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休闲文旅撬动模式
▲ 左为《夏山高隐图》,右为南平静修小镇
2017年,在全国首个空港文旅小镇——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的启动仪式上,广州市政府与广东省机场集团携手力迅投资与空港城投资,共同对凤和村四个社进行了“微改造”。这一项目不仅融合了空港资源与服务商业,还成功打造了集航空产业配套、文化旅游、生活社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产城融合文旅小镇。
我们初次考察凤和村时,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房屋大多未装修,外墙裸露。策划之初,我们依托空港产业,将其定位为游客的“第一窗口”和航司服务人员的“第二个家”。以空港文化为根,我们践行“文化艺术焕新乡村”的理念,打造了“i+翼体系”的空港经济新生态。
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空心化”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路径
项目开发过程中,通过与村民长期合作,整租土地,采用物业代建+返租模式,成功盘活了闲置村屋。同时进行“微改造”保护性开发,改善基础设施,连接地铁站,升级水电排污系统,改变原有村貌。现代+传统的改造方式,让原有民宿焕然一新,呈现出了饱含人文魅力的高颜值建筑群。全新的村落环境,越来越多村民愿意回迁,吸引村民回归和新村民加入。
作为高端服务区,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的运营依托机场资源和文化旅游核心,创新打造了集航空产业、配套服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田园生态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群落。随着民宿、咖啡馆等商业综合体的不断完善,小镇为访客提供了多样舒适的停留体验。
其中,iFeel 项目致力于潮流文化艺术焕新乡村,融合非遗文化、当代艺术与当地特色文化,举办了年轻人喜爱的国潮非遗活动和艺术展览。iCare 项目打造了生活服务体系,涵盖民宿、酒店、公寓、餐饮、办公和特色商业等业态,为游客和乘客提供了便利服务。iFly 项目着重打造了青少年素质教育,将“握手楼”重新设计成粤港澳青年文化创业谷,并创建了广州首家综合性航空科普基地。
iConnect项目为游客和航空职员提供了完善的住宿、休闲配套及乘机设施,配备了宽敞明亮的城市候机楼和机场快线,解决了机场与小镇间“最后三公里”交通问题。
历史古村国际化振兴模式
新乡村建设第四策:历史古村国际化振兴模式,是一种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发展完美融合的创新路径。以广州花都港头村为例,一个拥有660年历史的岭南水乡古村,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
六百年岭南古村,如何振兴?丨广州花都港头村改造提升
港头村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资源而闻名,但长期以来,村内的产业发展滞后,建筑老化严重。为此,恒广投资公司携手政府,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文化注入”的模式,对港头村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与升级。
在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严格保护与活化了古村落的建筑、街道和水系,同时引入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为古村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减法”策略,保留了原有村落形态和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了对古村落的破坏。在古村周边,建设了新业态,丰富了古村落的接待能力和运营组成,使其成为一个集创意研发、艺术创作、文化展览、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空间。
此外,“岭南国际建筑师公社”项目的启动,为港头村探索了一条可持续、系统的发展路径。如今,文创教育、艺术展览、户外宿营等多元业态在此蓬勃发展,传统农业也得到了提升,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园和研学基地的建立,为港头村增添了更多魅力。
港头村与全球最大的度假酒店交换平台RCI合作,成功吸引了国际化游客。亦庐博文酒店作为港头古村的一部分,正式上线RCI平台,让全球400万RCI会员可以通过交换住宿的方式免房费入住,这一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港头村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
新乡村建设第五策:特色乡野人文塑造模式,则是以坚守乡土文化底蕴、提升高质量乡村体验为目标,通过乡野场景再现、非遗文化创新、研学产业植入等方式,带动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湖南怀化溆浦北斗溪镇,就是这一模式的成功典范。
北斗溪镇位于湖南怀化溆浦县,这里远山如黛,云雾缭绕,自然基地非常优质。在政府的主导下,山水比德作为媒介,渗透到了项目的运营策划、规划分期、景观设计、落地实施的全流程,确保了项目的精准落地成效。项目团队对场地“乡野人文”进行了深度挖掘,通过点状开发带动整体区域旅游的高质量提升,让度假与真实的乡民生活融为一体。
奔赴心中的乡野丨湖南溆浦北斗溪
在改造建设中,北斗溪镇以“克制”的理念呈现原生之美,打造院景中的“非遗”生活。设计灵感来源于花瑶民族的生活场景,以乡村自然资源为基底,化大山大河于庭院寸尺之间。漫步其中,游客可以充分体验花瑶民族传统、非遗文化、生活风貌,享受一场原乡之旅的闲适与自然。
同时,北斗溪镇还注重产业的植入,引导乡民回归,实现乡民安居乐业。通过打造研学、文化与生态游三大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了只属北斗溪的独特业态产业链。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吸引本地农户投入运营管理,利用本地特色产业和劳动力开展各类研学活动,展现花瑶的独特文化。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赏玩青山秀水的天然景致,还可以融入本地的风俗,体验挑花、过花瑶节、看辰河目连戏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北斗溪的成功离不开三个关键因素:高定位、运营前置和高质量突围。通过整体区域打造“研学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形成了区域影响力;前期政府树样板置入运营内容,后续对村民建立辅导帮扶机制;以高端民宿为切入点,打造现象级的话题产品,塑造了北斗溪优质民宿品牌。
零碳经济产业赋能模式
新乡村建设第六策:零碳经济产业赋能模式。以江陵葛洲坝 330 农场为例,该项目是葛洲坝央企自身业务特征与乡村产业链接的创新尝试,旨在通过零碳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打造中国首个零炭乡村产业园区的央企新样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项目规划中,要创造乡村产业新模式,通过新能源、新材料实现资源共享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能源消耗,促进三产高效融合,形成产业生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兴产业示范效应。葛洲坝将发挥其自身优势,将新能源的动能与农文旅融合、产学研共享,实现其自身核心优势。
在产业定位上,我们将核心流量产业——零炭旅游业做大做强,结合乡村绿色种养业和乡村配套服务业,形成特色产业融合的特色品牌。三产融合的多体验业态将被分门别类,合理规划。
整个项目总占地 4000 余亩,现状为自然的田园肌理,左右两翼,水系贯通。在保留田园基底的基础上,项目将科技助力一产、延伸二产、导入三产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农产品将被品牌化,打造中国能建和葛洲坝集团专属的水稻、蔬菜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品质,升级品牌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时,项目还将发展立体种养殖农业基地,将虾稻、鸭稻、鱼稻等高标准农田做精做强,形成特色和细分产业。在特色一产的基础上,通过冷链物流与预制菜的二产延伸,做大商贸产业,打通“育-研-产-供-销”全产业链。三产的文旅融合将作为锦上添花之笔,强化零炭节约的理念,将体验和服务围绕零炭研学、零炭农旅结合,打造新文化展示深度体验的特色内容。
在国土空间利用上,项目严格遵守土地属性,将园区60%的基本农田发展为景观农业,形成大地艺术水上花田,打造湖北最大的稻田艺术公园;39%的其他非建设用地将建设为核心零炭示范区,包括湖北首个农业零炭主题公园和特色体验项目;1%的建设用地则用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荆楚种业之心的服务和研发内核。
最终,项目将实现以生态立园、文化兴园、产业强园的综合目标,形成生态之园、文化之园、产业之园的综合发展格局。通过优化资金整合方案,利用多种政策资金,实现四轮驱动的融资模式,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山水比德”,股票代码:300844),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创新设计为驱动的综合型规划设计平台,拥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是高新技术企业和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单位,202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贯彻党和国家“两山理论”伟大思想,接续“山水城市”的城市构想,秉持“创新引领诗意栖居”的理念,山水比德在“新山水设计方法论”指导下,以产业投资为引领,以空间规划和商业策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为核心,以数智科技、城市更新、微改造、特色IP文旅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建管维为主业,为全国各地政府及地产、商业、文旅开发商提供全过程的高品质系统服务。
山水比德总部位于广州,在全国成立16个城市公司,拥有千人规模,落地5000+精品项目,遍布100+城市。在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孙虎先生的引领下,公司凭借创新的专业技术和归心的综合服务,先后荣获WLA世界景观建筑奖、IFLA国际大奖、风景园林奖、勘察设计奖等800余项国内外大奖,连续3年蝉联时代楼盘中国地产景观设计竞争力第一,2020ARCHINA建筑中国设计企业品牌新媒体影响力总榜全国第一、民营企业设计企业品牌新媒体影响力全国第一,连续4年蝉联中国民营工程设计企业风景园林专业十强榜首,荣获2021广州文化企业30强、2022胡润中国元宇宙潜力企业榜未来之星、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突出贡献单位”、广州市第一批建筑业“链长制”工作示范企业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