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爸爸的呐喊:中国学生正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高等学位!

文摘   2024-10-31 20:00   广东  


点下方卡片,关注我

Dr.小鱼说:


新学期开学快两个月了,马上面临期中考试,我听到无数新初一、新高一的家长叫苦连天。


作业太多了,学习太卷了,晚上熬夜、白天打瞌睡,班里经常有孩子生病……


说真的,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说好的“减负,减负”,结果负担越来越重。


读书成了一场苦役,学生、老师、家长,每个人都很辛苦,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精神问题。


这样真的值得吗?


想起之前一位爸爸的呐喊,有必要再分享一次。

文 | 笑署 

来源 | 《南方周末》



01

— Dr小鱼 —



尖子生是怎么样练成的


孩子初升高,侥幸考上省重点。


太太意犹未足,认为孩子本来可以百尺竿头,之所以不能更进一步,考进最好的中学比如华师附中,责任全在我——都是我一直纵容孩子的懒散。


于是孩子初中毕业时,太太专门安排了一个饭局,美其名曰同学告别会,实际上只是请来几个同学家长——几个尖子生家长;酒过三巡,我才明白她是要给我上课。


不吃这餐饭,我现在都还懵懵懂懂,这餐饭吃完,我算大开眼界了,原来尖子生都是这样炼成的呀。

整个初中期间,当家长尤其是当妈妈的,基本上就没正经事儿可干,都做孩子的全陪了。


给孩子每天送饭送菜;周末陪孩子上这个辅导班那个辅导班;每年寒暑假放假之前,都要挖空心思到处打听哪门课哪个老师办的辅导班最好,然后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塞进去。


甚至自己跟着上课,孩子坐前排,自己坐后排,这样既可以监督孩子,也可以监督老师。


这么一来,孩子就跟职业运动员差不多了。


几乎每个所谓尖子生的背后,都跟着一个专业团队,专职做生活服务,以及战略战术研究,情报搜集和分析。


相形之下,我的孩子简直就是一个流浪猫,学习上我基本不管,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信任孩子,但实际上是听任孩子只身迎战一个一个疯狂的狼群。


还好,孩子还没有败下阵来。但我并不想吸取什么教训,高中两年,我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不太管。


据说但凡省重点,现在都被家长包围了——他们在附近居民区租下房子,一家老小都住进来,专门陪孩子读书。


但我的孩子,还是每天起早摸黑赶公车,中间还要转车。我儿子的同班同学,现在都没有休闲,甚至上厕所手中都攥着书。但我儿子至少每天一次篮球照打。


我儿子有个同班同学,全年级排名第四,考北大清华肯定有如探囊取物。


但前提是,他父母对他的时间控制精确到每一个小时。


只要有一个小时孩子成了断线风筝,父母都会惊惊惶惶,不停地电话寻人,直到孩子重新回到书桌前,心里才算一块石头落地。



02

— Dr小鱼 —



中国教育其实就是一个“精神病院”


竞技如此白热化,投入少一丁点,名次就会后退大半截。


所以孩子的年级排名,一直徘徊在100到200名之间。

有几个老师,很多次语重心长地给我说,孩子其实大有潜力的,这样子可惜了。


我都只是笑笑。


我的考虑很简单,成绩是不是最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别拼出精神病。


成绩最好,精神不正常又有何益?


美国爱荷华大学两次震惊世界的凶杀案,凶手不都是从咱中国去的尖子生吗?


我访问美国期间,翻译也多次谈到,北大清华好几个留美生,虽然专业上一直很优秀,但由于精神原因,最终都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要么进大牢,要么进精神病院。



在我看来,毋宁说,整个中国教育其实就是一个精神病院。


如果说运动员是牺牲身体健康来换取奖牌,那么尖子生不仅是牺牲身体健康,更兼牺牲心理健康。


他们往往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来换取所谓优质学位。


又岂止尖子生才是牺牲品,数量更为庞大的差生群体,他们一直在公开的歧视中生活,没有起码的尊严,没有起码的自信,他们比之尖子生更悲剧。


这其实是说,无论尖子生,还是所谓差生,他们的命运并没有根本的差异,他们都是千疮百孔


这种情况下,或许只有中庸之道,才是一个相对明智的选择?


基于这个思路,一直以来,我都反对给孩子设定一个最高目标,而只主张给孩子划定一条底线。


不求孩子跑在最前面,但求孩子别从底线上掉下来。


我以为只有这样做去,孩子身体上心理上的代价才可能小一些,才是对孩子最大限度的保护。




03

— Dr小鱼 —



在中国,做普通人实在太难


但是,我们的社会却不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的教育更不是这样设计的。


像我这样来培养孩子,孩子就只能做一个普通人,而在中国做一个普通人实在太难了。


我们的整个社会体系、教育体系不是均衡的网状结构,而是典型的金字塔,越往下机会越少,越往下资源越少。


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削尖了脑袋往上钻,必须让自己成为人上人。


不是人上人就会是人下人,这种风险让每个人都不寒而栗。


于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那么恐惧,那么浮躁。


就好像背后有一个无形的血盆大口等着,谁落到后面谁就会被吃掉,我们只好没完没了地你追我赶,甚至不惜彼此践踏。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深知做普通人的艰难。


所以,我既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付出巨大代价去做尖子生,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像我这样的普通人。


我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让我的孩子乘桴浮于海,彻底退出竞技。


只有彻底退出竞技,你才有资格不服从它的一整套规则,才可以不受它的摆布。


这其实更辛苦,乘桴浮于海的经济代价,不是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但我宁愿多熬夜,孩子也宁愿课余多打工。


退出竞技之后,孩子终于可以学学如何做菜,如何洗衣了;终于可以开始长途旅行了。


这些其实是我早就想安排的。


我对我的孩子其实有过很多安排,我想让他去武术学校学拳击,去急救中心学救生,去体育馆学游泳,去孤儿学校做义工。


总之我认为我的孩子需要全方位的基础知识,尤其需要学习与人相处、与社会融合。


但是,所有这些安排都只能是纸上画饼,而又与学校教育绝缘。


当我有机会出访美国和俄国,在剧院看到家长们带着三三两两的孩子一起看芭蕾舞,在美术馆看到老师们给成群结队的孩子讲解原版世界名画,我的感受非常复杂,既羡慕,又绝望:这才是人的教育,爱的教育。


可人的教育、爱的教育的春风阳光,什么时候才能普降到我们中国孩子的身上呢?


只是因为我的孩子即将乘桴浮于海,我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家长、那么多的孩子都在用脚投票,用这样的选择来抗议中国的教育。


这样乘桴浮于海的孩子,应该每年不下10万之众吧。


按每人每年消费15万计算,那么我们国家一年流失的教育投资就在150亿元左右。


这种经济上的账,尤其是人心上的账,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人算过?



福利


加入社群,共享升学资讯

 扫码入群

“湾区自鸡VIP群”精英家长都在这里,和我们一起探讨升学、教育,把成长的路越走越宽。付款后加微信号(drxiaoyu8),截图私聊拉群。



想看我的朋友圈,扫上图微信号

加过我其他微信号,请勿重复添加

Dr小鱼
两个孩子的妈妈、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关注教育、心理、医学、亲子成长。拒绝内卷,推崇多元化发展,相信普通孩子也有好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