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不要带全家人去旅游”事件,暴露了多少长辈固执且扫兴的一面……

文化   2025-01-27 20:40   山东  

请先点击标题上方的蓝色字体“奇奇漫悦读”关注,这里有精彩的杂文,也有动人的故事。

最近,有一个热搜火了,“有不扫兴的父母是什么体验”,有近1600万的人观看,网友们也分享出自己和家人幸福的一面,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父母,才能让感受到爱和温暖。

能碰到不扫兴的父母是幸运,但扫兴的占多数。



有一个男生发视频吐槽,千万不要带全家人去旅游,称是血泪教训。

博主做兼职赚了一些钱,准备带全家去厦门进行一次三天两夜的旅游,他满心欢喜地熬夜做攻略,为了出行舒服,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全家6个人买了高铁票。

本以为是全家开心旅游的盛景,没想到给他一个沉重的打击。到厦门后,弟弟晚饭只吃肯德基,爷爷奶奶要吃面,没办法,只能兵分两路去吃饭。妈妈买了沙茶面和烧仙草,但是爷爷觉得太贵了,老人家很倔,一口都没有吃。

弟弟不喜欢逛街,看到有凳子的地方就会坐下来玩游戏,不管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地铁上,他几乎都在玩游戏。坐公交还晕车吐了博主一身。

最后一家人回到了酒店,博主特意定了一个复式双层的房间,可以一家人住在一起。奶奶问他房间一晚上多少钱,博主就随便说一晚上100多,没想到奶奶非常精明,直接去前台问。前台说一晚上648。奶奶当场就疯了,说一定要回家。她不想玩了。并且强烈要求明天早上要订最早的高铁回家。

说不过老人,于是他们全家四点钟起床去赶5点半的高铁。

但在回家之前,他爷爷以为打车是按人头算钱的,于是凌晨两点瞒着全家人徒步去高铁站,没想到还迷路了。

凌晨三点,他爸爸又出去把爷爷给接回来。

就这样,旅游一趟回来给博主的感受就是,毁灭吧,崩溃。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带全家人出去旅游了。

对此,很多网友纷纷吐槽:

“你是怎么敢三代人一起做一件事的,三代人同时做一件事不起矛盾,只有在祠堂烧香的时候”

“老人没辙,你弟要好好打一顿了”

节俭是一种美德,可是他爷爷这种堪称迷惑行为的“节俭”,不但毫无意义,反而为此浪费了更多的钱。

有一些老一辈人喜欢没苦硬吃,明明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精神却还一直停留在贫穷的状态里。



扫兴,好像成为了很多中国父母的必备技能

有一位东北大哥,过年准备带着爸爸去三亚旅游,两个月了花了20多万

结果你猜怎么着?他爸妈不是来享受风景、美食的,而是来节约的。

看到博主的分享,很多人表示自己也会崩溃的。

他妈妈小年自己做花卷吃,一天要回锅热两回,截止初一已经回锅了16次,坚硬如铁,可以直接砸核桃使。

大哥让他妈扔掉,没想到,她妈拿出绝技“哭”,博主也没办法,最后她妈要求把花卷放进行李,带上飞机运回去。

行李非常多,因为他爸妈打算把所有东西都带走。

连吃剩的饭菜、没喝完的饮料,没用完的卫生纸,都要打包,甚至连拖把都要绑在身上带走。而且还不让他寄快递邮寄。人家快递都到门口了又让他爸退了。

等到网约车到了,看到他们17件行李,非常震惊,表示装不下退单走了。

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他们全家人没赶上飞机,6人机票全部作废,退掉扣了好几千的手续费。

最后无奈之下只得坐火车回东北。

碰上大哥这样的父母,也算是无奈。很多人留言,佩服大哥的情绪管理。

“哥们,你这情绪管理够我学几年”

“互联网真好,足不出户给我气个半死”


其实大哥父母的很多做法已经不是节俭了,而是在自虐花卷邦邦硬,根本咬不动,就这还要带回家。

这是一种病态的节俭,自虐的节俭。这种节俭,只会让整个家庭陷入“越省越穷”的死循环里。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比如老人不舍得扔东西,吃过期的食物,住院花了好几千,这不心疼,扔几块菜能心疼好几天。

贫穷固然可怕,但比贫穷本身更可怕的是,已经被贫穷固化的思维他已经陷入了节俭的死循环里,即使给他钱,他也舍不得花。

一箱苹果,先从烂的吃,结果吃了一箱子烂的苹果。

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想法,不管孩子想不想吃烂的苹果。



有扫兴的父母,自然也有不扫兴的父母。

有博主发视频表示不扫兴父母真是泰裤辣。

大晚上嘴馋了会一起下楼买冰棍吃。

心血来潮画了稀奇古怪的妆,爸爸也只是笑一笑,不会批评她。

买了好喝的奶茶,会和爸爸一起喝。

带父母出去吃好吃的,不会被说浪费钱,爸爸还会拍照留念,一家人吃得很开心。

她出门化妆一个小时,妈妈在旁边刷视频,也不会催她。

一家人住在出租屋里,就算是在一张小桌子上吃饭,也是开开心心的。

在评论区有一个评论获得82万的赞。

“你在精神上的富足超越了很多很多人”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的爸爸妈妈情绪一定非常稳定,这也是她以后面对困难的底气。这份底气是父母给的一生最好的财富。

在这样家庭下生长的孩子,抗压能力应该会很强。



《爱的五种语言》中写道:

“人都希望自己被肯定,被人鼓励,尤其是共同生活的家人,没有人喜欢被指责,被批评。”

很多时候,一个家庭幸不幸福,并不取决于这个家庭有多富裕,而是取决于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子女。

现在的父母或许都有一种疑惑,就是:现在的孩子怎么越长大,越不想回家了呢?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失望性隔离”

当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积累了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后,就不愿意再跟对方接触了。

孩子不喜欢回家,其实是对自己的父母失望了。

  • 想和父母分享好吃的,说你浪费钱。

  • 想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成绩,说你不能知足。

  • 想和父母倾诉自己的苦恼,说你脆弱。

有人说:我有扫兴的父母,后来嫁了一个扫兴的老公,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扫兴的人。

所以,希望各位家长千万不要做一个扫兴的父母,孩子想要的幸福其实就在一瞬间。

(文章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奇奇漫悦读
内心彪悍的大学女教师,写能走进灵魂的好故事,用文字记录柴米油盐里的风花雪月。愿与读者做素未谋面的真诚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