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舆论界的人民战争

文化   2025-01-23 00:37   北京  
我之前有些时间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去美国,每次工作之余我就和兄弟们一起拜访不同的美国人,要是水平高的话,写出来就是美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回来我就一直跟周围的朋友说,你们不要信公知的宣传,我见到的大部分美国人过得都很凄惨,还不如中国小县城的月薪三千。
但说实话,信的人很少。
我觉得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中国人偶尔出国,或者接触出国的,往往是属于美国社会阶级的中上阶级,比如工程师,科研工作者这类。住别墅,开不错的车,孩子上知名大学。那些在国外混成瘪三的,也不好意思回家说实情。
第二是公知的不懈努力,媒体铺天盖地都是美国的各种好话,显得我像是故意抹黑美国。
但小红书用了几天时间让朋友们明白了,我一直尽量用最好的语言描述真实的美国,绝对没有抹黑过。
比如小红书上很多美国人贴自己的生活费,月薪几千美元,各种房租水电贷款扣掉还剩几百。我记得以前我说见到的大部分美国人,每个月可支配的现金收入不超过四百美元,现在你们信了没?
我抹黑了吗?没有。这个四百是我取的上限,我实际上碰到的美国人,这个数字可能是几十。
这次“小红书事件”的触发条件,是美国政府原定这个月要把TikTok,就是俗称的洋抖音给禁了,导致美国的一些洋抖用户起义了。
对于这帮人为什么要起义,我这里补充些网上大V不知道的细节背景。
说一个真人的例子,咱们这里用化名爱丽丝,这位爱丽丝同志,在美国打工为生,她在洋抖上面有上千的粉丝,每天晚上给粉丝直播带货,这部分收入,差不多正好等于她的自由支配收入。
打个比方,假设固定开支是每个月三千,洋抖带货每个月四百,她其他打工的工资也是每个月三千。
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没有洋抖的这个收入,饿死不至于,但需要取消一切生活非必需消费,比如旅游,玩具,零食。。。
还有,不能生病,哪怕感冒一场都可能返贫。
这么说你明白禁洋抖对这姐妹意味着什么了吗?
另外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所谓禁洋抖的具体操作是什么,其实主要不在于让美国人无法使用洋抖刷视频,而是无法使用洋抖赚钱。
换句话说,美国的网络技术并不能控制美国人民用什么东西刷视频,但政府可以管控你的账号让你没法提现。
这么说你是不是就理解了为什么这帮人疯狂的涌入一个中国App?
但小红书本身也没法解决她们不能挣钱的问题,因为小红书压根没有海外运营,所以对这些姐妹来说小红书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只是一个发泄情绪的渠道罢了。
其实本来事情不会闹很大,说白了一开始这帮人只是赌气的装一个中国App而已。但后续事件扩大,是因为这帮信息茧房里面的人开了天窗看到世界了。
大家要知道,当中国人发现美国人生活其实没想象的好,顶多说一句,TMD老子被读x者忽悠了。
但当美国人发现中国人生活成本低到发指的时候,他们的三观稀碎了。
我在美国见过很多每天工作15小时的工人阶级,大家对美国工人的先入为主的印象是懒惰,但那是表象。
真相是大部分美国工人需要工作大量的时长,以至于他做任何工作都要尽量节省精力。
为什么美国工人嗑药?因为不嗑药身体撑不住。
但这就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嗑药+偷懒降低生产效率,资本家就被迫延长工作时间,最后资本家的用工成本高,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低,大家都有一个悲惨的未来。
结局就是美国的工厂一个接着一个倒闭,能提供的岗位更差,工人必须工作更久,然后更加需要嗑药+偷懒。
大家不要觉得美国的资本家都是恶棍,实际上大部分小老板也是挣扎在贫困线上,很多名义上资产几千万的老板,可能一年操作猛如虎,过年一算两块五,还是欠账。
美国挣钱的只是人口的极小部分。在美国社会各阶级里面,硅谷的工程师可能属于最幸福的几类人之一吧。毕竟在美国人看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这些工程师还是挺照顾的。
但这些年工程师收入也在下行。很多在那边工作的朋友说,一旦被公司优化,再找工作降薪几成都是正常情况了。
美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不是用在公共投资。
我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以中国为例,你上班创造的价值,一部分是工资领回家,还有相当的比例去里拐歪的到了政府手里,然后政府就用来投资建设高铁、战斗机、芯片生产线等最终带来公共价值的东西。
四舍五入相当于一部分钱大家自己消费,另一部分钱,大伙集资起来一起消费,但最终大部分价值还是回到人民群众身上。
这就使得我们能体会到,随着国家的强盛,生活品质是提高的。
说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我现在去好多城市都见到地铁,而且地铁修的特别漂亮,方便了大量市民的出行。
然而在美国是没有这个情况的,在中国各地修建地铁的阶段,美国啥也没修,所以现在你去美国觉得去了第三世界国家,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由于美国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攫取的部分无法通过公共投资回归社会,导致美国人和中国人相比,越来越觉得劳动‘不值得’。
我一个周末就可以出城旅游一趟,因为城际高铁三小时就可以跑老老远。美国人开8小时能去的地方,我在高铁上看个电影就到了。因此同样过周末,我们中国人的选择就比美国多无数倍。
这些区别你用经济数字是很难分析的,但你看小红书上中国人分享的日常,可以很形象的看出来。
所以美国人知道了,中国人常见病治病的花费还没他们的挂号费多。中国人上大学的总花费还没他们的宿舍费高。中国哭穷的那帮‘月薪三千’每年假期都回乡下逍遥几天。而美国的‘月薪三千’挣扎在生死线上,不嗑药都无法面对惨淡的人生。
美国老百姓可能并不懂资本论,也不理解剩余价值,但他们会直观的看到,我们TMD没有老中过得幸福。
我估计,小红书现象出来后,还会有很多国内互联网公司挖掘这个流量红利,把中国人民的日常推送到国外去。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之前没有互联网公司干这事?
其实很简单,国内互联网公司的领导们都是读某者熏陶下长大的,他们压根不相信老外会对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感兴趣,以至于天朝大部分平台甚至不允许国外用户注册。
你懂意思吧?国家从来没说不允许外国人上中国的网,是这帮老板们没有自信,压根就没尝试过吸引外国用户。
有钱和有见识,从来都是两个概念懂吧。
但这帮老板有个好,他们智商未必高,但都特别擅长抄袭。看到小红书成功后,可能就会蜂拥而至的模仿。
如此以来,世界人民在“简中”这个所谓信息茧房里面就会师了。
大家都在一个信息茧房,四舍五入等于没有信息茧房。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我提出过一个理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不是看GDP,更不是看金融市场,而是看普通人的实际生活方式。
一个国家,让普通百姓要打几份工,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才能勉强维生,那它号称经济很强有个卵用?
如果欧美几亿人民知道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知道我们这里的屌丝周末也跟哥们一起出去玩的。
他们就会学会:这国怎,定提问,我陷思。
到时候希望他们读一读毛选,找找思路。
正文完。
PS
文化的较量归根结底就是日常生活的比较。
比如说,文人把嘴皮子磨烂,只能进的起小诊所的老外就是比不上三甲自由的老中。
虽然老中抱怨三甲太拥挤。但老外根本连门都不敢进。
当年我们羡慕西方,是因为人家衣食住行哪都更好。以后反过来也成立。
我觉得美国媒体同行可以把读x者办起来了。给公知发签证。吃下流量红利。
你们就在美国宣传。当中国小鸟卡电线上时,中国会撞断全国总电线。
因为对弱者的态度,是国家的良心。

读读马原著2
感谢关注! 我是北中医胡兵老师,我在三个个人公众号(读读马原著、读读马原著2、诗词歌赋Marx)里组织了全国接力朗读马原著活动、推送思政课教学参考资料活动,自2016年9月16日至今,已推送10000余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