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铜鼓新变化】大槽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竹山变成金山银山

文摘   2024-10-31 13:26   江西  


铜鼓县三都镇大槽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5%,全村人口827人,山林面积约3.2万亩,其中毛竹林约2.5万亩,人均毛竹林30余亩,是典型的林业村。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立足自身实际,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探索林业发展新路径,开展笋竹两用林高标准改造,经历了笋竹产业从1.0至3.0版本的提升,逐步让竹山变成“金山银山”。





1.0粗放管理,捧着金碗找饭吃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林农靠砍竹卖笋便生活得好。“由于经营理念落后,毛竹林20多年处于粗放管理状态,林农不知养护,导致笋越挖越小,竹林越砍越败,收入越来越少,平均下来每亩每年收益只有一百来块钱,村民们陆续弃林外出谋生。”村党支部书记朱勇名说。


多年来,由于粗放经营,漫山翠竹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受低产低效、开发利用不足等难题困扰,竹资源很大程度上被闲置,村民们捧着金碗找饭吃。怎么办?破解发展难题,首先要找准对策。


2.0创新模式,竹林高改促增收


大槽村毛竹林低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规模化经营,推行高标准笋竹两用林改造,是大槽村发展笋竹产业助力经济增长的新方式。


2022年以来,大槽村成立槽发林业专业合作社,整合竹林4000余亩,同时吸纳周边农户山林8918亩,以县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笋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指导,抓住高标准竹笋两用林改造的契机,实施统一建设规划、统一项目申报、统一培训、统一生产工艺、统一病虫防治、统一销售渠道。坚持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的经营模式推动笋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村情实际相结合,摸索出了“一强二建三带四联”的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增收。


“目前合作社运行良好,社员年均纯收入预计达8万元以上。今年已完成2300亩竹林高改,预计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0万元以上。”朱勇名介绍,要在2027年前让全村适合高改的1.2万亩毛竹林全部完成高改,让林农山林收益增加10倍,让村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增收。


3.0科技赋能,靶向发力再提升


实践证明大槽村的发展模式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度契合,走出了一条适合镇域发展的“两山转化”新路子。虽然大槽村在竹产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示范基地打造两年以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为书记领航项目“党建+林下经济”示范点之一,光靠资源优势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正因如此,竹林经营的科技创新也是瞄准于此进行发力。如何在竹林里寻找科技创新突破点,避免高产竹林投入产出比降低、土壤质量下降、稳定性和抗逆性降低等问题,开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的竹林生态科技经营技术,是实现竹资源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槽村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学习,紧扣群众现实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科技惠民的创新做法。首先是巩固科学的技术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协助对接下,多次邀请浙江丽水学院竹产业发展专家团队深入一线开展毛竹栽培、病虫害防治、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在林间组织笋竹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笋竹农技推广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全村笋竹产业整体科技水平提高,提高林农经济效益。


第二,聚焦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立了大槽村万亩竹海数字监测平台,在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建设安装了智能监测站,能够全方位、24小时监测到竹林基地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空气湿度,土壤含水率,土壤EC值、PH值、氮、磷、钾等9个指标,随时随地掌握基地动态,提升管理水平,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活力。智能监测站利用太阳能光板供应阀门等关键控制器转化电能,具有低碳、环保、无污染、易维护的特点。



第三,通过水肥一体、智能监测等手段,对基地进行提升改造。基地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端的系统,便可查看基地各参数指标及高清照片,动态调节优化竹林生长条件,提前采取防治措施。比如基地的湿度达到设定的值后,喷灌系统就会自动打开阀门进行喷洒灌溉;土壤肥力低于设定区间时,会反馈可行的施肥方案,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化调整土壤肥力。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提高毛竹林的经营效率,增加毛竹林综合效益,解决了竹林水肥管理中水分供给不均衡、肥料利用率偏低、劳动生产率低和大规模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理想状态下预计较传统施肥方式节约肥料30%以上,竹林生产力提高近40%,节省劳动力成本40%,每亩节约肥料和施肥劳动力成本约100元,真正实现笋竹两用林管理的规范化、网络化和现代化。







第四,引进竹林轨道运输机,“竹林专列”让笋竹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竹林里的“轻轨”,就是大槽村修建的单轨运输车,有生态破坏小、爬坡能力强、综合成本低、适应范围广的特点,可有效节省人工成本,打通竹笋运输的“后一公里”。大槽村地势险峻、山路崎岖,多年来,这里的笋农主要用肩挑背扛的方式,将竹笋运出大山,不但效益低,还让当地笋农吃了不少苦头。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今年,大槽村初步尝试订购了1000米的单轨运输车线路,已安装500米,随着单轨运输车项目的落地,群众得以解放双手,当地林农非常高兴。






“单面估算,一人一趟能肩挑春笋100斤,一天10趟共1000斤。安装运输机以后,一次就可以运输500到1000斤,可替代近10个壮劳力,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朱勇名认真给群众算了一笔“经济账”。


三都镇大槽村笋竹产业发展经过了一系列的摸索和创新,不仅在经营模式上更加成熟,联农益农的带动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下一步,大槽村将积极推广产业经营模式,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林业科技创新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接,持续为铜鼓笋竹产业提质增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注入强劲动力,让科技赋能,助推笋竹产业高效升级,让竹山变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小编推荐


通铜高速公路T5标项目开工

喜报!铜鼓2家民宿上榜省级名单……






亲爱的市民们:

铜鼓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县、省级文明城市!请文明用语、诚信经营、礼让行人、公共场所不吸烟、不高空抛物......铜鼓是我家,创建靠大家!欢迎广大市民提供不文明行为线索:

邮箱:tgxccb@qq.com

电话:0795-8722505



来源邓琅

编辑:符萍

初审:何莉

终审:张志良

投稿:tonggufabu@163.com



点个赞再走呗   和 

铜鼓发布
关注我,为您提供最想看的权威信息,最想了解的民生资讯,让您随时随地了解铜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