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芜湖城隍庙,位于芜湖古城东内街60号,它的建设可追溯至三国赤乌二年(公元 239 ),距今已有1700多年。在历史沧桑中,芜湖城隍庙几经损毁又几经复建,2016年规划在原址复建修复。
复建的芜湖城隍庙建筑群参照明清时格局布局,殿宇按照南宋绍兴年间的状态重建,大门及戏台依照清末光绪年间的样子修缮。
2024年年初复建工程主体完工,将于春节期间开放。
城隍庙中轴线上从南至北布置有照璧、仪门(戏台)、大殿(显佑殿)、寝殿(娘娘殿)、配殿,用地面积35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02平方米。
▲图为 芜湖古代城池图中的“城隍庙
“城隍”,最早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两个单字,来源于《周易•泰封》“城复于隍,勿用师”,“城复于隍,其命乱也”。“城”是“城墙”,“隍”则是“城堑”,指城外护城的壕沟。《说文解字》曰:“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图为 清末老城区图
“城隍”一词连用,最早出自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圃,以备制度。” 宋朝以后,各地奉祀城隍神之风盛行,各府州县大多数都修建了城隍庙。
据《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城隍”条目中记载:“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这一记载来源于宋代赵与时的《宾退录》。
赵与时(1174年—1231年),字行之,一字德行。南宋末年人,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其所作《宾退录》被后人誉为“宋人笔记中的上乘之作。”《宾退录》卷八部分有关于芜湖城隍的介绍:“芜湖城隍祠,建于吴赤乌二年(239年),高齐慕容俨、梁武陵王祀城隍神,皆书于史,则又不独唐而已。”
▲图为 嘉庆芜湖县志
▲图为 道光版繁昌县志书
嘉庆版《芜湖县志》、道光版《繁昌县志》中记载更为明确:“而芜湖城隍庙,建于吴赤乌二年,是又其最古者。”
▲图为 民国版《芜湖县志•庙祀志》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感于历朝历代忠臣义士之忠诚忠勇忠义,在开国立朝伊始,便敕封天下府城之城隍神祇。
《芜湖县志•庙祀志》中附《明洪武封城隍文》,对芜湖城隍赞誉道:“芜湖县城隍之神,聪明正直,圣不可知,固有超于高城深池之表者。”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被鲁迅先生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芜湖城隍庙在《官场现形记》中一度登场。
靠钻营谋取芜湖道职位的刁迈彭,为了侵吞曾做过提督的张守财家遗产,利用到城隍庙祭拜的机会,捏造事实,挑拨激化起张守财正太太与姨太太们之间的矛盾,再通过包揽词讼,将张守财的遗产骗入囊中。
▲图为 民国版芜湖县志
芜湖很多传统的重要节庆活动,也与城隍庙有关。据《芜湖县志•风俗》中记载:
“五月初一出城隍会,杂扮神鬼,舁神巡游街市,至金马门外行宫为止。相传旧城隍庙基址让为学基,至是各班工匠于金马门外,先期搭盖行宫,留驻神像,演戏十余日,至六月初一日,复舁返原庙。又,大城隍会,每十年出一次”。
“下元,有司祭厉坛于北郊,迎城隍神以主之俗,曰神于此时收厉鬼也。观者亦众,人皆墓祭,略如清明。”
这些传统习俗,使得城隍庙会成为芜湖人心中最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
来源:芜湖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