然这是全线海拔最低、地形最平坦的一段。在旨在维持面子的“竣工”典礼上,打头的彩车却陷进泥沼,最后是动用牦牛队才拖出来的。
共产党人面对的困难和艰险十倍、百倍于当年。
大雨,一场接着一场。甘孜雅砻江畔,每到黄昏时分,第十八军后方部队司令员陈明义总会爬上房顶,远望云雾深处忽隐忽现的雪峰。前一年春天派出的几支踏勘队还没有回来,尤其是工程师余炯带领的第一踏勘队,已经与后方失去联系将近4个月。
西藏高原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陈明义的心仿佛提到了嗓子眼上:他们该回来了吧,除非……
终于,当又一个黄昏来临,一支破衣烂衫的队伍出现在陈明义视线中——这正是余炯和他的小分队。望着一个个长发披肩、面黄肌瘦的官兵,陈明义的眼泪不由自主就流下来了。
1年零4个月,余炯带领的踏勘队来回行程6700公里,往返翻越60座大雪山。余炯晚年回忆:“在冰雪世界里踏勘公路,我们都得了雪盲症,双眼疼痛难忍!我们看见山里的藏族同胞把长头发披在眼前走路,我们就把手帕扎些小眼,吊在眼前,减少雪光的刺激。这种土办法使我们减少了雪盲症的威胁,在这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上,完成了踏勘任务。”
陈明义将军生前曾两次接受我的采访。谈及那段难忘的岁月,老人流露出异样的沉重:“那可是天天都在拼死啊!知道二郎山么?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跟后面的日子比,二郎山根本算不了什么。几乎每天都有伤亡。川藏线真是用生命托起来的……”
万水千山。横亘在筑路将士面前的,是折多山、雀儿山等14座陡峭大山和大渡河、金沙江等奔腾咆哮的大河。除二郎山海拔3400多米外,其余山脉海拔高度均在4000米以上。
“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长年冰封雪裹。进入10月,山上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冬季施工,钢钎就像“冰棒”,握久了一松开,会粘掉手上一层皮;不少战士一番抡锤下来,连冻带震,虎口开裂,脚下的血滴变成殷红的冰凌……
爆破,成了加快筑路的有效方式。
张福林,爆破班班长。这位曾经在解放战争中2次荣立战功的英雄爆破手,创下了40公斤炸药炸掉470方土石的全国纪录。
1951年12月10日中午,施工官兵进入短暂午休,放不下心的张福林又一次攀上山崖检查炮眼和装药情况。突然,一块大石头滚落下来,来不及躲闪的张福林被砸断右臂和腿,腹部也被砸了一个洞,当场昏迷过去。
如雷轰顶。战友们赶紧把他抬下山。醒来的张福林发现卫生员流着泪为他打针,他吃力地摇摇头,“我不行了,节省这一针药吧……”说着,他艰难地用左手拍拍口袋:“党费……”
仅有的4元5角钱,成了张福林最后的党费。从他的遗物中,战友们找到了5包菜籽和一本日记。日记中写道:“我要把幸福的种子撒在青藏高原,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座雀儿山,留下300多个不朽英灵。雀儿山垭口处,高大的张福林烈士塑像仿佛路标,巍然耸立……
千里川藏线,一路烈士碑。在这方凶险的高地,大自然对人类提出了严酷的挑战:数不尽的塌方、山洪、雪崩以及冰川大滑坡,拖住了靠双手和简单工具施工的筑路大军。整班甚至整排的战士,在山崩地裂的瞬间随着滑动的山体一起坠入深渊;历尽艰辛筑起的桥梁和路基,顷刻就被铺天盖地的泥石流覆盖,以至于不得不一次次被迫改线。
帕龙天险,“死亡之谷”。上面是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两边是垂直的悬崖,中间是漩涡套漩涡的湍急江河。川藏公路从半山腰的绝壁间穿越而过。
过往的军车行至此地,都会自动减速,久久鸣笛致哀。
鸣笛声,把人们带进当年的施工现场:一个排的官兵爬上悬崖,系上保险绳再滑下来,像打秋千一样抡锤作业,一干就是一整天,连吃饭都悬在空中……眼看这段300米长的“老虎嘴”就要凿成,一块巨石随滚滚洪流冲将而来,把整个路基垂直削去……
9名战士被激流卷走;17名幸存者吊在半空,向着滚滚江水,向着战友消逝的远方,发出阵阵血泪迸溅的怒吼……直到今天,这吼声仿佛仍在峡谷间回荡。
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就在川藏公路向着拉萨一米一米艰难掘进的时候,时任西北军区进藏部队政治委员的慕生忠匆匆赶赴北京,找到了刚刚从朝鲜战场回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请求早日修筑青藏公路。两次带队前往西藏运送物资,从全国征用的4万多峰骆驼倒下了6000多峰,那惨烈的一幕幕让慕生忠意识到:靠骆驼驮不出西藏的繁荣,也驮不出巩固的边防。
这是一次坚定无畏的出征。
1954年5月11日,44岁的慕生忠抡起十字镐,在苍凉的戈壁滩上开挖“第一镐”——青藏公路开工仪式就这样开始了。镐头把上,刻着5个字:慕生忠之墓。多少年过去,当年的筑路队员还记得慕生忠斩钉截铁般的话语:“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我的头一定要朝着拉萨的方向!”
从格尔木到拉萨,开路大军面对的是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8座高山雪峰,550公里永冻地带和绵延不绝的戈壁、沼泽。全线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大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这意味着即使躺着不动,体力消耗也相当于在内地负重20公斤从事重体力劳动。就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慕生忠和他率领的筑路队依靠几乎最为原始的工具,挖开青藏高原皱褶密布的千年冻土,仅仅用7个月零4天的时间,就修通了1283公里长的世界海拔最高公路。
1992年,我在兰州采访慕生忠的时候,将军已经行动不便,但依然充满豪情。他拿出当时在筑路工地上写下的一首叫做《夜宿陶儿久》的诗大声朗读:“头枕昆仑肩,脚踏怒江头。零下三十度,夜宿陶儿久。上盖冰雪被,下铺冻土层。熊罴是邻居,仰面看星斗。”
藏北重镇那曲的老人们还记得一个吉祥的日子:1954年11月25日。青藏公路修到那曲的当天,从清晨到午后,太阳、月亮、星星竟然同时缀满天空。第一次见到汽车的藏族同胞幸福地战栗着,将哈达披满了车头……
1个月后,两支筚路蓝缕的筑路大军在拉萨河边会合,一个巨大的“人”字出现了。那一天,古城拉萨一片狂欢。人们纵情欢呼,放声歌唱,庆祝这一奇迹的诞生——挖填土石3000多万立方,造桥400余座……四海闻名,五洲赞叹。
三
“是谁帮咱们修公路,是谁帮咱们架桥梁?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穿行在如梦如诗的西藏城乡,这首熟悉的歌曲不时随风飘来。
1953年至2023年,国家为西藏公路交通建设累计投资3250.96亿元。
万里边关一日还。曾经,西藏是遥远的边陲之地。如今,川藏、青藏、新藏、滇藏4条“国之大道”通往拉萨,青藏铁路巨龙盘绕,“复兴号”驰骋高原,“空中金桥”通往四方,中外宾客纷至沓来,壮丽的高原景色醉倒游人……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川藏、青藏公路,是彩虹、是金桥,是西藏人民幸福生活的起点,是托起光明的哈达。人民军队和各族人民在筑路、护路、养路过程中所形成的“两路”精神,走入了百年大党的“精神谱系”,成为永远耸立的精神高原。这就是——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贾永
读读马原著2
感谢关注! 我是北中医胡兵老师,我在三个个人公众号(读读马原著、读读马原著2、诗词歌赋Marx)里组织了全国接力朗读马原著活动、推送思政课教学参考资料活动,自2016年9月16日至今,已推送10000余期~
最新文章
人民海军穿越菲律宾腹地,确保大家自由航行!
大S去世,一场变相的中日对账
中国第一次“关税战”,输得一败涂地
如果明天美股崩盘,请不要惊慌
“德国油纸包”的回旋镖打到了德国身上
无人生还!美国撞机事故该是谁的锅?
“国难财”!特朗普与洛杉矶市长吵架的背后
台湾不敢哭出声!美国出手“穷台”
DeepSeek横空出世!大过年的美国“炸街”
最近,又一个帝国震撼弹,来了
刚刚,这个全世界都恨的人,被最残酷地抛弃了
刻不容缓,特朗普炮打LGBT!
真实美国比小红书抽象100倍
小红书:舆论界的人民战争
美澳韩媒体7语种发文:特朗普2.0仍将助中国再伟大
MAGA!美国命运的节点:购买路易斯安那!
“川普币”问世:疯狂的底层逻辑与深远的影响
今天,中东输赢已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压垮美国人的助学贷款!
耿爽今天把话挑明了!当面戳穿美国谎言
“中美网民正式建交”意味着什么
我国出重手,缅甸电诈覆灭进入倒计时!
2025,全球中国化!
安置美国“抖音难民”要有大眼光
“国格崩塌了”?现任总统被捕
奔向文明!TikTok美国“难民”涌入小红书!
要论祸祸钱,还真得看美军……
刚刚,最让欧美担心的事,终于来了
西藏救灾!神明未到,解放军到了!
美国人开始扒粪:洛杉矶的水被鱼和耗子喝了
加州大火,殖人洗地,丑态百出,脸都不要了!
加州大火烧出的真相与真理
最近,拜登最狠的一招,彻底崩盘
英国当年的绝路,美国正要快步踏上
刚刚,最神奇的魔咒再现,加拿大政府垮台
不可轻视,特朗普兼并加拿大,危害超过10个俄乌冲突!
精彩大戏,拜登终于对日本人出手!
这次乌克兰“断气”,谁是最大赢家?
乌军自曝:“北约旅”崩了……
思政课 | 来自未来的好消息! 罗振宇2025“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全文
思政课 | 全球科技发展趋势
思政课| 2025新闻日历
思政课 | 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一审宣判,3人分别被判无期、十二年、不予刑事处罚
思政课 | 沈壮海: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
思政课 | 首次!中国空间站“述职报告”来啦
这个世界,真的只有一个中国了
中国军迷提前过年,五角大楼连夜加班!
中国造出超级战舰,076首舰现真身,美国人一看,预感到要落后了
思政课 | "三块肉喂你马吃" "拍拍-太根儿(paper-tiger)!" 毛泽东学习英文背后的战略眼光
思政课 | 天路纵横:一个大写的“人”【“两路”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