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建院(系)
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
法学院首任院长周汉民教授
2024年10月19日
今天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40周年院庆的大喜日子,我以一个学生、以一个老师、以母校法学院首任院长的身份,躬逢盛会,无比激动,也无限欣喜。我于1983年1月毕业于母校经济系,随即分配到经济系国际商法教研室任教,参与了从国际商法研究室转型为国际经济法专业这一历史进程。1985年,也就是在我们国际经济法专业创立第二年,我有幸考取母校国际经济法专业首届硕士研究生,拜敬爱的裘劭恒教授为师,取得学校研究生001号学生证。1987年研究生毕业,再一次被分配在国际经济法系任教、任职,参与从国际经济法系向法学院的升级和发展。1995年法学院正式成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法学院所有的院长今天都出席庆典,我真是无比的高兴。每个人是历史长河的一滴水,但是要折射阳光留给我们的温暖和光明。2000年我离开母校,去浦东新区任职。在很长一段时间,我虽兼有7个公职,但是我从来没有忘记对母校的报恩。从1989年起到今年止,我在母校法学院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整整35年。
此时此刻,我深切缅怀母校国际经济法专业和国际经济法系的奠基人和引路人,我本人的恩师裘劭恒教授,他的英名和事业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此时此刻,我深切缅怀,当时我们尊称为“五老”的五位老师。除裘老外,还有朱向荣教授、程书乾老师、邵晏清老师、戴国荣老师,他们为国际经济法系的发展和成长竭尽所能,贡献良多。
此时此刻,我深切缅怀刘桂芸教授、陈雍教授、余先予教授,他们为国际经济法系的成长和壮大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此时此刻,我深切缅怀我的同事和战友张秋霖老师。当时法学院领导班子一共5位同志,刚才我们4位,朱兆敏同志、陈晶莹同志、张菊英同志和我在门外合影,独缺一人,那就是张秋霖老师,我深感哀痛。
此时此刻。我衷心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和教诲,没有母校,没有母校的法学院就没有我,所以法学院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总结法学院的精神,总结这40年的成长和进步,我认为有三点是十分突出的。值得我们代代传扬。
第一就是追赶时代、与国同行。我们研究法学可以涵盖天下的法学门类,但服务的对象是明确的。首先就是我们的祖国。法学院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发轫之初,诞生于当时中国涉外法治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我们力尽所能对国家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涉外法治建设做出特别的贡献。刚才的短片闪过的是照片,而我记得的是其中所有的过往。比如,中国首批涉外律师就在我们法学院得到培训。我们在上海的浦东开发和开放,中国的复关和入世,上海自贸区的开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等等,几乎所有涉外法治领域,法学院同事们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这些贡献是独特、独有和独到的。
法学院的精神可以总结的第二条,那就是奋发图强,追求卓越。我们的法学院起步之时是多么弱小,但是我们有一个胸怀,就叫“聚天下英才而求之”,我们当时没有足够的有高级职称的老师,我们就礼聘全上海所有的优秀法学教授来支持我们,尤其是在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领域的专家到我们法学院来兼职。我们今天回校的许多研究生,他们的导师都不一定是我们上海外经贸大学法学院的,我们是用好了上海涉外法学教育的宝贵优质资源。一句话,我们是靠全上海的涉外法学力量抚育而长大的,这一点永远不要忘怀,而且这种做法应当发扬光大。这里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妥帖的。
第三,我们法学院40年奋斗的精神可以归结为以学生为本,建精神家园。学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每一位教职员工的使命和责任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今天我在外面的大厅里见到一些学生,其实你们今天做得怎样我不知道,但你们来法学院时的过往我历历在目。回想当时,每年中秋我要从家里带来我自己买的月饼,委托张菊英老师,帮忙找出和我在那一天共迎中秋的学生,以后就成为了一个传统,但是我今天告诉所有在座的,我和菊英同志所谈到的标准,我永远不会公开,这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请他们和我一起度中秋,这一点我也不会写在回忆文章中,就留给历史长河吧。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工农子弟,他们来到此地有些是有家庭困难的,但我坚决不会让学生由于家境困难而辍学,一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水有源,树有根,外贸学院法学院就是大家的水之源、树之根。我们要为法学院更加根深叶茂而力尽绵薄。
此时此刻,我深切缅怀我们法学院聘请的终身名誉教授徐开墅先生。我看到现场我的一个学生听我这句话的时候在点头,相信他如同一大批学生一样,在徐先生温润如玉的风格和精深博大的学养的影响下受到鼓舞,才成就了今天。我在母校任教时曾两次得过宝钢教育奖学金,各为5000元,我就在我们教师阅览室订了两个书架,买的书上面贴了“研究生可用”。记得我请今天在座的一位研究生写过条幅,贴在墙上。不知我这个学生是否还记得上面所写的内容?我本来想请你站起来背诵的,那是这样的15个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天,让我们再次以此共勉。
今天是我们法学院四十不惑的大寿。衷心希望她在不惑的道路上永远前行,为中国的涉外法治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 SUIBE -
图文来源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