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作者 | 夏心愉
赠礼鸣谢 | 王老吉
永远有期待, 一生都被爱, 得不到的都释怀, 该珍惜的都还在。
1,因为需要保持刺激分泌多巴胺的阈值,我们人生每追求的下一个目标,往往都比上一个目标要难,耗心耗力; 2,另一方面,随着我们的“见多识广”,我们够到下一样目标的快乐程度和时长,却往往比上一次弱了、短了。
我第一次仿佛触到了这个问题答案的一个边角,是因为看了宗萨的一本书,叫《人间是剧场》。“愉见财经”后来把这种生活态度概括为:“认真而不当真。”
就像我们进入一个电影院。一方面,我们既不会很躺平、没有参与感,觉得好无聊哦,反过来,我们既然电影票都买了,就是来认认真真投入到剧情之中,该笑就笑该哭就哭,该紧张就紧张该雀跃就雀跃,体验度拉满才不枉费花下去的这两个小时。但另一方面,我们不会那么当真,电影看到一半如果来了一个很急的电话,我们还是会离席去接一下——对,不执着啊,我们始终葆有出离的智慧。
如何做到“认真而不当真”呢?用我的一位上师告诉我的办法,那就是,保持“觉照”。就像一个跳出自己的观察者,对自己的起心动念有觉察,对身边人的起心动念有觉察。然后就停在这个“觉”里面,如一个安静的三方视角,看看自己。
第四层。事实上,翻译并抽象上面的这些话,是有一个概念的,世间万事万物,“缘起性空”:因缘而起,其性本空。“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不着相、不二元对立,“空”如一个容器,自己与这个世界本就是流动的一体,吾心即菩提,因而容得下所有。
生命在什么情况下是虚无的?那是如果我们只把自己看成一具肉身,把一切二元对立,对一切起了分别心——比如,这是“我的”就不是“你的”,比如,我只要“快乐”就要去除“伤悲”。
当一切二元对立,那么生命的终究,就如一群举着饼干屑忙忙碌碌堆吃食的蚂蚁,所有人的人生答案,无非都是追着“名利权情”四张卷子,人生的考卷,也无非是从最初的零分,到后来的某一个高高低低的分数,再最后回到死亡,归于零分的——一个一眼望到头的过程。
而为了对抗最后那个逃不过的终结,为了对抗死亡虚无,人们就更爱在“名利权情”四张卷子里死命折腾,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不朽,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
毕竟忙起来,就能为自己织出一个假象,这个假象仿佛隔离了我们的视线,让它看不到最后那个必然的结局。
但如果勇敢地跳脱出来,跳脱出那个肉身自我呢?你有没有想过,快乐,在我们的肉身来到之前就有,只是经由我们的存在而感知了出来;爱,在我们的肉身来到之前就有,只是经由我们的存在而流淌了起来……
是的,一切本是“一合”的,不是二元对立的,这是一颗菩提心,也是一种道法自然。
而碌碌娑婆所有的痛苦与不甘,事实上,皆来自“二元对立”。痛苦,无非参不透。
如果这一段太玄乎,那“愉见财经”最后用一个比方来说:如何让一滴水不干涸?不是周全保护,不是拼命对抗——
而是,汇入江河湖海。
文末,用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来与您共勉。是的,我们已然度过了悲欣交集的2024年,我们也将度过悲欣交集的2025年;我们已然度过了悲欣交集的前半生,我们也终将迎来悲欣交集的后半生。
生命就是这样一种与天地万物合一的、顺流的能量。
岁月缱绻。我们在此间,幸福,寂静,欢喜。
最后别忘了留言参与活动。幸福的一年,就从王老吉开始吧。
点击“在看”或转发,是您对我们最好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