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时20分,正式进入……

政务   2024-11-07 07:31   天津  

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

北京时间11月7日6时20分
我们迎来节气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四立”,与“两至(夏至和冬至)”“两分(春分和秋分)”合称“八节”,它们都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从物候上来说

立冬也是秋天转向冬天的

过渡时节

随处可见

青黄夹杂、红枫摇曳之景



古时

立冬不仅是节气

还是一个重要节日

因为它涵盖了“一始一终”

“始”,指的是冬季之始

在古人眼中

“冬”是终了的意思


《说文解字》记载,“冬,四时尽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可见,“终”指的是入冬后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今年冬天会很冷吗?


今年的立冬与往年相比

显得尤特殊

它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

还因为

“早立冬”“公立冬”“十月冬”

民俗老例

被赋予了多重身份



 ➣
“早立冬冻死牛”

民间有句老话说“早立冬冻死牛”,意思是立冬的时刻特别早,有可能冬季越发寒冷,需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严寒天气。

 ➣
“公立冬冻死老狗”

在传统文化中,单数属阳,代表公;双数属阴,代表母。而今年的农历十月初七恰好是单数日期,因此被称为“公立冬”。


老话夸张地说,“公立冬冻死老狗”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时节的寒冷特征。

“十月冬冰雪封”

“十月冬”是根据立冬在农历月份中的位置来命名的。今年的立冬恰好在农历十月,因此得名“十月冬”。


民间谚语“十月冬冰雪封”预示着冬天将会是一个冰天雪地的景象。


不过,中国气象局

在近日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

今年冬季

(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

较常年同期偏高

但季内气温冷暖起伏显著

发生过程性强降温

的可能性大

不管眼下是不是立刻降温

进到立冬时节

老人们锻炼时就该注意了


立冬锻炼要避“



立冬食俗


秋尽立冬始,美好正当时。这种美好可以是一盘热乎的饺子、一碗鲜美的羊汤,又可以是一个香甜糯口的烤地瓜、一袋香气喷喷的糖炒栗子,还可以是一次围炉煮茶、临窗夜话,更可以是洒在身上的一缕温暖阳光。


饺子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

立冬吃饺子的习俗由来已久

所谓“立冬不端饺子碗

冻掉耳朵没人管。”



在立冬节气,老天津人要吃倭瓜馅的饺子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常言道,

“好吃不过饺子”

茴香、韭菜、牛肉、三鲜……

饺子馅儿可谓多种多样


立冬养生


01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强调的就是我们要是在冬季养好肾精,打好底子,来年春天才不容易生病。


冬季补肾,首先要分清楚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肾阴虚者:常常表现为手脚心热、口干舌燥、心烦、大便干燥,需滋阴补肾,可多食枸杞、桑葚、黑芝麻、鳖甲等食物;



肾阳虚者: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宜补阳益肾,食羊肉、牛肉、核桃、桂圆等滋补品。



补肾养生按按肾俞穴↓ 


位置: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简便取穴,就是肚脐(神阙穴)对应的腰部的位置是命门,旁开两横指的地方就是肾俞穴。


做法:先把两手搓热后,用手心放在肾俞的部位,上下揉搓,搓到腰部发热就可以,每天早晚各搓3分钟左右,能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可以缓解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

02


温补为主 不盲补


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羊肉、牛肉、鸡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但羊肉等温燥的食物也不宜过多,以平补滋阴潜阳为主。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应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在保暖御寒的同时需要注意养阴,防止外冷内燥。平时注意小口喝水,让水分慢慢滋润身体。适当吃些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藕、雪菜、梨等。


03


立冬养生注意以下4个方面


1、睡眠


立冬以后,建议遵从“早睡晚起”的作息规律,晚上10点上床睡觉,不要熬夜。好的作息规律更利于阳气的潜藏,让你养精蓄锐。


2、要注意保暖


近期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天气寒冷,易伤阳气,也易诱发各种疾病,要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重点要做到“不冻头、不冻腹、不冻脚”。此外,要记得常用热水泡脚,每天晚上9点左右,用40℃左右温热水泡脚20分钟左右,同时配合按摩涌泉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温阳补肾。糖尿病患者及心脑血管病患者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3、注意调整运动方式


冬季要避免剧烈运动,但是不能不动,最好的办法是进行比较柔和的有氧运动,比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不仅可以加快血液循环,而且可以培元补气、疏通经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另外,运动的时候也有讲究,运动应在日照充足时,避开早晚,以免诱发疾病发作,而老年人室外运动更应注意保暖。


4、调控不良情绪,注意情志养生


情绪的调节也是养护的重要部分。立冬以后主张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在情志养生方面应做到静心宁神,收敛神气,即此时情志应当“以藏为主”,不宜大喜大怒,对待事情平和应对,宠辱不惊,含而不露,有利于阳气的潜藏。


04


立冬三防


1. 干燥


天气寒冷,皮肤表层血管会收缩,皮脂腺与汗腺分泌的功能降低,导致皮肤干燥,可以涂抹润肤霜做好保湿工作。饮食方面要多喝水,还可以吃一些蜂蜜、木耳、水梨等。


2. 心血管疾病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由于血管收缩,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因此,最好在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


3. 上火


立冬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供暖,且冬季常吃火锅等辛辣食物,容易导致体内火气积郁而“上火”。


中医认为,白色食物最能防燥热。做菜时,可以选择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等。


今天您家准备

吃什么馅儿的饺子呢?



秋去冬来

在这个万物收藏的季节

这个冬天

请蓄积能量,牢牢扎根

等待春暖花开

再次盛放



综合:新华网、央视新闻

天津广播 北辰融媒等

版面设计、校对:江莹

责任编辑:冯暐

审核:张南石

监制:张瑞超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微北辰
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北辰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