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1月25日
广东北部沿湖南江西两省边界至湖北南部,都属罗霄山脉区域。
整个的罗霄山脉我们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的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
北段地势不如中段可进可守,又太迫近了大的政治都会,如果没有迅速夺取长沙或武汉的计划,则以大部兵力放在浏阳、醴陵、萍乡、铜鼓一带是很危险的。
南段地势较北段好,但群众基础不如中段,政治上及于湘赣两省的影响也小些,不如中段一举一动可以影响两省的下游。
中段的长处:有经营了一年多的群众基础。
党的组织有相当的基础。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这是十分难得的;这个地方武装的力量,加上红军第四军的力量,是任凭什么敌人也不能消灭的。
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地方武装的根据地则各县都有。
影响两省,且能影响两省的下游,比较湘南赣南等处只影响一省,且在一省的上游和僻地者,政治意义大不相同。
中段的缺点,是因割据已久,"围剿"军多,经济问题,特别是现金问题,十分困难。
湖南省委对于此间的行动计划,六七月间数星期内,曾三变其主张。
第一次袁德生来,赞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计划。
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只留二百枝枪会同赤卫队保卫边界,并说这是"绝对正确"的方针。
第三次袁德生又来,相隔不过十天,这次信上除骂了我们一大篇外,却主张红军向湘东去,又说是"绝对正确"的方针,而且又要我们"毫不犹豫"。
我们接受了这样硬性的指示,不从则迹近违抗,从则明知失败,真是不好处。
当第二次信到时,军委、特委、永新县委举行联席会议,认为往湘南危险,决定不执行省委的意见。
数天之后,却由杜修经杨开明坚持省委意见,利用第二十九团的乡土观念,把红军拉去攻郴州,致边界和红军一齐失败。
红军数量上约损失一半;边界则被焚之屋、被杀之人不可胜数,各县相继失陷,至今未能完全恢复。
至于往湘东,在湘鄂赣三省豪绅政权尚未分裂之前,亦决不宜用红军的主力去。
设七月无去湘南一举,则不但可免边界的八月失败,且可乘国民党第六军和王均战于江西樟树之际,击破永新敌军,席卷吉安、安福,前锋可达萍乡,而与北段之红第五军取得联络。
即在这种时候,也应以宁冈为大本营,去湘东的只能是游击部队。
因豪绅间战争未起,湘边酃县、茶陵、攸县尚有大敌,主力北向,必为所乘。
中央要我们考虑往湘东或往湘南,实行起来都很危险,湘东之议虽未实现,湘南则已有证验。
这种痛苦的经验,是值得我们时时记着的。
现在是豪绅阶级统治还没有破裂的时期,环边界而"进剿"的敌军,尚有十余团之多。
但若我们于现金问题能继续找得出路(粮食衣服已不成大问题),则凭借边界的基础,对付此数敌人,甚至更多的敌人,均有办法。
为边界计,红军若走,则像八月那样的蹂躏,立可重来。
赤卫队虽不至完全消灭,党和群众的基础将受到极大的摧残,除山头割据可以保存一些外,平地均将转入秘密状态,如八九月间一样。
红军不走,以现在的基础可以逐渐向四周发展,前途的希望是很大的。
为红军计,欲求扩大,只有在有群众基础的井冈山四周即宁冈、永新、酃县、遂川四县,利用湘赣两敌利害不一致,四面防守,无法集中的情况,和敌人作长期的斗争。
利用正确的战术,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必有俘获,如此可以逐渐扩大红军。
以四月至七月那时边界群众的准备,红军大队若无湘南之行,则八月间红军的扩大是没有疑义的。
虽然犯了一次错误,红军已卷土重来此地利人和之边界,前途希望还是不恶。
红军必须在边界这等地方,下斗争的决心,有耐战的勇气,才能增加武器,练出好兵。
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
以士兵论,因军阀们把向边界"剿匪"当做一件大事,"剿匪经年,耗费百万"(鲁涤平),"人称二万,枪号五千"(王均),如此等类的话,逐渐引起敌军士兵和无出路的下级官长对我们注意,自拔来归的将日益增多,红军扩充,又是一条来路。
并且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