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雅积楼,又叫“雅集楼”,位于芜湖古城内儒林街18号,文庙大成殿以西,原为明代才子李永的居所。
李永,字怀永,号恒斋,原籍江西吉水。祖父李泰生至芜湖开馆教授学生,遂定居于此。
李永学识深厚,担任过诸暨县学训导,喜读书,故专建此楼以藏书,号称“贮书万卷”,门悬“雅积”匾额,故称“ 雅积楼”。
雅积楼,是芜湖历史上最早见于记载的藏书楼,亦是芜湖历史上藏书最多的藏书楼。
李永有两个出类拔萃的儿子,李赞和李贡,两人同于成化十六年(1480)中举,又同于成化二十年(1484)中进士,堪称一段历史佳话。
李赞,登进士后,授吏部主事,掌文选考功,官至浙江右布政使。李贡,登进士后,授户部主事,历任刑部郎中、顺天巡抚、兵部右侍郎。
兄弟二人虽宦绩不同,但都是一身正气,深得民心。据民国版《芜湖县志》记载:在芜湖学宫西侧和西南侧,有三座牌坊,分别为“双进士”坊,为进士李赞、李贡立;在学宫西南侧,有“薇省坊”,为布政使司李赞立;“大司空坊”,为尚书李贡立。
为兄弟二人竖立三座牌坊,在芜湖历史上仅此一例,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
后来,李贡之子李原道以其父荫领嘉靖七年(1528)顺天乡荐,授为南京礼部司务。他请退休在家的芜湖人、原刑部员外郎转兵部右参议周赤山作《雅积楼赋》,以纪其事,并自撰铭文:“于惟大夫,积书以楼;吾考继之,充栋汗牛;岂惟积书,厥有令猷;肆子小子,仰承是惧;载其斯楼,揭名以义;繄惟金石,君子之言;朝名顾諟,恶乎可諼。”
民间传说,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曾在雅积楼上构思、创作戏剧《牡丹亭》。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故人称汤临川。
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其中《还魂记》就是广为人知的传世之作《牡丹亭》。
民国版《芜湖县志》记载“世传,汤临川过芜寓斯楼,撰《还魂记》,其中因名曰‘雅集’,盖讹‘积’为‘集’,而不知李氏之旧名也。”
汤显祖在为好友龙宗武撰写的墓志铭中,自述曾三次来过芜湖。在芜湖作有七言绝句《赤铸山》《梦日亭》《芜湖张令公给由北上序》。
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与清廷在芜湖发生激战,雅积楼毁于兵火。清末民初,芜湖人汤氏在遗址上依原貌进行了重建,并改称“汤画锦堂”。
现存的建筑较始建于明代的雅积楼,布局、形制和位置虽大体一致,但规模却小了不少,且使用功能从藏书为主改成了以居住为主。
尽管如此,此建筑的文物价值仍然很高,人们仍将其称为“雅积楼”。
来源:芜湖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