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影视剧中的“跑龙套与群演”

文化   2024-10-10 20:03   陕西  
电影中曾经的那些影像,是否依旧闪回在你的记忆深处;流动的旋律,在夜晚的不经意间让你潸然泪下,曲折动人的故事,是否给了你内心隐隐的震撼。那岁月的流逝,模糊了我们的记忆,那些曾经让我们惊喜的电影成了记忆中的碎片。现在,我们一起去寻找那份难忘的记忆。
作者:庚红

众所周知,所谓的“跑龙套”,一般就是指在戏剧中拿着旗子做兵卒,后被比喻为在人手下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充当配角。而“群演”更是演的一些闲角、路人(旁观者)等“无足轻重”的人。总之,跑龙套也好,群演也罢,都同属于一类“职业群体”,即在影视作品中饰演不很重要的角色,所以这类“演员”的“门槛”往往很低,也就是说不用受太多的专业技能训练,甚至从大街上随便拉几个人“稍加指点”即可!

我家因住在离北影厂很近的地方,早些年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早上天还未大亮,厂门口就聚集了许许多多的人,开始还弄不大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后才得知这些人就是在等着“拍戏”(当群演),到时候就会有相关的导演、剧务等将他们带到拍摄地,而他们的“待遇”并不高,忙乎了大半天,也就区区几十块钱(管一顿饭),对此许多人都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并不排除有个别人也许会在“群演”中被“发现”,因而实现自己的演员梦想,比如像大家熟知的著名影星王某某就是最好的例子,但这毕竟是极个别的。

然而,大家也都亲眼见到:群演、龙套、客串等在很多时候并非都是“群众”,在相当一些的影片里,这些“无足轻重”甚至只是在银幕上闪了一下、晃了一把的角色,居然有不少都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老演员,有的甚至是非常著名的大腕。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这不大可能吧?“大演员”一般都是演主角或重要角色,难道会去充当这些“小人物”?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还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大演员充当小角色的这种现象在影视界几乎是“全覆盖”,也就是说至少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的演员同志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其实这也并非什么多“新鲜”的话题,应该说这一现象在老电影(八十年代前)中表现的更加突出,也可以说是受当年的时代、环境的影响,因为那个年代是非常强调集体主义精神、“一盘棋”思想的!那时候的人,觉悟也普遍都比较高,不要说去跑龙套,演群众,有些演员“戏”都拍了一半,却被告之要“重拍、换人”等,但都没有怨言。而这些对于现在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演员来说,几乎是不可想像、如同是在“听故事”一般!因此非常有必要再回顾一下这些令人难忘的“历史”吧!

而要说起这个话题,可以说要讲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夸张的说,真的是都能编一本书了!几乎从每一部的老电影里,我们这些热爱电影的影迷们差不多都能找出好多好多的,我们所熟悉和喜欢的演员,尽管他们并没有出现在“演员表”上,但是那一张张生动可爱的脸庞和那极其富有魅力的表情等,都能引起观众一阵阵的喝彩与欢笑,更多的则是发自内心的钦配和赞叹!我们这些艺术家们,给我们展示过许多的高大雄伟的银幕形象,然而他们演起“小角色”来,依然光彩照人!而且又是那么的接地气,那么朴实无华!就像一颗锣丝钉,无论是放在什么位置,都一样闪光发热,甚至有时候就一句台词或一个镜头,都让人印象深深!也正是应了那句话:“只有小演员而没有小角色”!

我们就先从1974年恢复故事片生产的几部新片开始说吧!根据浩然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艳阳天》,观众的期望值可以时是非常之高的!因为有小说在前,加上该书的生活气息极为浓厚,对人物的刻画又描写又非常的细致和鲜活,所以人们就特别希望银幕上能够再现那些生动的场景!当然电影上映后感觉与观众预想的有一些距离,但基本上是成功的!特别是推出了银幕新星张连文(那几年他是最成功的男演员之一),老演员郭振清、浦克、史可夫等在阔别影坛多年又重新与观众见面,但由于受当时环境的影响,此片能够上演员表的却不多,满打满算不到十五个人,而片中先后出现的各种人物差不多能有四五十人左右,这就意味着大多数的角色都将成位上不了榜的“大绿叶”,许多人甚至都没有半句台词!如片中的重点戏之一,“火药味”极浓被称为“吵架会”的干部会,观众们就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尽管他们都没“上榜”,但这些人可都不是一般演员,而是有着一定知名度甚至是誉满天下的“大牌”。
比如那个冲着马连福嚷嚷的那位女青年,就是长影当年的“当家花旦”之一,成功主演了《达吉和她的父亲》《两家人》等片子的主演陈学洁老师,陈学洁面容姣好靓丽,气质非凡,是当时长影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可谓前途无量!然而赶上了非常时期,待重上银幕时只客串了一位未上榜的女青年马翠清!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应该说还是份量很重的,然而在电影中却变得有点“无足轻重”,戏份不多!而陈老师就在这并不多的戏中,演出了马翠清的那股利落和泼辣!给观众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陈学洁在艳阳天中饰马翠清

还有一位片中干部会上一位紧挨着韩百仲的人,观众都看到此会“吵”的可谓一塌糊涂!而身为社领导之一的韩百仲应该是最激动、最气愤也是批评马连福最多的人,观众们多次看到他那声色俱厉的样子。而挨着他的这位同志,尽管他说话不多,但从他的表情完全能看出他是坚决支持萧长春的,许多年轻的观众可能还不知道,饰演这么一位台词不多的“龙套”,居然是长影最具实力的演员之一,曾获“二十二大”称号的李亚林老师!

难以想像,这么一位长影数一数二的“大腕”,也会去跑龙套?然而李老师这个“龙套”,却是非常的成功!

眼尖的人还发现,干部会上还有不少的人物,也都是由知名演员所客串的,都是在“跑龙套”!如那位年岁最大的老保管(李万城饰),生产队长焦克礼(刘彤彦饰),五婶(夏佩杰饰),韩德大(王春英饰),韩德旺(刘汉璞饰)等等,应该说他们的表演都非常的出色!此外还有饰演马之悦妻马凤兰的黄玲,马同利妻的叶琳郎,烈属赵大娘的王健华,还有白英宽、仉长波、迟志强、宫喜斌、张百爽、李瑛等,若将这些演员都加起来,至少在二十位以上,远远超过了演员表上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是大家共同托起了这部影片!的确有这么多的“名演员”甘当绿叶,在我国影坛上也说是十分罕见的!

而同批上映的影片《火红的年代》中,著名演员“跑龙套”的不少!比如那位支持赵四海炼争气钢的料厂女工福妹,戏份不多,台词就只有一句话:快上来,时间长了眼睛受不了的!应该说这是个很小的,不眼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然而演员的表演却让人印象很深!而这位演员,正是上海海燕电影厂六十年代的“当家花旦”尤嘉老师,六十年代初,她可谓是红的发紫的大明星,一部《枯木逢春》还有《蚕花姑娘》等,使尤老师的名字响彻了大江南北,与前面所举的陈学洁老师,还有像北影厂的李长乐老师,八一厂的刘尚娴老师等,她们都是公认的影坛最有希望的后起之秀。

1973《火红的年代》尤嘉饰料场女工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优秀女演员都没有赶上好时侯。尤嘉老师在客串了《火红的年代》的女工后,上的戏不太多!好像只有《东港谍影》等片,而以她的实力,去客串那么一个小角色,的确是“大材小用”了,但老艺术家们的表演还都是非常的尽心!

《东港谍影》尤嘉饰公安侦察员于芳
与《艳阳天》类似,《火红的年代》中也有一场“重头戏”,厂党委召开扩大会讨论炼钢方案,观众看到,参会的人有不少是由知名演员客串,如发言的那位老委员(金乃华饰),还有上影资深演员智世明、李保罗、张云立等,还有向赵四海提供重要线索的厂仓库保管员(江山饰),给老田师傅治疗的医生(冯奇饰),应该说他们都是很有实力的知名演员,但演起这些小角色也都是非常的尽力和投入!所以让人看着就觉得很舒服也很真实。可以想像:如果让一些没有表演经历或缺少经验的人去客串某个角色,即使戏很少,看着也会叫人感觉别扭和难受!比如现在有的影视剧就存在这个问题!而这些老演员们,个个都是经验老道,演技精湛,重要角色都能胜任,客串一个小角色,自然是“游刃有余”、不在话下了!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影迷们差不多都能举出一部部的影片、一串串的名字。如《侦察兵》中饰演地下工作者的黄非、邵万林、谭天谦,饰演村干部的周森冠。反派:敌副师长饰演者王树,侦缉队长饰演者王彪,敌炮团连长的饰演者赵万德,黄团长太太的饰演者莽一萍等!而上影74年重拍片《渡江侦察记》更有意思,此片的一大堆客串角色几乎都是饰演反面人物,而饰演者大都是也都是上影厂非常具有实力的“硬里子演员”,比如饰演敌参谋长的富润声,饰演敌军官的毕克、董霖、石灵、冯奇、刘春申、方伯及饰演侯妾的张莺、侯七的任申、哨兵的徐才根等。

还有不少影片中客串小角色的知名演员,在人数上,也几乎都超过了演员表上的人。比如像电影《海霞》中的吴素琴、杨海莲、李小力、管宗祥、韩焱、周森冠、毕鉴昌、程学钦、侯冠群、李连生、黄素影等,《春苗》中的林彬、谢怡冰、赵抒音、史淑桂、江山、陈述、程之、齐建秋、茂路等,《难忘的战斗》中的郭凯敏、施锡来、仲星火、曹铎、任申、苏茵、曹月明、张元、茂路等。这里有人会说你这说的都是特殊年代,那以前怎样?实际上十七年电影中名演员客串小角色的也是大有人在,比如像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青春之歌》,片中就有许多的“小角色”就出自那些名演员,如安然、马精武、李冉冉、王炳彧、安震江、郭书田、于忠义、李康尔、封顺等;《烈火中永生》的王心刚、赵子岳、郑大年、姚向黎、李冉冉、郭书田、李林、安震江、曹增银、黄素影等;《刘三姐》中的周文彬、方化、杨启天、金励、金迪、李亚林等;《满意不满意》中的任伟民、任颐、叶琳瑯、贺小书、张巨光、李万城等;《英雄儿女》中的张辉、马世达、邵万林、沈大成、于福来、达奇、王春英、张勤葳、赵双城、王秋颖等;《平原游击队》中的印质明、郑保民、周文彬、朱林、白德彰、武愚、李孟尧、张辉等;《南征北战》中的孙道临、张望、王炎、凌志浩、方伯等,谁能想到当年中国影坛最红的大明星之一的孙道临老师,在该片中只有一句台词、一个镜头,可谓一个地地道道的“大群众”,然而正是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角色,却重新树立起他努力转型的决心和信心,并获得了成功,我们也才能看到李连长、高觉新、萧涧秋、李侠、李四光等不朽的银幕经典!

孙道临在南征北战中,就一句话。

其实最能体现“大演员甘当绿叶与龙套”的,当属那部北影厂六十年代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纪实影片《为了61个阶级弟兄》,这是一部极其感人至深的好影片,具体内容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片子时间不长,但出现的各种人物早已超过三位数,而当时拍摄这部片子的北京电影制片厂,为拍好此片可谓是“倾巢出动”,几乎所有的演员(除当时正在拍戏的)都在片中饰演了各类角色,把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而且一律不署名。从影协领导田方同志到下面的各位老艺术家、著名演员,在本片中一律当了“无名英雄”!然而这些却“难不住”热爱老电影的影迷们,往往是片中出现一个人物,大家脑子里就立马浮现出一个闪光的名字:崔嵬、张平、田方、谢添、于洋、于是之、舒绣文、石羽、吴雪、鲁非、方辉、赵联、吴素琴、秦文、周森冠、黄焕光、王孝中、村里、李百万、杜德夫、杨静、曹增银……,此片可谓是大腕明星大云集,然而却都是“群演”、无一例外!这在中国电影历史上,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想想,都是由大明星们亲自来担当“绿叶”,这样的片子能不精彩纷呈,能不激动人心、令人拍手叫绝吗!

由此可见,“大演员”都要做到:能上能下,需要的时候都必须无条件的去充当小角色,也就是说:这片你是大主角,那片你可能就上不了演员表!这在影视界早已经达成了共识,而且通过上面所举的几个事例,前面已提到,这种现象已“覆盖”到几乎所有的演员,也就是说很少有哪个演员,在他(她)的演艺生涯中,从未跑过“龙套”,当过“大群众”。前段时间,一些电影群里,群友们又议论起这个话题,现在“最难”的就是,谁能找出以未当过群演的老演员?恐怕是不容易找出的,人们常常发现,在一些影片的“大场景”时,如聚集、开大会时,我们的不少老艺术家都会“混在”群众中,跟着一起在助威呐喊,高呼口号等,然而凭笔者印象,好像只有几个演员不在此列,如谢芳、于蓝、项堃等极少数人,但肯定不够准确,大家也都举一举。

总之,“角色无大小,只要演,就一定要把他(她)演好,就一定要对得起观众”!这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电影艺术家恪守的信条,充分体现出我们的艺术家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对待电影艺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她必将激励现代人、特别是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年轻的演员同志们:一定要将老一辈人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进一步发扬光大。大家共同努力,让中国电影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美好的明天!!!

最爱小人书
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50后至80后对小人书都情有独钟,小人书伴随着这几代人长大,小人书给予了这几代人丰富的营养。\x0d\x0a 我爱小人书,让我们在此共同回味童年的小人书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