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鼓教书的日子
游四清
我非常庆幸,我这辈子的履历中有过一段在铜鼓当老师的经历;我更荣幸,我的情感世界中会永久镌刻着与铜鼓许多学生和家长的一份真挚念想。 一九八七年,我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出现,经当时棋坪中学校长、诗人朱世骚和高桥中心小学校长李望贤的介绍,来到深山坳里的铜鼓县高桥中学任代课老师。那一年,我正好二十岁。学校是刚建的,规模不大,初一到初三共5个班级,其中初三就一个班。200来名学生,十几位老师。校址设在一个小山坡上,各种鸟儿蜂儿的声音及山涧泉水的流韵不时在耳畔悠然回旋。这里四季景色极美,空气质量极佳,即便是雷雨来时的狂风卷地,扑面而来的也是草叶的清幽芬芳。我教任的是初一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兼政治、历史,同时还任班主任。山里孩子启蒙上学晚,我的学生大部分也就比我小那么四五岁。差别不算很大的年龄给我带来的是喜忧参半的两种心情,喜的是性情互通互融上易于接近,忧的是作为老师的我如何立得起威信。果然,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便有了尴尬的一幕。当我忐忑着走进教室时,全班40多名学生立刻坏笑着咧开嘴窃窃私语,当我颤栗着喊声“上课”时,一半稀稀拉拉起立,半捂着嘴脸偷笑。我立刻涨红了脸,渗出满头大汗。这时,班长向全班大喝一声:“严肃点”。班长有威信,全班立马肃静下来。我向班长投去感激的一束目光。我的第一堂课是毛泽东的诗词《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庆幸的是,这堂课我上得非常投入、非常成功。在简述这阙词的写作时代背景后,我一口气流畅地背诵出毛泽东的6首诗词,并随口唱了根据毛泽东的诗词《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而谱写的歌曲。我明白自己是在有意卖弄肚子里不多的几点知识储量,但这一招很灵,全班学生顿然鸦雀无声、对我肃然起敬了。接下来,我一边拼命地读书“恶补”,一边虚心地向身边的众多老师讨教,取长补短。再接下来的日子,我感觉每一个日子都开始过得非常的顺心如意,山里生活虽是清苦,心里却始终充盈着快乐与激情。我的课堂风格一直保持知识性、趣味性,我会为每一堂课精心准备几个相关的小故事,会为每一堂课的板书精心设计版式,我可以把课文《中国石拱桥》五个字画成一座拱桥的形状,可以把《刻舟求剑》画出一个场景,让学生一看板书就大致明白课文内容是怎样一回事。除每周一篇命题作文外,我几乎没有向学生布置过一道课外作业,所有的功课都是在课堂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吸收完成的。我还在学校成立了一个《春笋》文学社,不仅辅导学生们写作,还不遗余力地推荐学生的作品在《赣中报》(今宜春日报)和铜鼓县文联《试剑石》文学报上发表。那个时候,我唯一的精神慰藉就是和我的学生在一起。我的老家丰城离这很远,交通又不便,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到周末便觉孤寂难耐,空荡荡的校园除了山林里飞出的一些山雀光顾,少有人们踏足。我那些善解人意、淳朴善良的学生便争着邀请我去家访做客。于是,每逢周末,学生便簇拥着我骑着自行车,一路铃声、一路笑声穿行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山路上。山里人们非常好客、热情,每到一家,附近的学生甚至学生家长都会赶过来看我陪我。山里人的生活水平和条件大都不怎么样,一般都是山里人常吃的青菜、竹笋、香菇、艾叶果,丰盛的时候也就至多添一道柴火熏肉,饭多是红薯饭,茶是自家焙烤的,我们虽然吃的都是清清淡淡、简简单单,但氛围却是空前热闹融洽。有时吃一顿饭就等于上了一堂文化课,凡我知道的什么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军事农业,甚至各地人文民俗、奇闻异事等等都会拿出来咀嚼咀嚼,有点知识文化的学生家长也会兴致勃勃地加入这场“文化盛宴”,学生们听的是如痴如醉一般。白天,我们师生要么进山挖竹笋、要么去采摘鲜润的映山红,要么捡毛栗、摘杨梅,快快乐乐地这山走走,欢欢喜喜地那山爬爬。晚饭过后,就着皎洁的月光,师生一起徜徉在如诗如画的山区夜色里,或每人讲个故事笑话,或一起唱歌。其情浓浓,其乐融融。有一个姓王的学生家长至今仍让我感动,我一直唤他为王老哥。在高桥中学代课的第二年,我因秋寒,几顿未进一粒米,住在学校附近的这位王老哥闻讯便送来一个小小瓦罐,罐盖轻轻一启,一股浓郁的菊香便沁人心脾。许久胃口不开的我端起他为我沏好的一杯菊花茶,但见茶里一瓣瓣白色的菊花,一粒粒澄黄的炒豆子,还有切碎的胡萝卜、盐姜末、香芝麻、橘子皮及自制茶叶等等。我一连喝了两大杯这样的菊花茶,真是生津止渴又充饥,奇了,病也居然迅速好转起来。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山里的一种传统特色茶,几乎家家都会制作这种菊花茶(亦称果子茶)。这种茶据说是山里人招待敬奉上客的,且具有明目润肺、生津利尿、清火解毒等多种药用功效。三年后,我结束了代课生活回到老家。记得临别的那个晚上,月光很好,我的心情却是十分复杂。几乎全班学生陪着我最后一次散步,学生们一个个静静地走着,都不出声,我隐约感觉有几个女生在偷偷擦着泪。第二天一大早,学生们纷纷来到我的房间,有的送笔记本,有的送照片,有的赠毛巾。末了,他们送我到离学校约500米的汽车站。汽车即将开动的时候,王老哥喊着“游老师”一路小跑着过来,我赶忙迎了上去。王老哥打开手中一包沉甸甸的东西,我的眼眶一热,原来是一包我特别爱喝的菊花茶。王老哥说,山里人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这包菊花茶是我昨夜赶着做的,留个小念想吧。汽车开出的那一瞬间,学生和王老哥一个个眼圈红红的,我的眼泪也流了出来。“有缘他乡觅教鞭,激情欲减却又添。吾生无瑕堪怜爱,清瘦一身心亦甜。虽此一方淡泊天,娇花嫩叶追求源。力耕苦耘整三载,常梦此身化涌泉。” 这是三十年前我发表在《宜春日报》上的一首诗。铜鼓一別,其间我有二十多年一直未去故地寻梦,这十多年来,我间或会去铜鼓走走。如今,铜鼓城乡的变化有如梦一样神奇,不仅通了高速,高铁时代也即将到来,曾经从铜鼓县城到高桥中学坐车弯山要一个多小时,现在修了隧道只要二十来分钟。当然,让我更感自豪欣慰的是,当年我的学生不少人已成为了单位的栋梁,创业的骨干,品德的楷模。又到菊花盛开的季节,风中,我仿佛闻到了当年铜鼓的菊花茶香,它带着山区人民的一份深情厚谊一直在我心中回味。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丰城市文联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长乐风云》《我的村庄我的路》,散文集《蛙鸣》等。
亲爱的市民们:
铜鼓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县、省级文明城市!请文明用语、诚信经营、礼让行人、公共场所不吸烟、不高空抛物......铜鼓是我家,创建靠大家!欢迎广大市民提供不文明行为线索:
邮箱:tgxccb@qq.com
电话:0795-8722505
来源:游四清
供图:高桥中心学校 张悦
编辑:熊紫凌
初审:何莉
终审:张志良
投稿:tonggufabu@163.com
点个赞再走呗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