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过,谁人曾与评说——再论新中国的“第一片”《南征北战》

文化   2024-10-17 20:35   陕西  
电影中曾经的那些影像,是否依旧闪回在你的记忆深处;流动的旋律,在夜晚的不经意间让你潸然泪下,曲折动人的故事,是否给了你内心隐隐的震撼。那岁月的流逝,模糊了我们的记忆,那些曾经让我们惊喜的电影成了记忆中的碎片。现在,我们一起去寻找那份难忘的记忆。
作者:庚红

今天,我们又要“老话常谈”,再次说起那部广大观众最最熟悉,也最为喜欢,堪称新中国“第一片”,全过程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史诗影片《南征北战》!

说她是第一片,可能有些人会提出“异议”,是不是太绝对了吧?难道说这么多年就没有能超过她的作品?答案是肯定的!诚然:后来的许多军事影片,论拍摄条件,特别是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的运用(航拍、俯拍)等,应该说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和改善。然而若论起影片主题思想的展现,演员的表演能力,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台词的生动、深刻以及片中音乐的烘托等等各个方面综合来看,还真是很难找出有哪部影片能与之相比!同类题材的作品自不必说,就是其他方面的题材的片子,虽说他们与“南征”之间没有太多的“可比性”,然而就整体而言,比如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在观众中的影响,也都是无法与该片“相提并论”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过去相当长的那个“文艺断档”的年代,几乎所有的(99%以上)影片都被锁进“仓库”,唯有她仍能在电影院与观众见面(其他两部属“军教片”而非严格意义的故事片)。
为什么某位当时掌控文艺及电影放映大权、专横霸道的人,在她觉得“还不错”的、少的可怜的几部片子中,能有《南征北战》,而且还被排在第一位!为什么那些新一代最牛的大导演们,许多也都不敢去搞“军事片”,因为“南征”在他们眼里,就是一度无法渝越的“高山”!为什么那位被公认为是改开后最有才华、数“天花板”级别的青年艺术家,在一部剧中曾试图去模彷那位在“南征”中饰演重要角色的老艺术家的表演,,尽管他已经非常的努力,但仍以“失败”告终,不禁感叹:人家到底是大师啊……

从以上这些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部诞生于建国初期的影片,虽说那时的拍摄条件非常的简陋和艰苦,然而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据说当年各大电影厂拍摄的电影不多,《南征北战》因此就成了屈指可数的一都“重点戏”,也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共同打造下完成的一部大片,而且片中饰演我军和国军的官兵们,有许多都是刚刚从战场上下来的,身上可以说是“销烟未散”的军人,饰演老百姓的更是当地的那些朴实无华、“土生土长”的农民,所以此片放出来,给人感觉就好像是一部纪录片那样的真实和亲切!

《南征北战》这部影片是由沈西蒙等编剧,剧本最早的名字叫《战线》,由成荫、汤晓丹担任导演,冯喆、陈戈、项堃、张瑞芳等主演,主要是根据解放战争初期的几个真实战例(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编写的。
影片上映后引起了巨大而又热烈的反响,绝大多数的观众都认为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好作品!确实,这部影片的优秀与成功,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也就是说她在许多的环节上,都是制作精良(与某些早期影片的“粗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比如说人物,我们从演员表上能看到,片中出场的各类角色非常之多,以至需要划分为我方、敌方和群众三大类,而且这众多的人物,从首长到一般战士,几乎每一个都是那么光彩照人,让人印象深深,难以忘怀!在这点上,其他的不少影片与之相比,就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此片的音乐创作也是特别的有气势,给人一种排山倒海、荡气回肠的感觉,这在抢占摩天岭和最后的歼灭敌张军长部的两场重点戏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而最令人称道的是该片那令人永远难忘的经典台词,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都是罕见的!众所周知。
例如,在仓皇败退的路上,曾经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张军长(项堃饰演)在乘坐的吉普车里,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于是,敌参谋长(白穆饰演)安慰他的台词:“这不是我们无能,是共军太狡猾!”
更知名的是,敌方被打得落花流水,敌李军长(阳华饰演)向张军长求援。张军长喊道:“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无奈的李军长苦苦乞求:“张军长,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
在我们看过的影片中,最“讲究”台词的有这么几部,如前苏联的经典影片《列宁在一九一八》、前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国产影片《创业》及样板戏《杜鹃山》等等。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引用”过这些片子中的“警句”都是非常多的!比如遇到了困难,就会说那句:“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当面临秩序有点乱的场面时,便想到了那句:“不要挤,让XX同志先走”!而《南征北战》中的经典台词,比起这些片子,可以说“只多不少”,而且差不多每个人物都有他们的“代表性台词”!这在所有中外电影之中是极其罕见的!

如我军师长:“蒋介石的算盘多少年来都是靠我们来拔动的!不要怕家里的坛坛罐罐的被敌人打烂”。
政委:“没想到可不行啊!作为一个指导员,必须要随时随地的判断情况,分析情况”。
高营长:“我也想在今儿个晚上打个冲锋,明天一早就把蒋介石几百万军队全部消灭”。
教导员:“我们要守住阵地,把敌人钉死在这里”!
张连长:“打一仗就走,打一仗就走,这样打法真叫人心里不痛快”!陈班长:“没有动静那就是快了”。
李进:“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战斗还得靠我们步兵呢”!
刘永贵:“又喝到家乡的水啦”!
王春:“反攻反攻,反到山东”。
赵大娘:“那可好,又进步了”!
赵玉敏:“你刚才的话真像是一把钥匙,把我思想上的疙瘩一下就给解开了”!
二嫚:“蒋介石来了,大不了再上山打两年游击”!
敌张军长:“请你坚持最后五分钟”!
敌李军长:“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
敌参谋长:“这不是我们无能,是共军太狡猾”!
敌团长:“我曾经为领袖立下过战功”!

请看,如此之多,几乎是“人人都有”的经典台词,前面说过:至少在我国的电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真是很难找到第二部!

然而又有谁会想到:当年围绕着这部影片,却有过一场前所未有的“争论”,曾经有位大专家发表文章,题目是《电影<南征北战>所达到的和没有达到的》,该文一方面肯定了该片的优点,比如说主题思想突出,较完整的反映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民解放军能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几百万国民党蒋匪帮的决定性因素,但同时也指出:片中的人物,特别是正面人物的刻画方面是不够令人满意的(不如反面人物)等,可不要小看这么一句话,实际上它的“份量”却是很重的!可以说导致了后来在评选建国后(49--55年)优秀影片时,“南征”居然榜上无名!

我们知道:一部作品是否成功,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而专家提到该片存在这样的“问题”,可就不是一般的缺点了!也就难怪她会“落榜”。实际情况是这样吗?估计绝大多数的观众都不会认可“专家”的这个评价,至少是不能完全认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部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刚才已经说过,无论是正面反面,也无论职务大小,都非常的出彩,也可以说并不存在“不能让人满意的地方”,如果我们顺着那些专家的逻辑,“正面人物的塑造不如反面人物”,只能说明该片在反面形象的刻画上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与过去的影片比起来,几个反面人物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脸谱化”,而是将其塑造成了“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特别是反一号张军长,显得很有点“魄力”!
总之,在反派形象刻画上的确有了比较大的突破!但这并不等于说正面形象就不行!所以有不少的人,当他们了解到当年的权威们对这部影片居然是这样一个评价,都感到特别的困惑,尤其是在优秀影片评选时,居然连个三等奖都未获得,更是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人们弄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专家”与百姓之间的“分岐”会如此之大?为什么观众都十分喜欢的角色到了专家那里却是另外一个样子!客观的讲,五六十年代有相当一些的老电影,在人物的刻画上,确实都有点“惜墨如金”,有些挺有名气的电影,可“主演”却没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甚至多少年之后,也没有太多的观众(包括一些老人)能叫出这些演员的名字!然而,这一现象在《南征北战》中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众所周知,该片正面人物最主要的就是由冯喆饰演的高营长和陈戈饰演的师长!其中冯喆又是片中当之无愧的男一号,如果说正面人物刻画“不理想”,岂不就是说冯喆及陈戈所塑造的形象不成功吗?这可真是“无稽之谈”,甚至都能让人觉得“专家”是不是在说“反话”!?因为一提起高营长的饰演者冯喆先生,那可是无数影迷尤其是女观众心目中数一数二的偶像、白马王子!是能与王心刚“平起平坐”的影坛大帅哥!尤其是他与生俱来,极为独特的气质,那种“超凡脱俗”,可以说是任何人都无法模彷和“复制”的!而他饰演的高营长更是把他的这种特有的气质、风度演绎的淋漓尽致!如果要评选谁是银幕上的最佳解放军基层指挥员,我敢肯定,冯喆饰演的高营长绝对是得票最多的一个!
所以人们弄不明白,说他的形象“不成功”,根据何在?是不是在此片中这个人物一直都比较“顺”,没有遇到像李向阳、董存瑞、刘洪等那样的挫折、失败,也不像张忠发、鲁大成等那般的火爆脾气,一句话,“喜怒哀乐”在他身上,的确不像上面所举的那些人那么突出,但这不正是他那儒雅、大气、沉稳的风格的最好体现吗!所以,专家的所谓意见并不见得就是百分百的正确!也仅仅是代表了他个人,并不能代表观众。至于有专家说陈戈饰演的我军高级首长的表演过于“戏剧化、程式化”,就更显得“荒唐”了!只能算是他的“一家之言”!
陈戈先生可以说大家一致公认的我国银幕上塑造首长最为成功的演员之一甚至都没有之一,他在片中的那几段非常精彩、生动的讲话,尤其他那极富特色的四川乡音,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可以说是终生难忘!特别是影片的结尾,他站在坦克上面对众人的大段总结演讲,绝对是中国银幕上无人能比的“第一讲”!

由此看来,有关专家与广大观众在对该片的认同上,确实是有着较大的差别。当然,不满归不满,一般人却又讲不出太多的,能够驳倒对方的理由,而笔者见到过一篇较为专业和权威的文章,说的就比较在理,文中是这么说的:“对‘南征’这样的影片,可能是当年的某些专家教授,过于用盛行于五六十年代的“戏剧式影片的尺度”去衡量了,却没有从更高的一种审美视角加以观照和审视!因为‘南征’是部堪称史诗片的作品,所以你就不能要求她像一般影片那般,以一条以人物性格冲突为主的贯串情节,进而专注于精雕细刻少数几个人物。而史诗片则要从宏观的角度,要全景地把握和展现重大事件的全局,要求的是:场面的壮观与宏伟,磅礴的战争气势与战场全貌!所以对某些细节,就不可能作到精雕细刻,往往就是‘大手笔’”!这里笔者想要说明的是:“南征”还真不是只追求场面而不注重细节,她在许多地方的处理都是相当到位的!可以说,“南征”是将两者非常出色而又巧妙的结合起来的优秀作品!她绝不是某人说的“没有戏”,而是,自始至终,都特别有戏!一句话:正面人物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

当然,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如果非要说《南征北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笔者认为:可能就是整个战役的进程表现的比较顺利,对其中会遇到的“困难”“曲折”等表现的还不够突出,据说原剧本中曾经有我一基层指挥员(团级),“投靠”了敌方,还有剧中的重要人物张连长最后壮烈牺牲等情节,后来都删掉了,而且那众多的大家都很熟悉的战士,也大都是“毫发无损”,总之(前面己提到)对战争的“残酷”,还缺少必要的描述。
影片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我军一路高歌猛进,呈现的是摧枯拉朽之势,而敌人则是显的有点太不堪一击了!然而这些“瑕疵”与影片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相比,无疑是次要的,这也丝毫不会影响该片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至高无尚的地位!的确,她是人民最喜爱、最熟悉的电影!也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是看着《南征北战》这部影片长大的,她己经成为新中国电影史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非常清楚的记得:特殊时期结束,绝大多数被封存的电影开始陆续(分批)的解禁复映!而《南征北战》是个“例外”!她根本不存在“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早就“急不可待”,没有等到官方宣布,就将“74版南征”撤下,又重新将人们熟悉的老版请回了影院!比第一批上映的复映片整整早了一个多月,这在所有复映片中是绝无仅有的。

我还记得:好像是十多年前,央视还专门搞过“老片回放”等活动,就是将解放初期(五十年代)的大多数老片又逐一向人们展示,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就一清二楚,同是老片,《南征北战》《上甘岭》《平原游击队》《董存瑞》等片子就是要比其他的大多数片子,好看耐看的多!直到现在,仍然是一看就有一种不想停下的感觉,而这其中“南征”与“平原”就更为突出!因为两片在塑造一大批的正面英雄形象的同时,又非常成功的刻画了许多的,丝毫不输正面人物的极其经典的反面艺术形象,而项堃与方化两位大师则堪称反派人物形象的“天花板”!令后人仰止,也是根本无法渝越的巅峰!!!

而有的片子,虽说也无愧于经典之作,但美中不足的是就少了“另一半”!即没有对反面形象的艺术描写,因为影片中所反映的某某战役,对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敌方特别是首脑部门也肯定是多次商讨研究,然而遗憾的是没有看到相关的场景,这不能不说是个不小的遗憾。而再看看《南征北战》及《平原游击队》,敌我之间的交锋,相互间的“斗智斗勇”,都是反反复复,交错进行,往往一边是我军的作战会议,而镜头很快便又切换到敌方召开重要会议的会场,既体现了我方的运筹帷幄,也表现出对方的“诡计多端”,说明我们的敌人也并不是吃素的,他们也有一整套的作战方案与计谋!所以说论作品的“全面和完整”,起码在五十年代,还没有哪部作品能与这两片相比!包括那部同样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战役)的影片,片中虽说也有那么几个奸诈的反派,但就其影响及观众的反映是绝对比不上同一题材的《南征北战》的!

总之,《南征北战》作为一部伴随中国观众时间最长,人们最喜爱,堪称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影片,的确到了应该确立其新中国“第一片”的时候了。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评选,《南征北战》高票当选百部优秀影片,不少的领导在回顾总结新中国电影历史,历数那些优秀故事影片时,都是将《南征北战》放在第一位!因为她实在太优秀了!笔者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曾历数过《平原游击队》中的诸多“第一”,而在《南征北战》中,我们更是能找出更多更多的第一和之最!

“第一师长”(陈戈),第一营长(冯喆饰演的高营长),第一连长(刘沛然饰演的张连长),第一班长(王琪饰演的陈班长),第一战士(铁牛饰演的李进),第一游击队长(张瑞芳饰演的赵玉敏),第一老大娘(布加里饰演的赵大娘),第一国民党军官(项堃饰演的张军长),第一国军高参(白穆饰演的参谋长)等。

千秋功过,谁人曾与评说?一部影片成功与否,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一切都要让事实来说话,让历史,让人民来“裁判”,来评说!我们的人民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南征北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定是他们心中的“第一”!永远的“一等奖”!!!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老电影《南征北战》

1952年版本
1974年版本
197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重拍了这部《南征北战》,彩色片,成荫、王炎执导,王尚信、张勇手、鲁非、白志迪、田宝富等出演。

最爱小人书
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50后至80后对小人书都情有独钟,小人书伴随着这几代人长大,小人书给予了这几代人丰富的营养。\x0d\x0a 我爱小人书,让我们在此共同回味童年的小人书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