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珺回应“退学复读”:不想让77岁母亲失望,网友:应终身禁考

教育   2024-12-10 23:13   广东  

关注我,摆脱泥泞的力量

你好,我是昱子。

“人生或许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很多场短跑组成的混合赛。”

今天看到了一则“高考长跑王”唐尚珺的消息。

大学的期末考试临近了,35岁的唐尚珺正在焦虑这场即将到来的考试。

这也是他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

但这场考试,却让他眉头紧锁。

16次高考,16次轮回,他终于踏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

然而,当军训的号角渐渐远去,迎接他的不是轻松与喜悦,而是更加严峻的挑战

——大学课程的难度,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尚珺曾无数次用这句话激励自己。

但面对高等数学、专业课程这些“拦路虎”,他第一次感到了力不从心。

他向粉丝坦言,大学课程之难,远超他的想象。

尤其是那些他并不热爱的专业,仿佛每一堂课都在提醒:

这里不是他的“舒适区”。

于是,关于“退学复读”的猜测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对于这个选择,唐尚珺沉默良久,最终决定留下。

他的理由简单而深沉:

“不想让77岁的母亲失望。”

有人为唐尚珺的坚持点赞,认为他是追梦路上的勇士。

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他的反复高考和复读,占用了本属于他人的教育资源,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破坏。

“他应该终身禁考!”

这样的声音,尖锐而刺耳。


1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唐尚珺的选择,属于他自己。

但他的故事,更像是一场公开的真人实验。

探讨的是一个普通人通过刻意练习,在高考这条路上究竟能走多远?

近20年的光阴,他用自己的青春作为赌注,去验证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道理:

天赋与勤奋,哪个更重要?

答案,或许因人而异。

但唐尚珺的经历告诉我们:

要上清北这样的顶尖学府,天赋是不可或缺的钥匙。

勤奋虽然是必要条件,但天分往往是那把能打开大门的钥匙。

没有天分的勤奋,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难以抵达梦想的彼岸。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唐尚珺又是成功的。

16年间,他从三本线提升到了一本线,提分近200分,这何尝不是一种胜利?

他的“真人实验”,让我们看到了刷题这种刻意练习的极限,那就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试的“天花板”。


2


但,这场实验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长时间的机械练习,让唐尚珺的智力仿佛被定格在了高考的框架内。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两个关于智力的重要概念:

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指的是实践中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它包括了人类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

而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则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它涉及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

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

30岁以后,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在唐尚珺身上,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的对比变得显像化。

多年的刷题,让他的晶体智力在高考框架内达到了顶峰。

但流体智力却在日复一日的刷题中逐渐枯萎……

唐尚珺“成功”上岸大学,但也付出了创新能力枯萎的代价。

他被禁止的,不是再次高考的许可,而是跳出框架思考的可能。


3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的话,在这里显得尤为贴切。

唐尚珺的故事,不禁令人反思: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为了那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还是为了培养一个能够终身学习、适应社会的个体?

前段时间,华坪女中校长张桂梅提出了一段“奇怪”的言论。

她在谈及高考加分时决绝地称:

自己学校的孩子绝不要什么照顾分上清华。

要上就要硬考上。

张桂梅解释了这看似“古怪”的坚持:

“靠照顾考上去,去了也待不下来,不耽搁了她吗?”

不得不说,张桂梅是一个有远见的教育者。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高考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目标。

一味地追求名校的光环,反而可能荒废了孩子的天份。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有的孩子在高中时期成绩优异,考入名校,却在大学中迷失方向,沉迷游戏,最终荒废学业……唐尚珺也是一样,用了大量的时间去追求应试的结果,结果到了大学,却发现没有多余的脑力学习新知识了。

高考的结果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

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何种挑战,都能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前行。


4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我想有两点:

第一,不要用猫的标准去要求鱼

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条鱼,它将终其一生认为自己很愚蠢。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华罗庚,被人们视作数学天才。

但很少有人知道,华罗庚仅仅只有初中学历。

华罗庚就自述说:“有的同志也许觉得我在数学上有什么天才,其实在我身上是找不到这种天才的痕迹的。我读小学的时候,因为成绩不好就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能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在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也是经常补考才及格的。”

华罗庚的读书生涯只持续到初中毕业。

后来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中途退学了。

但退学并没有影响华罗庚对数学的热爱。

在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期间,华罗庚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走上了数学研究之路。

“每个人都有天赋,但如果你不去运用它,它就会消失。”

作为父母,如何发现孩子的相对优势,让他们在自己的赛道上奔跑,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不要逼着一条鱼去爬树,日以继夜地训练它“爬树”,其结果可能也是像唐尚珺一样,即便考上了,也过得无所适从。

第二,学习不止为考试

《终身成长》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

书中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它无关年纪。”

很多人在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就停止了成长,思维迅速固化。

唐尚珺恐怕就是这种类型的一种写照吧!

我还看过一本书,名叫《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构筑爱的边界》。

作者刘称莲就认为:

家长常常把成长的终点划定在高考。

但孩子的终身学习力也很重要啊。

要想发展终身学习力,就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分数,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从提升能力的角度出发,成功和失败对个人都很有意义。

成功令人迷醉,失败也会令人警醒。

能历经失败依旧探寻的,便是真正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哪怕眼前慢点、差些,也不要否定和放弃学习啊。

学习的方式很多:阅读、实践、旅行、在线课程,都是学习。

教会孩子这种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无论面对何种变化,就能从容应对、不断成长。


5


最后,回到唐尚珺的故事。

尽管尘埃并未落定,但唐尚珺身上的争议与质疑还是带来了很多启示:

也许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一场无数短跑组成的“混合跑”。

要为每一场比赛去努力,但不要因为一场比赛就放弃余下的参赛。

把一辈子的目标定格在18岁的刻度,终究是不太好啊!

“山高水长又有路,遗世独立我为谁。”

即便步履笨拙,姿态未央,也请记得:

每一次跌倒,每一次尝试,都要向着更辽阔的天空去翱翔。

人生路漫漫,不求一蹴而就的飞翔。

但愿在岁月的长河里,持续成长,绽放光芒。

作者/号主:你好,我是昱子,曾是一位新闻主播,如今在新媒体浪潮中挣扎求存,曾是一个高考状元,如今也为学渣娃苦恼不堪,曾一线采访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G20峰会,如今却在锅碗瓢盆中奏响平常日子的交响乐……生活就是如此变化不断,学着去接受、去辨析、去成长,与我一起,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总有一天,会找到更好的自己!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二孩妈妈进化论,一个温暖、有趣、有用的成长伙伴💓



关注我,你可以得到:


  1. 努力却不焦虑的育儿方法❤️

  2. 跌跌撞撞却勇敢前进的生活态度👊

  3. 摆脱琐碎细节,实现妈妈的进化➡️

  4. 精选商品,花得更少、得到更多🎁




孩子的成长史 | 妈妈的进化论



二孩妈妈进化论
这个世界太难,你我抱团进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