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文论】朱玉学:太古绿绮存正气——浅析文天祥的琴索印记

文摘   音乐   2024-08-24 00:00   上海  
南宋最后的忠烈——文天祥

太古绿绮存正气

——浅析文天祥的琴索印记

朱玉学


提起文天祥,世人皆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等多项盛名,如雷贯耳、皓月当空!他的诗《过零丁洋》《正气歌》入选现代中小学课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气节的“符号”,激励教染了世代无数仁人志士以身报国,视死如归。鲜为人知的是,文天祥还是一位谙熟韵律,擅工琴艺的音乐“玩”家,太古遗音,琴心剑胆,气吞山河,叱咤风云!



琴瑟润泽


清人蒋士铨(1725~1784)在吴中的何氏家中,见到一床文天祥用过的古琴,有感而发,题写了一首著名的诗篇《文信国琴》,“琴曲谁闻'集杜诗’,纪事悲吟《指南录》。”“青原操缦心骨摧,一弹再鼓天地哀。”“太古遗音存正气,坏漆长留丞相字”等诗句,生动描写了文天祥对琴嗜爱,操琴经历,受琴润染等千古佳话。


清末维新四公子之一的谭嗣同,藏有文天祥的一床“蕉雨琴”,琴上刻有“宝祐二年甲寅九月,庐陵山人剖腹重修”字样,说明文天祥不但弹琴、藏琴,还善于修琴,此等琴学造诣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爱好者的水准了。还有一张绿绮式,现藏中央音乐研究所,因其琴背刻有文天祥题诗,琴名“松涛”二字,一般叫它文山“松涛”。文天祥曾在一把瑶琴上刻诗曰:”松风一榻雨潇潇,万里封缰不寂寥。独抚瑶琴遗世虑,君恩犹恐壮怀消。”诗后题云:“时景炎元年,蒙恩遣问召入,夜宿青原寺,感怀之作谱于琴中识之。文山(文天祥字文山)。”借琴抒怀,表现了文天祥忧国忧民、丹心未泯的爱国情怀。


琴友如织


文天祥的琴艺,鲜为后人所知并提论,也许被他浩气凛然的民族气节,特殊经历,以及诗文艺术的古泽所湮没,在中国古琴史上名不见经传。但他的诗中表现出对于琴的感悟和清逸高远的人格魅力,留于后人深刻的教益,特别是他胸襟恬淡,广识琴友,互为蕴染,陶炼心致,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英雄内心世界的广袤、纤致和伟大。



文天祥21岁高中状元,才高气盛,刚直不阿,斥责宦官,讥讽权相,三次为官,三次遭贬,几次自请致仕(退休回乡)。他情寄山水,以琴排忧,陶冶性情,因而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相互励勉,肝胆相照,管鲍分金的良师益友。


隐居孤山的诗人林逋;与其相互赠诗的萧敬夫、萧焘夫兄弟;丞相杜范的侄子杜浒,少负气游侠,附随文天祥;诗人胡琴窗与文天祥唱和多首诗曲;做过学官教授的陈寿山,在文天祥被排挤出官回乡闲居的生日之时,来为他道贺抚琴;精通医道的朱松坡与天祥往来甚密,互道琴艺;被权宦罢黜的吴西林;长期隐居,后与文天祥同被执北行的进士邓剡等等。


文天祥的琴友不限于读书人间,他与方外之人也有琴艺交流。一次他听一位罗姓道士弹琴,逐写下两首五言律诗记之。


特别令人称道的是,文天祥与汪元量的友情清风高阔,感人肺腑。汪元量(1241~1317?)原为南宋宫廷琴师。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陷临安,三宫被俘北去,汪随三宫徙燕京,常往监中探视被囚禁的文天祥,以诗唱和,成为莫逆之交。元十七年(1280)秋,汪元量入狱探视。两人品评《行吟》,相互勉励。汪元量为文天祥援琴弹奏《胡笳十八拍》,文天祥则集杜成诗,写了一组《胡笳曲》,其中云“罢琴惆怅月照席,人生有情泪沾臆。”《文山先生全集》卷十四,《胡笳曲序》记录此事。


汪元量赞赏文天样的英雄气概,还弹奏《拘幽》十操,以周文王被幽之事激励文天祥的斗志。文天祥感动万分,在汪元量的诗集后题跋,对汪元量做出高度评价:“南风之薰兮琴无弦,北风其凉兮诗无传。”还以悲壮的豪情,作了《汪水云援琴访予缧绁弹而作十绝以送上》赠给汪元量,直接写到了二人共同喜爱的琴道。


琴心剑胆


文天祥乃一介文官,21岁高中状元,37岁时散尽家财,起兵勤王。后临危授命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相当于现总理兼国防部长),拥立益王赵昰为帝,转战福建、广东抗元,展现了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精神。他在江西、广东的抗元斗争中,多次与元军交战,在雩都、兴国等战役中获得胜利,还配合当地抗元武装,成功收复了赣州、吉州所辖的20余县。虽然带兵参战不多,但足以表现了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亮剑精神。据说谭嗣同在收藏文天祥“蕉雨琴”的同时,还收藏了一把铸有“凤矩”二字,文天祥的随身佩剑。



为后代世人赞誉,名垂千古的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文天祥从小就接受理学思想熏陶,从一介书生成长为浩气凛然的民族英雄,他的许多琴诗从不同侧面记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自己数十年间的性情、感受和心路历程,尤其对陶冶他性灵的古琴雅趣,多有生动描述,呈现出琴心的峭拔风骨。


敬缅先贤。文天祥《寄题琴高台》,“泾水绀以深,古有神人潜。至今空山夜,泠泠琴上弦。”叙述战国时著名琴人琴高,约弟子相见的情景。他在福州任枢密使时,拜访宋朝忠谏名相陈俊卿府,赋诗《题陈正献公六梅亭》,“相府亭前梅六株,四围香影护琴书。”1269年4月,文天祥登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谢朓楼”,读杜甫、李白推崇的诗人谢朓诗“已有池上酌,复此风中琴。”感怀赋和“千年一邂逅,共调风中琴。”


琴诗之道。文天祥与诗人胡琴窗唱和《跋胡琴窗诗卷》,生动阐述琴与诗的关系:“琴窗善鼓琴,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然则观琴窗诗,必如听琴窗琴。”论述琴诗一体,视听兼容,诗中有琴,琴中寓诗,其韵其味的特点:象征与隐喻;教化与修为;艺术与表现;文化与传承,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体现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情怀。


故宫里的这幅真迹讲述了文天祥的希望与落莫


以友为善。《用萧敬夫韵》“庭院芭蕉碎绿阴,高山一曲寄瑶琴。”“雪中若作梅花梦,约莫孤山人姓林。”(林,指北宋隐居孤山的诗人林逋)。借音乐形象抒发了向往高洁,结好挚友的清风心境。他的《别谢爱山二首》“绿绮知音早,青灯对语迟。”以琴声比喻知己。《和朱松坡》“细参不语禪三味,静对无弦琴一张。”与一位叫钱新班的朋友临别赠言“送君天上去,当户理瑶琴。”送给邓剡“琴棋书画诗”四首,其第一首咏“琴”,“意不在言君解否,壁间琴本是无弦。”


弦琴雅致。文天祥以国家天下为己任,在与其生命相始终的浩然正气中,深蕴着真善美的艺术气质,“白日去如梦,青天知此心。素琴弦已绝,不绝是南音。”“南音”即南国之音,祖国之声,文天祥借琴中的“南音”寄托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思。


宋代经历了较复杂、坎坷的社会变故,因而宋代文人表现出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具有开放自由的思想观念,优渥的文化素养,精致的生活方式,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王安石、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到了文天祥这一代,经历了理宗亲政(亲点文天祥为状元)、元军攻入临安、朝廷流亡南方、崖山海战失败、陆秀夫背幼帝跳海身亡(据说有10万军民跟随跳海)、南宋灭亡。他面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忧国忧民,全身报国。


天地有正气,凛烈万古存。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刚柔并济,儒雅任侠,文天祥以不惑之英年,将“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演绎到极致,留与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世代敬仰,名垂千古!









【名家名曲】《春雨》作曲:朱毅 文博   琵琶演奏:曹月

【名家名曲】《西出阳关有故人》作曲:刘德海   琵琶演奏:曹月

【名家名曲】《白马驮经》作曲:刘德海  琵琶演奏:曹月 王一平 杜雅婧


    《江南雅韵》是传播江南丝竹等传统音乐的纯公益性网络平台,每星期三、六播出。我们欢迎您的关注和参与,衷心希望收到您的评论建议(留言区),敬请在阅读后点赞、下载、转发,让我们为传承中国音乐共同努力。

总编:杨 刚 
艺术总监:周 峰 副主编:李 亚
文稿编审:朱玉学 音频编审:朱毅
责任编辑:黄建新  张佳玥
邮箱:1207796138@qq.com
客服电话:13817171188

  本专题系列节目相关资料,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用以任何商业用途,若有违者,本公众号保留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江南雅韵
江南丝竹与琵琶艺术作品介绍、民间音乐活动信息、民间音乐资料研究、探讨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