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突破!学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主赛道银奖!

文摘   2024-10-22 13:42   上海  





10月12日至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现场比赛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学校实现首次晋级全国总决赛现场赛和首获全国总决赛银奖两项历史性突破,统计与信息学院“智械伴侣——首创多模态智能交互桌面机器人”项目获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银奖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大赛的备赛参赛工作。10月9日上午,学校为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参赛团队举办出征仪式。校党委书记、创业学院院长祁明高度肯定了参赛团队和各部门的相关工作,他希望参赛团队全力以赴,赛出风采,赛出水平,赛出示范,要求各部门齐心协力,为参赛团队保驾护航,并依托赛事推动“人工智能+经济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共同助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更上一层楼。




本次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参赛团队在指导老师们的带领下,通力合作、相互支持,从路演答辩PPT和项目视频制作,到路演文稿撰写,再到路演排练、状态调整,反复修改作品几十稿。10月13日,参赛团队在现场赛的陈述答辩环节充分展示了整个项目开展的背景、过程、取得的成果和意义,在评委问答环节回答流畅、有理有据,充分展现出团队取得的双创成果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最终荣获国赛银奖,创学校历年参赛最佳成绩。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共青团中央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和闵行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本届大赛自2024年4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高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学生报名参赛,历经6个月的层层角逐,141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阶段现场比赛。其中参加高教主赛道的国际项目来自149个国家和地区的1993所学校,共有12063个项目、39380人报名参赛。


学校自2015年该赛事启动以来持续参赛,迄今为止累计获国赛银奖1项、铜奖3项、入围奖2项,推荐国际项目获铜奖1项,市赛金奖5项、银奖14项、铜奖74项,并多次荣获市级“优秀组织奖”。学校于2022年和2024年相继承办两届该赛事高教主赛道国际项目(上海赛区)专项赛,助力展示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果,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创业盛会。


获奖项目展示




项目名称:智械伴侣——首创多模态智能交互桌面机器人


参赛组别: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黄斌、孙翔宇(哈尔滨工业大学)、俞阳阳(清华大学)、栗亚茹、马玉柯(复旦大学)、程旭盟(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城昊(清华大学)、刘天浩(山东大学)、孙睿思(清华大学)、姜昀奇(吉林大学)、崔涵(哈尔滨工业大学)、张睿阳(哈尔滨工业大学)、陈思超(哈尔滨工业大学)、匡磊(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子宜(四川大学)


指导老师:张日权、范彩云、高伟、李睿、孙强、范鸣、肖包兴邦、刘华玲、李佩瑾、李伟铭


项目简介:该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关注社会个体情绪问题和需求,以“群体性孤独”撬动“陪伴经济”为支点,探索“文创+机器人”融合发展,打造以“机器人+AI”为科技内核,新兴潮流与传统文化为形象的小型人形态多模态智能陪伴机器人,让喜爱的故事人物走出屏幕,以科技感的形式站在现实里,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陪伴解决方案。通过对机器人硬件以及端云协同算法的结合设计,使机器人以用户喜爱的形象呈现,并且更加理解人的情绪、意图和习惯,为人机交互提供新方案,提升了消费级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让机器人以朋友的角色走入消费者的生活。团队通过多轮市场调研、联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硕博团队软硬件同步研发;历时1年完成三代样机的产品迭代,4000+次用户测试,先后产出论文29篇和专利25项,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十余项。



对于此次比赛的心得与收获,《智械伴侣——首创多模态智能交互桌面机器人》项目负责人黄斌这样分享:


Q

记者:恭喜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上取得历史性突破!请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项目。

A

黄斌:我们团队主要研发的是一款智能桌面陪伴机器人。紧跟当下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政策导向,做这样一个创新研发项目《智械伴侣——首创多模态智能交互桌面机器人》。


Q

记者:入围本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A

黄斌:我认为这与齐心协力和各取所长分不开。我们不只是一个参赛项目,更是一个创业项目。一年来我们团队花在项目上的时间大概有一万多个小时,队员们来自全国不同高校,大家克服困难,按照分工和时间线完成任务,定期召开线上线下小组例会,交流进度。除了研发,比赛还涉及成果总结和优势展示等内容,队员们发挥各自设计和营销等专业优势,是队员们夜以继日、全情投入的努力,以及学校和老师们的专业支持,这个项目才能有今天的收获。


Q

记者:比赛的备赛时间很紧凑,在其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A

黄斌:我们遇到的困难大部分集中在技术问题上,小部分集中在模式构建与展示形式。这款机器人研发的过程远比想象中的难度要大,软硬件及嵌入式结合问题、端云模型协同问题,很多环节的落地都存在不小的挑战。如果机器人的执行情况与设想的不符,我们就需要对其不断调试,需要研发成员重新回顾设计流程,调整机器人的内部结构等。好在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够强,又有老师和专家顾问的耐心指导和学校的资源支持,我们齐心协力,不断优化了设计。


Q

记者: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中勉励青年要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你有什么建议给同样想要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同学吗?

A

黄斌:习近平总书记给此次参赛的同学代表回信,希望我们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我也深受鼓舞,我们在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时,首先要有内驱力,只有清楚自己想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为什么要为之努力,才能在过程中不断迎难而上。其次要学会规划、安排时间,抓住每一项关键任务的时间节点,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最后就是找准伙伴,大家团结一致,一起对项目进行细节打磨,不断精益求精,最终能踏踏实实将项目落地。




- SUIBE -

图文来源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微信公众号

上经贸大本科招生
发布招生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