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鹰寺、五省会馆、双龙泉……西昌大石板古村这些地名都有啥故事?

政务   2024-11-20 18:37   四川  

地名是展现自然与人文的独特形式,是历史与文化的“留影机”,大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小到一条路、一座桥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它们的名字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寄托了当地群众对家乡的归属感。


小编漫步西昌,带你“数”地名,一同了解这些地名都有啥故事。



01

大石板古村


背倚螺髻山,面朝邛海,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大石板古村距离西昌市中心仅15公里,却别有“忽逢桃花林”之感。走进古村,恍若跨越了历史的长河,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饱含着岁月的故事,低语着古老的传奇。



据当地老人讲述,传说从前村里有一个一百多平米的巨大石板,是地地道道的镇村之宝,大石板村名字由此而来。


据相关史料记载,大石板古村曾经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是商贾云集之地。街上旅店、马店、茶馆、商铺一应俱全,还有灵鹰寺、五省会馆、川蜀庙等,人文底蕴深厚。



随着时代发展,茶马古道、水运逐渐没落,大石板古村“从昔日的物资交易重镇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渔村”。2019年,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中,原钟楼村、核桃村、民主村合并为大石板社区,西昌市海南街道大石板村乡村振兴一、二期项目也随之启动。以保留古村文化和村落原貌为核心,通过修旧如旧、修新如旧等建筑手法,就地取材、精雕细琢,古村落不仅在“扮靓”中提升了颜值,更改变了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传统生活。


02

灵鹰寺


泸山下、邛海边500多年历史的绝美古刹,是一座佛道并存的寺庙。错落有致的清代建筑庙宇、“爱马仕橙”的墙院、精妙绝伦的壁画、惟妙惟肖的神像,让现代艺术与宗教文化和谐相融,成为西昌旅拍的出片胜地。漫步其间,檐角风铃摇曳,聆听古寺梵音。



03

五省会馆


明清时代,大石板商贾云集,一年一度的“虫会”和“蜡会”盛况空前,被誉为五省第一大会。五省商帮(即四川、西康、青海、云南、西藏)都在此落脚,互通有无,茶叶、虫蜡、蚕丝等商贸交易繁荣昌盛,因此筹建了“五省会馆”。走进这里仿佛穿越回茶马古道,感受彼时的繁荣和活力。



通过保护性修复,今天的五省会馆引入了建川博物馆分设的乡村音乐传习所、非遗陈列馆、蜡虫博物馆、盖碗茶怀旧文化等集结古今特色文化的休闲业态。


04

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是当地望族的古宅,也是大石板古村历史最久远的民居,始建于明代中期,为穿斗式土坯墙四合院布局,属于西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环境观。如今依然保留了自然生态的特点,让古宅焕发新活力。



05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经济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过去的大石板村,以茶为道,茶马互市;以摊为铺,多样经营;逢双赶集,半日经营。在这里重现茶马古道遗韵,让人置身于古朴的旧日时光中,感受西南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的茶马文化。


在大石板古村内,处处皆有茶马古道留下的历史痕迹。



06

双龙泉


大石板古道旁的古井,当地老百姓叫它为“双龙泉”,相传是邛海的青龙和白龙所化,吐纳着天真地秀,流动着生命的意蕴,双龙泉的泉水清洌甘甜,世世代代滋养着大石板的村民。



07

白蜡博物馆


凉山地区生产蜡虫始于明末清初,衰落于民国,复兴于新中国,至今已有四百余年。



白蜡是蜡虫的分泌物。凉山地区西昌、会理、德昌、甘洛,历来广植白蜡树,以挂虫采蜡作为副业,以盛产白蜡而闻名。为方便白蜡和蜡虫交易,曾经每年为期一个月的“虫会”和“蜡会”繁盛一时,成为乡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更是带动了百业兴旺,大石板作为曾经的交易中心之一,留下了许多记载,甚至还留有部分古碑传承至今。


为记录制蜡历史,传承中国传统技艺,白蜡博物馆从蜡虫和制蜡的起源、变迁、用途、养殖、工艺等几方面进行展陈,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蜡”,让传统技艺生生不息。



地名是历史文化的精髓

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

黛瓦红墙、绿水绕桥、古香古色的门廊院落

“古”味延绵,新韵悠悠,百年古村绽放新活力

这是大石板古村亘古未变的气质

也是未来发展的“底气”与实力




投稿邮箱:xcrm_xcfb@163.com


往期推荐

放假通知!2025学年度西昌中小学寒假时间确定了!最长28天!

超详细!在西昌 咋过彝族年?

冬季暖阳 最安逸是西昌丨一周超值行程推荐!


来源丨西昌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蒋莉 刘靖钰

编辑丨林碧姣      责编丨彭磊 沙盼     

主编丨文雅 耿玲玉     监制丨孔巍 


西昌发布
观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听党音、跟党走、爱西昌,建家乡!更多便民服务、热点资讯,敬请关注西昌市融媒体中心信息平台“西昌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