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惠民生】清水县:以工代赈 “赈”出双向奔“富”

文摘   2024-11-14 16:28   甘肃  



咬定青山不放松,“赈”心助开幸福花。近年来,清水县抢抓国家发改委创新赈济模式项目申报机遇,积极谋划清水县白驼河流域红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综合提升项目,推广“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综合赈济模式,动员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与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不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
白驼河流域红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综合提升项目总投资787万元,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2023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修产业路5.5公里,建设产业加工车间1处、高标准设施大棚7000平方米。项目创新分红模式,实现“鱼渔双授”目标,是全市首个折股量化分红模式项目。
时下,正是黄芪成熟、收获、收购的最佳时期。走进红堡镇李店村黄芪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铆足干劲加工中药材,大家熟练地筛选优质桔梗,进行人工修剪,再用切片机切成均匀薄片,完整保留黄芪的药用成分,最后灌装、封口。一罐罐成品整齐地排列,等待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以‘党建引领、村企共建、抱团发展、服务三农、带动增收’为经营理念,采取公司化的运营模式,发挥‘政府主导、信誉保障、质优价廉、让利于民’四大优势,辐射带动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已加工完成中药材黄芪10吨,销售各类农资化肥45吨,预计到年底产值可达80万元,向村集体经济分红16万元,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机会40余个,每月为群众增加收入2000余元。”天水红农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瑞栋说。
为持续放大中药材产业优势,真正延伸产业链条,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效益留给农户,红堡镇不断增链补链,形成了集中药材种植培育、初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同时,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由单一发放劳务报酬向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就业技能提升、保底带贫分红等赈济方式多元转化,真正把“小草药”打造成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我们每天主要负责修剪秸秆,活不是很累,收入也很稳定,而且在家附近务工,还能照顾孩子和家里,以工代赈项目真正让我们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红堡镇李店村村民高红霞说。
黄芪加工车间是白驼河流域红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综合提升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项目实施过程中,红堡镇采取“培训+上岗”的方式,优先吸纳24名周边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户、低收入户参与务工,务工群众平均增收1.2万元。突出折股量化分红+综合赈济效益,把单一发放劳务报酬转化为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带动群众持续增收、保底带贫分红等多元赈济方式,将大棚及车间资产折股量化294万元入股村集体经济,每年约定保底分红5%,可增收14.7万元以上。引进西安丰累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天水红农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红堡镇供销合作社2家企业,围绕全镇主导产业经营草莓种植、中药材初加工和农资销售,一年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6.7万元。目前,年带动周边60余户群众务工,户均增收0.3万元。吸纳5户监测对象参与项目后续管护,年底可保底分红500元。
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带动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项目实施乡镇与群众发展的双向奔“富”。(图/文清水融媒记者 王永强 刘嘉)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琳
责编:王玉芳

编审:单平平


大美红堡
政务信息发布,对外新闻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