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甲状腺疾病人数已突破2亿大关,而且甲状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甲状腺作为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把控着颈部的“命门”,主要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等。当甲状腺出现异常时,会对身体机能运转造成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晨起5大表现,可能是甲状腺在求救
疲劳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假若出现难以缓解、无法解释的持续性疲劳,即使经过一夜的休息,但早上起来依然觉得非常疲倦,建议第一时间排查甲状腺。
当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即甲减)时,由于甲状腺激素不足,将导致代谢变慢,患者容易出现乏力、困倦、精神不振,白天还容易嗜睡等不适症状。
当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即甲亢)时,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身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患者可出现心悸、疲劳、乏力等症状,同时还容易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易醒等睡眠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重疲劳感。
正常情况下,人在休息时耗能少,身体代谢水平通常处于较低状态,出汗量也不会太多。
但甲亢患者会因为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一系列的高代谢交感神经兴奋,影响产热过程,导致人体产热增加,进而引发早上醒来出一身汗的现象。
甲亢患者经常在别人都不出汗的情况下,出现大汗淋漓,而当别人稍微出点汗时,甲亢患者可能早已经是全身都是汗了。
另外,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也容易出现发热、盗汗、怕热、心慌多汗、食欲不振、疲乏无力、震颤、精神紧张等表现。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新陈代谢,一旦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心脏健康。
当甲状腺激素过多,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胸闷、憋气、心慌等心脏不适,在测脉律时可以发现患者的脉搏或心率跳动过快,一般在每分钟100次左右,还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心律不齐,如房性的或者室性的早搏,尤其是老年患者容易出现房颤,严重者还可能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
当甲状腺激素过少,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会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进而出现胸闷、憋气的症状,严重者可能会造成心包积液。
当严重的甲亢发生甲状腺危象,或严重的甲减发生黏液性水肿昏迷时,对心脏影响更大,甚至可以发生心脏骤停。
甲状腺疾病引起水肿是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会引起黏液性的水肿。
另外,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由于新陈代谢缓慢,患者的循环能力变差,血液黏滞度变大,进而导致水肿的情况发生。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水肿,特点为非凹陷性、全身性的水肿,多见于眼睑、下肢、手指、双足部和大腿前侧。
若甲减患者同时合并肾脏功能不全,会因蛋白丢失过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从而进一步加深浮肿。
此外,严重者如果发展成甲减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易发生心力衰竭,而心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尤其是右心衰竭患者会晨起时出现水肿和浮肿,以下肢浮肿为主。
当甲状腺的结节或甲状腺的肿块、肿瘤比较大时,会压迫或侵犯周围的神经,导致喉返神经受累,影响发声,造成晨起说话时声音异常嘶哑,这种声音嘶哑一般是突然发生的,很长时间都不能缓解。
如果甲状腺发炎,这个炎症是急性或者亚急性炎症,也会引起喉部不适、声音哑。
另外,当患者用手摸两侧甲状腺处时,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用手基本上摸不到,如果能摸到,通常表示甲状腺出现二度肿大或三度肿大,可能会对甲状腺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因此,如果患者能摸到肿块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甲状腺外科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相应处理。
做好4件事,防止甲状腺失控
由于甲状腺功能失调的“罪魁”并非只有甲状腺本身,预防较为困难,核心在于保护好免疫系统。
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不会直接影响甲状腺,但可通过扰乱神经、内分泌系统,造成免疫功能失调,破坏对自身抗原的“兼容性”,导致甲状腺被免疫系统攻击。
生活中,建议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学会调适心情。
有人质疑“长期补碘可能造成碘过量”。实际上,绝大部分人在日常食物中获取的总碘量仍然不足,除有特殊要求外,正常人最好食用加碘盐,且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
每隔一段时间对镜自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甲状腺异常。
具体做法:对着镜子,头部稍微后仰,露出颈部;一看颈部两侧是否对称、肿大;二咽口水,找到随着吞咽动作上下活动的甲状腺;三摸甲状腺是否有软的小鼓包、小肿块,或硬的小结节。
如发现问题,应尽早去医院排查。
35岁后,尤其女性,最好每5年做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彩超;妊娠女性必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备孕前,推荐女性筛查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相关指标。
此外,生活中要尽量避开重金属、电离辐射、农药等环境;避免雌激素滥用,警惕含雌激素类化妆品、保健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