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意气用事!关键战争中突换阵营,危险到底多大?俄国栽过大跟头!
文摘
历史
2024-11-29 10:31
北京
一个国家对外战略方针,一旦经过仔细研究和评估然后确定之后,在较长时期内,是不适合大动的。对外涉及国与国之间的重大利益关系,往往无法朝三暮四,朝令夕改。如果看看俄罗斯上千年的历史,大概会发现,在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之中,感情用事的沙皇并不在少数。彼得一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个大帝中的一个,将俄国推向了欧洲强国之位,俄国开始登上欧洲强国中心舞台。1725年沙皇彼得一世去世,此后几十年,沙皇一个接一个。到女皇伊丽莎白一世的时候,无子嗣,便选择了侄子彼得三世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出生于德意志地区北部的荷尔斯泰因公国,几乎不会说俄语,是彼得一世外嫁他国异乡的女儿安娜的儿子。彼得三世大概是在1742年,也就是14岁的时候被女皇接到了俄国首都圣彼得堡。但彼得三世从小接触的都是德意志地区的文化和教育,尽管来到俄国后,女皇伊丽莎白安排专门教师培育,但似乎效果寥寥。彼得三世更看重德意志地区家族的利益,似乎不大喜欢俄罗斯,也基本不会俄语,也不想认真学俄语。这跟同样来自德意志地区的彼得三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截然不同。叶卡捷琳娜二世非常认真学俄语而且很快就学会了,还积极了解俄罗斯历史文化,融入俄国宫廷。1762年,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病逝,彼得三世继位为沙皇。这个时候欧洲著名的七年战争进入到了最后的关键阶段,在海外战场,法国基本上被英国打败了,但是在欧洲陆地战场,英国的同盟国普鲁士处于绝境之中,如果没有意外,普鲁士注定惨败,要被打回原形,前途一片黑暗了。当时俄国加入了法国和奥地利为主的联盟,对抗英国和普鲁士为主的另一个联盟。这其实是英国和法国在争夺海外市场和殖民地霸权,普鲁士和奥地利在争夺中欧德意志地区霸权的国际战争。女皇伊丽莎白一世其实非常反感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觉得他为了普鲁士壮大,不择手段,伊丽莎白一世是一个很坚定的反普鲁士分子。在七年战争中,俄军对普鲁士军队构成严重威胁,给普鲁士造成重创,还一度占领了普鲁士首都柏林。但不幸的是,伊丽莎白一时突然病逝了,新沙皇彼得一世是一个非常亲普鲁士的人,很崇拜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很热衷普鲁士文化和制度,还强迫俄罗斯军队普鲁士化。彼得三世即位后,立即退出了跟法国奥地利的同盟,转而跟普鲁士缔结了同盟,俄军也反水,帮助普鲁士军队对打法国和奥地利。这让曾经的同盟国法国和奥地利简直气的不行不行的,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大概要笑疯了。七年战争最后的结果,那就是在欧洲陆战上,法国和奥地利功亏一篑,输了,普鲁士绝境中逃出生天,侥幸赢了。实际上这一场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英国获利最大,开始称霸全球海洋,法国被削弱,奥地利也被削弱,普鲁士由此成为欧洲强国之一了。至于俄国,打了几年,结果一无所获,还意外助推普鲁士成为强国。彼得三世这种太意气用事的行为,以及将德意志家族利益置于俄国国家利益之上的行为,让俄国很多人,尤其是上层贵族和军队的反感。即位大概6个月,彼得三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就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自己即位为女皇。这个叶卡捷琳娜就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二个大帝,也是罗曼诺夫王朝最后一个大帝,地位堪比彼得大帝。彼得三世6个月在位期间,对俄国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改变,尤其是在关键战争中突然转换阵营,翻转立场,导致战争结局逆转,普鲁士由此成为欧洲强国。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俄罗斯帝国以及苏联所造成的影响,是何等巨大,大概就不用说了。当年的意气用事,发生了蝴蝶效应,引发了后世如此重大危险。"走过路过,关注一下,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