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隔拍摄的概念:就是架好相机,每固定间隔一段时间,拍摄一张,拍摄多张。
二、拍摄的素材的用途:后期把素材处理成:
(一)、将这些素材制作成视频,就是延时摄影。
(二)、合成单幅摄影作品,就是堆栈。
(三)、合成Gif动画文件也是堆栈。
三、延时摄影:
指长时间定时定格延时拍摄,亦称低速摄影或定时定格摄影,是以一种较低的帧率拍下图像,然后用正常或者较快的速率播放画面的摄影技术,是一种定时、间断记录并以明显变化的影像再现景物缓慢变化过程的手段。在一段延时摄影视频中,物体或者景物缓慢变化的过程被压缩到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的景象。
延时摄影既可以固定机位拍摄,也可以用延时轨道拍摄,用移动的轨道拍摄的间隔摄影素材是不能通过堆栈制作单张照片和Gif动画文件。
延时摄影必须用间隔拍摄来完成,但是堆栈不通过间隔拍摄也是可以实现的,只要机位不动,通过连拍、多拍,间隔时间不均匀也可以实现。
四、以尼康相机为例,使用机身自带的“间隔拍摄”功能来创作一段延时摄影。
以尼康Z 7机身为例,首先按MENU进入菜单,在“照片拍摄菜单”中找到“间隔拍摄”选项,点击屏幕或是通过方向键的右键进入间隔拍摄菜单。选择“选择开始日期/时间”选项可以设定延时开始拍摄时间,多数情况选择“立即”就可以进行拍摄。
选项第二项“间隔时间”是用来控制拍摄时长,间隔时间和拍摄张数决定了延时摄影的总时长,通过调整间隔时间可以在下方的“结束日期/时间”里看到拍摄何时结束,非常直观。以拍摄240张为,假设将间隔时间设定为15秒,则拍摄总时长为一个小时,足够完成一次壮观日落的拍摄了。而如果要拍摄银河的延时则将间隔设定为1秒即可,因为拍摄单幅银河照片通常曝光时间在20-30秒左右,如果两张照片之间的间隔过长,制作延时视频后则会出现“跳跃”的现象。
第三项“间隔×拍摄张数/间隔”是调整拍摄张数的选项。一般而言,10秒钟的延时视频短片中已经占比很大,电影视频一秒是24帧,拍延时就按照24fps来拍摄。在菜单中选项乘号左边是拍摄张数,乘号右边是一次拍几张,通常设定为1即可。以24fps为例,拍十秒延时即为10秒×24fps=240张。
第四项“曝光平滑”是为了防止闪烁的,开启之后视频不会出现闪烁现象,这让延时视频视觉感受十分理想。而下一项的“静音拍摄”功能是利用相机的电子快门进行拍摄,不但不会在拍摄时干扰到别人,同时还能节省快门使用次数,延长快门寿命。
开启菜单中的“间隔优先”功能,相机会优先考虑拍摄间隔,关闭则优先考虑曝光。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则建议关闭。
而在拍摄的模式上,建议选择光圈优先(A档),并且使用矩阵测光功能,这样拍摄的延时素材曝光较为一致。如果需要更高质量的延时视频作品,图片品质选择为RAW,在后期处理时有更大的调整空间。
设置好以上选项之后,在“间隔拍摄”菜单里选择“开始”即可拍摄。
五、拍摄注意的问题:
(一)、最好选择光圈优先模式,然后曝光和对焦全切换到手动模式。
(二)、选择RAW格式,无损保留所有图像信息,便于后期。
(三)、选择快门时间,间隔时间一定要大于快门时间,留出2-3秒给相机存储相片。
(四)、如果相机没有“间隔拍摄"功能,就需要使用定时快门线拍摄。
(五)、如果拍摄延时摄影,每帧之间必须是连续的。如果是堆栈,要求不太严格。
(六)、关闭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由于降噪时间基本等于曝光时间,这就大大增加了曝光时间大于间隔时间的可能性,导致拍摄无法按照预期进行。)
(七)、关闭镜头防抖
(八)、储存卡必须有足够的空间。
(九)、注意电池电量。
六、间隔拍摄的应用:
(一)、去除场景中的游人等运动的物体,纯净画面。
很多时候,在一些场景中总是人来人往,想拍摄一张空景很难。利用“间隔拍摄”功能,设间隔时间为3"左右(根据人或移动物体的频率,保证每幅照片中移动的位置有变化),大约拍摄10张左右,后期在PS的堆栈中用“中间值”或“平均值”去除游人。
(二)、模拟慢门拍摄。
当没有ND镜, 间隔1-3秒,拍10-30张,堆栈模拟水流,拉丝云,人流,车流、瀑布拉丝等。
(三)、车轨、星轨。
间隔1秒,快门速度小于30秒,约拍30分钟,有30张就可拉出星轨、车轨,解决长曝光过程中产生的热噪点。
(四)、自拍,把自己拍进画面里。
有时候画面中缺少一些元素,这时候可以把自己摄入画面,提升照片观感,利用超焦距原理调整好参数,把间隔设为10-15"或更长(根据相机到目标点距离决定),确保自己进入画面,摆好POSE,拍摄张数视现场情况而定。
(五)、无损降噪。
在光线昏暗时采用高感光度,无疑是一种有效手段,但噪点往往是难以接受的,这时可采用“间隔拍摄”的方法,完全解决降噪的问题。把相机间隔可设为1秒,拍摄5-16张,后期进行“最大值”或“平均值”堆栈,解决噪点问题(可接受ISO6400或更高)。
延时摄影公式:
拍摄时长(分钟)=间隔拍摄的时间(秒)×24×最终想要片段的时长(秒)÷60
拍摄张数=24×最终想要片段的时长(秒)
例:最终想要一段20秒的延时摄影片段,间隔拍摄时间为3秒,那么拍摄时长为:3×24×20÷60=24(分钟),拍摄张数为:20×24=480张
应用实例:
这里以24帧视频为例,将10秒视频代入公式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间隔时间为2秒(拍摄人流/日出/日落),拍摄时长=2x24x10=480秒=8分钟;
间隔时间为5秒(拍摄晴天风光),拍摄时长=5x24×10=1200秒=20分钟;
间隔时间为8秒(拍摄流动的云),拍摄时长=8x24x10=1200秒=32分钟;
间隔时间为15秒(拍摄太阳移动),拍摄时长=15x24x10=3600秒=60分钟;
间隔时间为25秒(拍摄星空),拍摄时长=25x24x10=6000秒=100分钟。
(注明:图片视频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