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十六届高交会上
机器人、人工智能成为大热点
11月19日-22日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
人工智能同样是瞩目焦点
人工智能是当下世界最热的领域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
人工智能作为面向未来赛道的技术
无疑是重要引擎之一
光明科学城在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算力基础设施上,率先布局了“鹏城云脑”网络智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鹏城云脑Ⅲ”)与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项目(简称“超算二期”),可谓国内极少数同时拥有智算和超算设施的区域。
近日,超算二期项目迎新进展,为其服务的220千伏科学城二输变电工程投产送电。该工程将为超算二期下阶段进行满负荷测试、建成全球领先水平的超级计算中心提供澎湃电力。未来,光明科学城片区内还将规划建设3座公用变电站,赋能鹏城云脑Ⅲ等多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作为全国少有的同时布局了智算和超算“超级双脑”的区域,光明区科研、产业、政务等数据资产丰富,产业应用场景多样,依托科研、产业、人才叠加优势,迎着人工智能产业风口,有望在深圳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中占有重要一席。
11月14日-16日,高交会光明展区的机器人视觉遥操作系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据悉,该系统是由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智能信息处理团队,用近6年时间研发,该系统具有低成本、高灵活性、强普适性,可应用于危险场景远程操作和具身智能数据采集。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机器人视觉遥操作系统“出圈”、深圳理工大学展示算力芯片等前沿科技领域69项最新成果、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简称“光明实验室”)展示具身智能、AI计算、智能感知等多领域最新研究……今年高交会光明科技创新展团,人工智能领域“硬核实力”充分显现。
高交会现场成果展示只是一个生动缩影,光明区更多重磅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优势在展会之外。
今年8月,光明科学城人工智能集聚区上榜深圳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是深圳为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要素供给、推动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所谋划打造的重点产业布局,将助力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双业协同、集聚发展。
其中,光明科学城人工智能集聚区,将以光明科学园片区、明湖智谷片区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等为支撑,高水平建设国产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和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数字时代,算力已成为像水电一样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业内人士指出,基础算力的底座正在不断夯实,为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铺下坚实的计算基石。
光明科学城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
同样离不开数字底座的支持
光明区在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上
具有先发集聚优势
算力产业和数字经济大有可为
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核心区内,超算二期机房楼主体结构与核心机电设备已完成,将建成新一代E级超级计算机,实现大规模科学计算、工业计算、专业大数据处理及智能超算创新服务。超算二期项目总建筑面积11.68万平方米,装备了2E级(每秒二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与超算一期共同提供大规模科学计算等多领域智能超算创新服务,将深圳超算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超级计算中心,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科技创新进步。
鹏城云脑Ⅲ作为深圳市唯一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清单的大科学装置,该设施将助力解决新一代网络通信等国家战略需求以及“AI for Science”等重大核心科学问题,实现重大前沿创新及关键未知领域深度探索,项目建成后,算力规模将达16000P。
光明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还在蓄势聚力。围绕光明科学城打造智慧城市标杆这一目标,今年,光明区将实施数字底座强基、数据要素赋能、应用场景共建、数字规则引领、数字生态营造“五大工程”。
其中,在实施数字底座强基工程方面,推动不少于2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接入光明科学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在实施应用场景共建工程上,将联合打造不少于20个数据融合治理应用场景。在光明中心区、光明云谷、明湖智谷等重点片区,加强应用场景开发,打造“CIM+BIM”综合应用示范。
在实施数字生态营造工程上,聚焦数字孪生科学城建设,全面加强与深智城集团等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重点发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引导约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助推约30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大力发展鸿蒙产业生态,全力招引鸿蒙生态链主企业,吸引一批鸿蒙产业链企业,打造一流鸿蒙特色产业链。充分发挥超算与智算双算力引擎先发集聚优势,进一步吸引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光明区布局落地。到2026年,光明区将基本建成软信业特色强区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示范区。
当前,国家层面大力推动“AI+千行百业”,全国很多城市也在围绕AI应用场景创新布局。
广东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截至去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其中深圳占比超过四成。深圳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及产业配套等优势,布局建设“鹏城云脑”“深圳市河套算力集群”等,力推鸿蒙原生应用发展,积极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先锋城市,2023年核心产业规模达800亿元。
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强大的产业基础
“硬件”支撑叠加广阔应用前景
光明区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竞逐?
目前,光明区企业总数超9.7万家,拥有产值百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9家、上市公司35家、规上工业企业1956家、国高企业2151家,连续3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区”。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85.8亿元,同比增长8%。
光明区构建“3+3+1”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之一,加速在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谋篇布局,打造具有全市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目前,光明区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企业达90余家,产值规模超600亿元。
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磁吸效应”逐渐显现。8月13日,中阿智能产业孵化平台签约,有望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产业孵化平台,助力光明加快打造智慧标杆城市;10月15日,牵手华为打造“AI之城 算力名片”;11月11日,第三届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大会上,中科飞龙等10家企业签约落户……光明在智能产业领域动作频频。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人工智能领域,光明科学城也在着力培养专业人才,致力于为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位于光明科学城内的两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均专门设置了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院。
深圳理工大学成立算力微电子学院,旨在培养具备软硬件系统能力和全链条芯片设计实战经验的创新人才,弥补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缺口,支撑区域产业发展和培养集成电路人才。学院开展创新型人才学历教育,并面向企业需求开展多种形态的人才培养和院企联合研发重大项目。着力构建“学院+研究院+技术平台+产业联盟+孵化器+产业基金”六位一体全生态体系的新学院。
“我们注重实验和实践结合,科研和产业衔接,培养具备软硬件系统能力和全链条芯片设计实战经验的创新人才。”深圳理工大学算力微电子学院院长唐志敏表示,“从AI for science的角度来看,我们海量的科研数据需要分析,分析出来就能形成有价值的应用,这些应用辐射周边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在光明科学城就能变成现实生产力。”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设立集成电路学院,服务国家对高性能通用集成电路和高端专用芯片的重大需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市的微电子产业。学院聚焦工艺、装备、材料、设计工具、封装测试及产业应用等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科研攻关,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实现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正全力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目前,光明科学城已经吸引了120余名全球顶尖科学家、50余个院士团队、2700余名高层次人才,将为光明区产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内容来源:读特APP
编辑:麦泳妤
校审:靳峰 陈圆圆 林秋颖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