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中国经济版图中,房地产行业犹如一棵历经风雨、根深叶茂的大树,其稳健发展关乎国民经济的繁荣,是社会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基石。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明确提及了房地产,将其置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重要位置,这一信号无疑预示着房地产行业将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这不仅是对房地产行业重要性的再确认,也是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积极展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向高处生长”专题策划应运而生,它聚焦于房地产行业最为核心的要素——产品力,作为衡量房地产项目品质与价值的关键标尺,如同大树最坚实的枝干,承载着整个行业的希望与梦想。它不仅关乎项目的设计美学、成本控制、技术创新,更直接影响到居住者的生活体验与幸福感,是推动行业向上生长的不竭动力。
本专题将剖析成本智慧、大门艺术、植物之美、水景之灵、材料革新等多个维度下的地产产品力精髓。我们旨在通过这一探索,复盘山水比德如何将项目从优秀做到卓越,更期望能够激发整个设计市场的美学灵感,推动行业审美标准的全面提升,促进设计领域的良性竞争与共同发展,实现社会文明进步与居民幸福感提升。
技术与艺术交融
“质朴”材料彰显设计哲学
“材料的选择也是一种表达个性和风格的方式。”来自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的观点,深刻揭示了材料选择在设计作品中的决定性影响力。在社区景观设计中,材料不仅是空间形态与设计风格构建的基石,更是设计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媒介。各类材料以其独特质感与属性,传达出迥异的美学感受,引发使用者的情感共鸣。石材的沉稳、木材的温润、砖块的复古、混凝土的纯粹、夯土墙的朴实无华……将“质朴”的材料运用于恰当之处,能够精准传达设计的精髓与理念,赋予景观以独特的魅力与深远的意义,使之成为连接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以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凸显设计哲学与人文关怀的深刻存在。![]()
石材以其自然质感、耐久性强、维护成本低等特点,成为社区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能营造古朴典雅的氛围,还能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传达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稳重与古朴之美,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静与安心的情感共鸣。利用不同形状、大小的天然石材进行自由堆砌,形成自然山石景观,以原始姿态置入空间,增添野趣。利用石材的厚重感和自然纹理,打造具有艺术气息的景墙或雕塑,为社区增添文化气息和视觉焦点。采用精细切割技术,在铺设石材地面时确保石材边缘平整、尺寸精确,通过巧妙的拼接,形成美观的图案或纹理;采用在地工匠的传统技艺,以现代表达的形式,取之当地,用之当地。我们将挖山卸岭后产生的大量石头,从场地中提取、清洗、分类,经过整合和重塑的过程,演变成场地中的墙体和地形,形成再现城市化前自然风貌的剧场,以本土原生材料延伸场地记忆。
从场地中提取的整石,在岸边进行不规则的布置,以在地材料还原自然状态,并让其在环境中生根,变成周围的一部分,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同时,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融。在地性体现在因地制宜的选择材料,极力与当地的环境相联系,让设计在环境中隐身,在环境中生根,变成周围的一部分,与自然融合。
![]()
![]()
![]()
项目力求以一种【扎根】式的思路介入场地,即优先考虑场地情况,先掂量下有什么“料”,才决定做什么“菜”。大陡峭,裸露岩,黄土地……我们抚慰饱受恣虐的山体,致上崇高致意。入口的
毛石材料,是场地时代更迭的见证者。我们采用场地原有的齐鲁毛石,加工成石料贴面,当地的工匠师傅,以传统技艺、现代表达的形式,取之当地,用之当地,人与自然,都以一种同样的形式守护着这里。![]()
项目大门画卷采用萨哈玛石材与陶板搭配,
香槟金与绿色强烈冷暖对比,昭示着强烈的场地精神属性。归家即是入画,典藏级花园山林画卷。草木叠水相映成趣,向空间传达平静、内省和平衡的氛围。优雅大气的界面随着对景横向延展,品质森居的生活序章就此展开。![]()
木材温暖而富有亲和力,能够为社区景观带来温馨舒适的氛围。其可塑性强,适用于多种景观构建。木材的温润质感仿佛大自然的呼吸,让人心生暖意,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引发使用者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木平台和木栈道不仅能够很好融入自然环境,还因其柔软且富有弹性的质地,使人产生亲切感。其为居民提供了休息和观景的场所,增强了社区的休闲功能。同时,木材的透气透水性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木质建筑小品不仅为社区增添了艺术气息,还提供了遮阳避雨、休息娱乐的实用功能,可显著提升社区的整体美观度和宜居性。在现代的景观中,置入具有文化意义的“古董”木质凉亭,将为空间带来更具深度的美感。![]()
相比石材的冰冷坚硬,木料是更加温暖柔软的材料。设计团队在地块的草丘区域做了三个适配地形的碟状木装置,打造出全龄游乐设施。
木料本身的弯曲延展度和木料间拼合的自然性被充分发掘。此时此地,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坐、躺,甚至是翻滚其上。
![]()
![]()
金沙天悦最终的设计方案中,最醒目的就是这座殿角飞檐的古亭。历经4个多月,我们终于在千年瓷都景德镇一处“古建筑抢修世家”寻得了一座珍稀古亭。无论是这座亭的高度、宽度,还是整体的工艺工法,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为了保护这件珍品,把古亭从几千里外运到商丘,需要将古亭的每一个木件结构依次拆开,再小心打包,运送到商丘重新依原样搭建。经过七位专业老师傅将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把古亭20000多个木制零部件组建完成。
至此,这座翘角飞檐的古亭在金沙天悦成功安家,成为“无园不亭”“无亭不园”的中国园林语境下的神来之笔。
![]()
砖,以其质朴的色泽和多元的质感,营造出浓厚的空间氛围,是构建风格化社区景观的理想选择。尤其红砖,其韵味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回到那个充满故事与回忆的年代,引发使用者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追忆。采用传统的干砌或湿砌工艺,体现红砖的质朴美感,不仅展现了其作为建筑材料的实用性,更赋予了社区景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增强景观耐久性的同时,还让人在触摸与观赏中,感受到时间流转、岁月沉淀。红砖的质朴红色可以与多种材料形成色彩上的和谐与对比。例如,与灰色石材搭配,形成冷暖色调的对比,增强景观的层次感;与深色木材结合,则能营造出温馨而古朴的氛围。此外,红砖还可以作为景观墙的基底,与绿植、花卉等自然元素相衬,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砖具有模块化的材料特质,可通过不同的砌筑手法,达成多样的空间效果。如镂空砖墙,可实现墙体内部光影与气流的动态平衡,既增强了墙体的通透性,又丰富了视觉层次;造型砖墙,则运用了复杂的排列组合与形态塑造技术,将砖块转化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元素。
![]()
![]()
![]()
![]()
项目中利用工业时代质朴、有记忆感的材料:红砖(东贸库的主体材料)和重塑工业的金属感,营造一种对场地历史致敬的现代精奢工业记忆风格。设计以情景感,平静的线条,历史情怀感的砖墙,稳重的石材肌理及色调,细腻的金属细节及线条,刻画着景观独有的语言与特征,延展出绝对的品质归家体验。
东贸库的保护建筑主体都是砖体,质朴的红砖与工业金属质感的搭配,不失精致又致敬这个场地过往的记忆,一种延续。建筑朝南并研究入射角度,保证冬日阳光晒进来。
![]()
![]()
![]()
![]()
项目设计保持了仓库原有的韵味,大面积红砖与木材质的外露,让原就和煦的氛围渲染出更深层次的柔和色调。红砖景墙设计凹凸有致,与原场地的仓库厂房相呼应,是场地的记忆,也是历史的痕迹。搭配午后暖阳的轻柔眷顾,夜间的闪烁星光,形成一幅岭南风味光影艺术画,娓娓道来历史长河中归属于工业时代的那一页记忆。
项目中,穿过玄关的屏风画卷,空间虚实转换,打开一条探园之路。长廊名唤“易安”。行走其中,自得陶翁“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意境。
此处的长廊采用镂空的定制砖,相比单调厚重的实墙,这种虚实结合令人行走期间更轻松惬意。当阳光透过乔木洒下斑驳光影,阳光与树影同时投射在水面上,曲径通幽移步异景,一切都是万物生长的美好。
![]()
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其在社区景观设计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创新技术和设计手法,混凝土可以展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和质感。其特质让人感受到一种简洁与力量并存的美感。清水混凝土以其质朴无华的外观和细腻的质感,常被用于景观墙的使用。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结合内部结构做出具有挑战性的造型,并通过精细的浇筑和打磨工艺,可以呈现出混凝土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无需额外的装饰或涂料。透光混凝土是一种将光纤或透明材料嵌入混凝土中,使其具有透光性能的特殊混凝土。在社区景观设计中,透光混凝土可以被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装饰元素,如灯具、雕塑、景墙等。夜晚,这些装饰能够发出柔和的光线,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
![]()
![]()
![]()
![]()
![]()
在入口大门,以多面景墙划分出曲折的空间序列,齐鲁粗犷的毛石碰撞光滑的清水混凝土,光影跃然墙上,花影倒映水中,营造出“回家”这个动作的氛围感,延长归家动线,过滤尘世烦扰。穿过入口,进入住户的日常休憩空间,此处以片墙作为元素,打造拙朴大气的空间氛围。我们特地于此区分动与静,既可由此信步穿越,也可在亭中短暂停留。待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入口使用的透光混凝土墙面透出点点星光,勾勒出细碎的、柔软的花瓣形状,回应空间的主题。
![]()
夯土墙作为一种古老而质朴的工艺形式,其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特质,使其具备独特的质朴美感与可降解、可再生的生态优势,在现代设计中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01 不同工艺的效果
模板夯土工艺、手工夯土工艺和喷浆夯土工艺等不同的夯土工艺,能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肌理效果。模板夯土工艺呈现出规则的纹理,如波纹状、条纹状等,给人以简洁、明快的感觉;手工夯土工艺则展现出自然、随机的肌理,每一面墙都独一无二;喷浆夯土工艺则呈现出颗粒状、纹理粗糙的质感,给人以厚重、沉稳的视觉效果。
02 材料与质感对比
在夯土墙的设计中,还可以结合其他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等,通过不同材料的质感对比和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视觉效果。
![]()
![]()
![]()
天人山水以轻设计的手法,最大程度尊重场地,尊重自然。从公共性、生态性、艺术性、本土性入手,使项目如原本存在般慢慢理所当然地发生在环境之中,蜿蜒而上的山路,艺术化的大门,光影渗透的廊架和原场地保留的夯土老墙……
经过两年的细致打磨,在当地材料、当地工艺、当地工匠的融合与共创下,显露出淳朴而真实的面貌,在场地原始的力量下,衍生出新的个性空间。
![]()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请联系 020-37039822/37039823
媒体推广/合作请联系微信:gzspi2019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山水比德”,股票代码:300844),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创新设计为驱动的综合型规划设计平台,拥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是高新技术企业和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单位,202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贯彻党和国家“两山理论”伟大思想,接续“山水城市”的城市构想,秉持“创新引领诗意栖居”之企业使命,山水比德在“新山水设计方法论”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以“设计+”为核心竞争力的四大业务板块:山水乡村文旅、山水市政公共、山水产城融合、山水社区,为全国各地政府及地产、商业、文旅开发商,在社区环境、商业综合体、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城市设计、区域规划等领域,提供全过程的高品质系统服务。山水比德总部位于广州,在全国有16家城市公司,已落地3500+精品项目,遍布100+城市。山水比德由创始人孙虎先生担任首席设计师,拥有一支近千人的国内外精英团队。凭借创新的专业技术和归心的综合服务,先后荣获WLA世界景观建筑奖、IFLA国际大奖、风景园林奖、勘察设计奖等700余项国内外大奖,连续3年蝉联时代楼盘中国地产景观设计竞争力第一,2020ARCHINA建筑中国设计企业品牌新媒体影响力总榜全国第一、民营企业设计企业品牌新媒体影响力全国第一,蝉联2020-2021 年度、2021-2022年度、2022-2023年度中国民营工程设计企业风景园林专业十强榜首,荣获2021广州文化企业30强、2022胡润中国元宇宙潜力企业榜未来之星、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突出贡献单位”、广州市第一批建筑业“链长制”工作示范企业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