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惠民生】清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文摘   2024-11-14 16:28   甘肃  

近年来,清水县抢抓国家发改委创新赈济模式项目申报机遇,积极谋划清水县白驼河流域红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综合提升项目,推广“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综合赈济模式。通过项目辐射带动,筑牢了白驼河流域果蔬产业发展根基,有力推动了“一域两梁”乡村振兴示范片带建设步伐。

清水县白驼河流域红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综合提升项目是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总投资78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59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97万元。项目于202210月开工建设,20238月建成投用,建设产业加工车间1处、高标准设施大棚7000平方米,新修产业路5.5公里,组织群众务工145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435人次,设置公益性岗位6个,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80万元,人均劳务增收1.2万元,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为30.5%。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清水县紧紧围绕“产业育在村委旁、报酬发到群众手、分红进入支部账”目标,探索入股分红模式,发挥了以工代赈撬动脱贫成果巩固、产业发展、就业带动的“杠杆”作用。

突出党建引领+群众为先

在项目谋划阶段,突出党建引领+群众为先,通过开展入户走访和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确保项目真正体现群众产业发展期望和务工需求。在项目实施阶段,村两委班子和项目理事会组织成立以工代赈项目临时党小组,党员干部和务工群众党员代表带头冲、扎实干;整合基层政权建设资金,在项目区周边新建村级“一站式”服务中心,既方便群众办事,还能随时监管资产运行状况,全方位确保了以工代赈项目快建设、早见效。

突出就业技能培训+劳务报酬发放

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培训+上岗”的方式,优先吸纳24名周边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户、低收入户参与务工,务工群众平均增收1.2万元。研究制定收益分配计划,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采取“村集体经济积累+本村低收入人口”的分配模式,按照8:2的比例进行分配,80%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20%作为低收入人口分红及从事公益性事业报酬。

突出折股量化分红+综合赈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积极探索资产折股量化分红新模式,将以工代赈项目由单一发放劳务报酬向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就业技能提升、保底带贫分红等赈济方式多元转化,把大棚及车间资产折股量化294万元入股村集体经济,保底分红5%,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6.7万元以上;吸纳5户低收入人口参与项目管护,每年户均收入1500元;现已入驻农业企业3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10万元,年带动周边80余户群众务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平安

责编:王玉芳

编审:单平平



大美红堡
政务信息发布,对外新闻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