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也逐渐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及时预防干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人、家庭、社会都非常重要。
有哪些小事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压力,改善孩子心理健康?一起来看——老师家长该如何甄别孩子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发现孩子出现不想吃饭、暴饮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内分泌紊乱等情况。
发现孩子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
发现孩子行为与此前明显不同。
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不进去。
发现孩子没有朋友,或同学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时,要重点关注。
偶尔如此,无需太过在意,但是长期这样(一般超过2周),容易诱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需要及时关注。
吸气, 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抑制呼吸, 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 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没有最糟糕的事情,只有最糟糕的看法,只要改变糟糕的看法,就能改变糟糕的应对方式,从而取得乐观的结果。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
不良情绪是一种负能量,不能适当地输泄容易影响心身健康。所以,在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可以找好朋友倾诉和吐槽;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
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常跟孩子聊天,把说话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不能因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长。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最温馨的。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父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去努力做事。
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坏情绪就像房间里的灰尘时常会有但只要细心打扫就能保持干净让我们科学应对 一起拥抱精神健康。
连云港圣安医院由心理咨询师、中医师、健康管理师、专科医生等组成的心理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团队针对因家庭矛盾、社会或工作压力、内向自卑等各种因素造成的焦虑、焦躁等不良情绪,为家庭生活不协调、社交方面有障碍(如怯懦、自我封闭)、心理压力大、青少年厌学等情况的居民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
陈海宁主任:13705127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