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momo
排版:Harriet
审核:林奇
前段时间参加了国内的一个会议,会议期间和很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交流,发现很多人常常在自嘲“学术垃圾制造者”。这种现象在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当中尤为普遍,而且越来越多。
图源:网络
很少会有学者对自己的研究充满自信,并且富有热情地向别人介绍。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年轻学者什么时候会认为自己的研究有价值?
图源:知乎
青年学者如何看待自己的研究?
大多数研究换汤不换药
A学者(985副教授,天坑学科)
“我博士期间跟外导的确做出了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成果,但是那些成果大多都是通过前人数年的积累以及自己长时间的实验所得来的。回国之后,因为考核的要求增高,学生也等着毕业,所以慢慢对研究也有所懈怠。
就拿我自己的研究来说,对于硕士生或是水平一般的博士,我布置的课题大多是换汤不换药的。起初认为是帮助学生能够尽快毕业,但事实上久而久之自己也不想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获得更好的学术成果。”
10篇一区凑不出一个topic
B学者(双非博士生,管理学科)
“我是本硕博都在同一所学校就读,本科期间因为表现不错所以保研跟到了学院里的大牛导师。还记得刚就读博士开会的时候,看到很多名校的博士生成果也没我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学术的精髓。
但当自己真的发文很多之后,回过头来看发现大多都是学术垃圾。我时常会追热点,并且做研究只是追求如何捕获审稿人的芳心,但并不关注科学问题本身。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准备博士大论文的时候,发现发表的十篇一区竟然都凑不出一个完整的topic。
图源:网络
而对于博士生来说,其实做的东西很杂乱无章是比较忌讳的。所以对我本人而言,越发觉得自己的研究是学术垃圾。”
四年磨一剑让我感受到学术的魅力
C学者(Top2博士后,工科)
“我硕士期间跟老板发表了一篇领域内的顶刊,于是顺利毕业。读博期间,我一直沉迷于探究一个特定的方向,所以迟迟没有发文。即便如此,无论是课题组大老板还是同组同学都对我十分照顾,并且鼓励我继续前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成果终于发表在Nature杂志,并且得到了审稿人和编辑的一致好评。但最让我的开心的是,在文章发表之后,很多外国学者都纷纷向我发邮件询问论文中的细节,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研究真的为推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种成就感是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
做科研是一个祛魅的过程
D学者(211副研究员,社会科学)
“还记得读博的时候,每次发表文章或是外出开会,总能深深感受到学术带给自己的快感。尤其是在讲师阶段,博士积累的成果在慢慢变现,并且新的idea在不断涌现,这种感觉真的让我沉迷于科研当中。
然而,随着近两年带学生数量的增多以及逐渐了解到圈子内的一些情况,慢慢让我觉得自己之前的一些成果大多是自嗨,认可的人并不多,甚至很多时候自己回过头来也能发现不少漏洞。
而且对于目前的青年学者来说,无论成果如何顶尖,最终都不如挂上大佬的名字在顶尖杂志上发文管用。久而久之,我也慢慢对科研祛魅,认为自己之前所做的成果只不过是站在平台和导师的肩膀上沾了光而已。”
为何这么多人认为自己成果是“学术垃圾”?
学术垃圾,一般被定义为低质量、缺乏创新性、不可复制、高度重复前人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图源:网络
在之前的评价体系之下,大家机械地按照发表期刊的质量来确定研究的质量。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学者在领域顶刊甚至综合性顶刊的发文量越来越多,大家发现即使是如此高水平的杂志,也时常会出现“为了发表而发表的情况”。
这导致学术成果无法进行清晰的量化,单凭一张嘴很难确定其真实贡献。因此,很多人选择自嘲研究为“学术垃圾”,先拉低对方对自己研究的期待。
图源:知乎
从客观角度来说,大家自认的“学术垃圾”变多还有可能有以下原因。
所谓空白区,是指前人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从未涉足过的领域。
然而,随着各项技术和科技的发展,空白区其实越来越少。之前在开会时有位教授曾说过,在空白区发论文其实最为容易,也最容易有创新。
然而,随着前人研究范围的扩大,想要实现从0到1的科学突破越来越难。如果真正想要做出高影响力的研究,可能需要从1到10甚至更多。
图源:知乎
从我国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来看,总是要求学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产出最高水平的成果。然而事实是,做科研本质上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需要反复不断地尝试,花费大量的时间。
曾经和一个国外的院士交流,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专家时常会对国内产出的文章带有色眼镜。归根到底是因为工作并没有做细致,甚至出现了重大的错误,但由于审稿人和编辑的疏忽,最终还能得以发表,并且一直误导后人。
所以,这种“催人跑”的评价体系事实上在催生“学术泡沫”。无论是知名团队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导师,都在追求发文量,一心只想如何发表论文,而不考虑所做工作本身。
图源:知乎
随着硕、博的扩招,越来越多本不想从事科研工作而为逃避就业的人进入到学术圈,给自己找到一个短暂的“合法身份”。
之前跟母校的一个硕士交流,发现现在很多硕士非常追捧在一些速度很快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然后达到毕业要求,拿到文凭然后继续混入就业市场,并非真正想要从事学术。
图源:网络
TA们也深知自己的研究就是学术垃圾,但受制于现实因素,只能被迫低头,寻求最简单的方法拿到学位。
图源:知乎
面对现状,如何做出有价值的研究?
俗话说的好,态度决定高度。因此,做科研时一定要拿出应有的科研态度。面对不好的结果,不能换换包装甚至修改数据来达到预期效果。
并且,要对自己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认知,要清晰的认识到科研成果发表之后可能会被后人借鉴,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确保在当下做出准确的结果。即便被后人推翻,这也属于科学的进步。
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机械套用别人的方法、研究范式等。虽然有些经典的方法可以重复使用,但一定要注意使用的条件和针对的问题。否则对于读者来说,就是新瓶装旧酒,没有任何的创新点和对领域知识的推进。
每一篇论文发表其实都是针对于一个科学问题的回答。所以,科学问题的提出就至关重要。一般而言,科学问题可以来自于生活,也可以来自于同行交流,或是大量阅读文献。
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的专业知识,提出合理的假设,并且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按照这种步骤做出的成果,能够很好回答科学问题,并且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检验。无论最终是否验证了假设,都将是很好的科研成果。
扫码添加学术顾问
回复【资讯群/经管/人文社科/理工农医】
考博文书模板 | ||
---|---|---|
研究计划 | 考博口语100题 | 推荐信 |
考博简历 | 申博一本通 | 套磁 |
考博英语 | 复试资料包 | 个人陈述 |
面试真题 | 考博资料包 | 自我介绍 |
建筑学申博手册 | 海博一本通 | 申博英语要求 |
申博要求 | 申博红宝书 | 申博51问 |
套磁一本通 | 中国语言文学申博手册 | 公共管理申博手册 |
论文写作 | ||
---|---|---|
文本分析法 | 论文写作大礼包 | SCI插图规范 |
学术海报 | 毕业论文大礼包 | 学术答辩PPT |
SCI资料 | 计算机科研一本通 | 科研选题资料包 |
PPT素材 | 经管科研一本通 | 科研思路资料包 |
LaTeX资料 | 综述写作资料包 | 论文排版资料包 |
综合资料包 | ||
---|---|---|
外文期刊合集 |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 | 169G科研礼包 |
雅思资料 | Kindle电子书 | 高校精美PPT |
考博日历 | 中国统计年鉴合集 |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
中国电力统计年鉴 |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 中国保险统计年鉴 |
想掌握更多考博 & 申博一手资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