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志 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中医院)名医馆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工作近50年,曾先后师承张锡君、史方奇、陈枢爕等中医名家。他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对各种急慢性咳嗽、哮喘、肺源性心脏病、急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功能衰竭、睡眠障碍、代谢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治颇有心得。在科研学术领域,多年来,他在学术会议、各类刊物交流和发表文章20余篇,担任《中西医结合脾胃病手册》副主编,参编《实用中医老年病学》《62种疑难病中医治疗》等多部学术专著;其参与的“三金清肝剂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曾获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医药导报:您是如何走上从医道路的?在从医过程中对您影响最深的老师是谁?
张传志: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与多数同龄人一样,长身体的年龄饿过肚子。在农村生活的几年中,我亲身体会到了基层生活的不易,劳动强度之大,严重的物资缺乏与缺医少药的困境时常存在。我也看到了赤脚医生“一根针,一把草”为民解除疾病的疗效,促发了我立志学医、为人解除疾病的愿望。
1972年,我如愿进入重庆市中医学校学习中医,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第二中医院(现重庆市中医院)工作。期间于1981年至1985年深造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获高等医学文凭。
在从医过程中,我得到过很多中医前辈的教诲。张锡君、史方奇、陈枢燮、皮袭休、韩为琨、高小珊等中医前辈都从不同角度给予我很多有益的指教。他们的深厚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严谨的治学和科研精神都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医药导报:从医生涯中,让您印象深刻的病例有哪些?
张传志:我接诊的患者中,有一个比较难忘的病例。患者家住渝中区临江门,中年女性,患者主诉:夜半腰痛两月,经西医多方面检查未见异常,只能以腰痛待查,给予对症处理。近一月来腰痛加重,每晚4点左右开始疼痛,需起床行走活动方能忍受,待活动至天明疼痛消失,次晚再次发作疼痛,如此往复,甚为痛苦,因此求治于我处。我思得《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曾讲到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可治天将明腰痛,如今患者疼痛在腰,活动后及白天可好转,夜晚再发作加重,此为肝郁肾虚之证。用柴胡疏肝散加杜仲、续断等药,3剂后患者夜半腰痛明显缓解,已不需起床活动了,复诊后再予前方加减,续用5剂。一周后随访,腰痛已愈。
此例患者用现代医学知识及医疗设备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然而患者十分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利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疗效很好。在后来的临床工作中,对类似的患者用此方法施治,亦屡有疗效。足可说明,熟悉中医理论,掌握好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个体化地施治是能够取得很好疗效的。
医药导报:在内科诊疗中,经常会有“一人多病”的病患,比如:一个病人可能同时患有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等。在诊疗此类病患时,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等具有怎样的优势?
张传志: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医疗条件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内科临床工作中“一人多病”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但需注意,这些都是西医学的诊断,其治疗原则,在每一病种中都有规范。这些非感染性的慢性疾病涉及的用药是多方位的,药物种类也很多,因此会导致病患一日数种药物联合运用的情况,且有些药物还要长期运用。这种情况无疑加重了患者负担。
中医针对这类病患不能囿于西医学的诊断。而是要充分运用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个体化(我认为亦可称为“个体观”)等理论,对病患辨证施治。这样可以最大化地减少病患用药种类,简化治疗方法,减轻病患用药及经济负担,让病患的病情得到良好地控制。
因此我认为,一个好中医,“两观一化”(即整体观、辨证观、个体化)要正。树立良好的“三观”是中医疗效取胜的根本,也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
医药导报:今天,借助非常先进的现代科学仪器设备,我们可以很精确地探查到身体内部器官的细微改变,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中医的“望、闻、问、切”,中医的脉诊,中医的“视外知内”的有关理论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具有哪些无可替代性?
张传志:先进的现代科学仪器设备可以很精确地探查到身体内部器官的细微改变,例如: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胆道或泌尿道结石等。西医可以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精确治疗,这是现代医学的优势所在。
在临床工作中单纯靠“望、闻、问、切”“视外知内”的方法是无法确定这些小到以毫米计算的精微病变的性质、大小的,需要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来帮助我们明确诊断、判断预后。但这并不说明中医的这些诊疗方法毫无存在的价值。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所取得的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病患属于什么体质,有无虚损、气滞、痰湿、瘀结等情况。通过辨证分析、明确病证、施以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和疗效就是这些独特的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存在的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医药导报:如果让您用几句简单的话来寄语未来中医药的发展,您最想说的是什么?
张传志: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作为中医人,应该多读书,读经典,这是守正创新、挖掘中医药宝贵财富的根本。其次,要多临床,中医学和其它科学一样,离不开应用一途,可用的学问才是最宝贵的学问,要在临床中应用才能创新,中医药才有前途。第三,中医人要自信不自大,中医药的疗效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要时刻注意学习现代医学知识,掌握西医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看清疾病预后,做好医患沟通,避免盲目自大,避免医疗纠纷非常重要。
医药导报:您心目中什么样的医生可以称为“好医生”?
张传志:曾经有一位医界老前辈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技不近仙者不可为医”,我深以为然。一个“好医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此可谓德艺双馨之人,方可称为“好医生”。
记者 夏冰冰 通讯员 何倩
编排:黎昕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