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的“出圈密码”:宇宙的尽头是京剧

时事   2024-11-21 15:00   四川  

提到王珮瑜,你会想到什么?著名京剧演员、梅花奖得主、白玉兰戏剧主角奖得主……比这一系列头衔更出圈的是——“瑜老板”这个称号。她是京剧名角,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女老生,京剧余派的第四代传人。王珮瑜的出圈让大家领悟到:一个女孩,也能帅得风华绝代。

王珮瑜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 (刘叶/摄)

11月20日傍晚,在成都“戏窝子”悦来茶园,王珮瑜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独家专访,畅谈京剧艺术、传承使命与时代流量,字字珠玑,尽显大家风范。

为何热衷于线下讲座?
“这种体感短视频和互联网不能替代”
“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威震沙陀,一呼百诺”“好,好,好”……

王珮瑜此行成都,是参加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11月19日下午,作为本届戏剧节“名家进校园·开讲戏剧课”主讲人,她为成都理工大学的师生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瑜乐京剧课》。从历史风云到传奇人物,从唱腔韵味到传承之路,边讲边唱边演,两小时讲座风趣鲜活,赢得满堂彩。

王珮瑜在成都理工大学分享《瑜乐京剧课》(刘叶/摄)

从第一次做京剧普及推广听众只有6个人,到迄今为止的800余场讲座,王珮瑜对京剧的“破圈”效应令人瞩目。在网络上已经非常火的她,为何还如此执着于线下讲座?王珮瑜笑言:“互联网是个很好的东西,但是在线下与年轻人面对面,这种体感是短视频和互联网所不能替代的。”

她进一步解释:“首先我比较喜欢和人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他们的眼神,可以捕捉到对方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样的反馈非常重要。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回输、不断自我成长和锻炼的过程。如果是完全的线上,可能只会通过评论、点赞的频率,去评估你的东西是不是被大家喜欢,它不一定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和维度,所以我坚持做线下。”

戏曲艺术传承如何破圈?
“面对内卷最好的方法不是躺平,而是创新”
当下,包括京剧在内的戏曲种类,在传承方面都面临着一些困境,很难出圈,对于这种困境,王珮瑜有非常理性的认知:“京剧和很多戏曲艺术一样,一定会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的完成,不是说它陨落了,而是一定会用这个时代或者下一个时代所喜爱、所接受的方式继续活下去。所以我们不用悲观,也不用沮丧,但要直面眼下我们遇到的困境。一要正视,二要尊重,三要想办法去改变。”

王珮瑜在《大登殿》中饰演薛平贵

王珮瑜与封面新闻记者分享:“我听到过一句很好的话说,‘面对内卷最好的方法不是躺平,而是创新’,这种创新可以是内容、状态、传播方式、交互的创新,所以我们要警惕自己因知识结构缺失而带来的创新困境。”

王珮瑜还将自己人生感悟和人生哲学融入到京剧讲座中:“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另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她总结,很多人因为“听不懂”“太慢”“老人才喜欢”等原因,很少去了解京剧,但京剧是隐秘的、羞涩的、内敛的、含蓄的、写意的美,这种美,恰恰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

她围绕“有声必歌、无动不舞”这一主题,从京剧的“三级韵”“唱”“念”“表情”等,多维度展示京剧的魅力和生命力。她妙用京剧“三级韵”诠释“好好好”“买买买”等现代流行语,再现“惊提”“怒沉”“喜展眉”表情包,带领全场观众一起念白《赵氏孤儿》经典台词,品味“西皮慢板”“二黄慢板”“反二黄慢板”“快板”等戏曲腔调的不同韵味。

王珮瑜在《二进宫》中饰演杨波

“京剧没有那么单一,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绝不乏味,必有一种节奏是当下需要的!” 作为其中一位听众,封面新闻记者现场感受到了王珮瑜对线下讲座的享受,这也得到了王珮瑜的认可:“我非常这喜欢样的评价,这让我很惊讶、很惊喜,也让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戏曲创新是怎么实现的?
“从前辈艺术家身上获取到的能量”
王珮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也是很多观众心中“被京剧耽误的脱口秀演员”。“其实我做的所有形态的创新,包括大家看到的‘出圈’,都是从很多前辈艺术家,包括不在戏曲领域的各行各业的人身上,获取到的能量。”

已故著名书法家周慧珺,是王珮瑜的“忘年交”,这位唯一一位女性获得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的书法家,让王珮瑜领略到许多传承的智慧。

“在一次聊天的过程中,周老师跟我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变得还不够’。”王珮瑜回忆道,“这个话拿到戏曲行业,几乎不太敢有人这么讲。周老师的字写得这么好,她还居然说自己变得不够,这句话对我的震撼非常大。”同样让她受益匪浅的,还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我看了大量梅兰芳先生年轻时访美、访日、访苏联等的资料,他携手那么多文人雅士、知识分子共同来完成京剧艺术学术,基本上在他20岁之前就完成了我们所谓的基础传承工作,20岁之后,他每一个阶段都在不断地创新和颠覆。用迈小步的、温和的改良,同时又拥抱着传统艺术,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

王珮瑜在《大保国》中饰演杨波

尽管在传承京剧方面取得了众多成就与认可,王珮瑜仍诚恳且谦虚地形容自己“特别平凡,特别普通”。她说:“我只是在某一个领域实践了花了几万小时的定律,然后可能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而已。我的出圈和今天被采访、被看到,可能是因为这个时代需要戏曲从业者改头换面、一扫大众对我们的刻板印象。”

在传统认知里,戏曲从业者大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或者比较严肃的状态,“但没想到出来一些像佩瑜这样年轻的……”说到这儿,她又自嘲,“其实也没有多年轻,只是说年轻态。我让自己保持像学生的状态,大众会觉得你的专业和你本人的状态是有反差,因为这个反差,大家会被打动。所以我觉得我是被这个时代推着走,我其实普通得一塌糊涂。”

人生的目标是什么?
“做一个学者型演员”
王珮瑜的表演和讲座,总会让人想起一句话“老天爷赏饭吃”,王珮瑜却认为自己在学戏这方面“优势比较微弱,甚至没有啥优势。”于是,她一早放弃通过排一个新编剧目改变当代京剧舞台的奢望。“我又是女生唱老生,在很多事情上是拗不过大众的认知的,你唱得再好、表现得再细腻,也会有观众说‘你是个女的,唱的有呲音’,而且你无法跟观众辩解。”

“放弃挣扎”的王珮瑜认清现实:“我一定要找一条别人不太注意的羊肠小道或者独木桥。”

15岁的时候,她就给自己的授业恩师王思及老师说:“我将来想当一个学者型的演员。”此话怎讲?“我跟同班男生比,人家能翻跟头、能唱武生戏,能短打长靠、还能唱文戏。在唱这件事情上,也没比别人好过八条街,真的是要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然后把这条路走通。”

在工作和事业上,王珮瑜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曲线”:“第一曲线是我作为余派艺术传承者,到后面慢慢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唱戏,一条是传播,走到一个相对被大家认可的状态,我就发展第二曲线,教育。”

于是,她创建了京剧小科班——瑜音社。

王珮瑜在《到宗卷》中饰演张苍

被称作“王校长”有什么体验?
“培养孩子的喜悦与当演员不同”
人称“瑜老板”的王珮瑜,是瑜音社孩子们眼中的“王校长”。“我是第一任校长,是这个小机构的创始人,孩子们觉得这个叫王珮瑜的人挺幽默,挺喜欢我们,挺愿意和我们在一起。跟其他老师相比,状态也不一样,好像是这里管事的,所以叫我‘王校长’。教育这件事情让我很享受,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得到的喜悦和收获,与做演员是不同的。”

王珮瑜的这个“王校长”,从老一辈“王校长”——上海戏曲学校校长王梦云身上获得了许多传承。“王校长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当年粉丝、观众是无数,在正值盛年时被安排到戏校来当校长。王校长曾私下跟我讲过一句话,说自己是放弃了很多来做教育的,她说‘如果没有像你这样的学生,我也不会来做校长’。这句话的分量很重,她在我身上预见将来我可能有出息,她的付出值得的。”

王校长的爱护与照顾,令王珮瑜至今难忘:“王校长从星期一到星期六都住在学校,跟我住在一个宿舍,不让我有一点闪失。因为京剧专业演员的成才和成功率都很低,王校长要完完全全投入在这个事业里面,才能够看到学生们有所收获。”

哪怕毕业时,王珮瑜已经是中央电视台青年京剧演员大赛金奖获得者、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的获得者,王校长依然对她有着深深的担忧:“她说,‘珮瑜你马上要毕业了,如果你到了京剧院不能成为领衔主演,就意味着你没有饭吃’。她是多么爱我以及我们这代年轻的京剧从业者!她是爱某个个体吗?不是,她爱的是京剧事业,爱的是这份荣誉和责任。”

从王梦云校长身上,王珮瑜获得了很多的能量,当自己成为“王校长”时,遇到很多莫名其妙的困难,她脑子就会想:“如果我现在是王梦云校长,我应该怎么来面对这个事儿,我怎么来处理这个事儿?你有可能就会找到答案。所以确实是眼前要有榜样,我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

王珮瑜

流量时代如何取舍?
“流量是好东西,要敬畏不要被绑架”
近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慈善晚宴上,林青霞开嗓演唱京剧《四郎探母》和《三家店》,扎实的唱功和深厚的戏曲底蕴赢得了众多好评。王珮瑜也现身现场为林青霞献花,并幽默道:“小时候看东方不败,就知道青霞姐早晚要唱京剧,并且早晚要唱老生。”今年9月,林青霞曾通过友人特意联系王珮瑜,跨界学京剧。两人于三十年前因京剧结下一面之缘,三十年后再以京剧相会,感动众多网友。提到林青霞学戏一事,王珮瑜夸赞:“她已经会唱了,我只是给她点拨一下。”

流量时代,如何看待流量,怎么取舍?王珮瑜有自己的答案:“流量是好东西,要敬畏流量,同时切记不要被流量绑架,这是需要智慧的。对于流量这件事,我是非常克制和理性的,就像《繁花》里我非常喜欢的一句台词,宝总说的‘如果让我每天坐电梯,我可以,如果没电梯坐了,让我走楼梯,我也行。’非常好,这就是智慧。”

对王珮瑜而言,宇宙的尽头是京戏。“我也不是说自己做每一件事情都有那么远大的抱负和理想,那就太装了。人到中年的社会阅历教会我,清楚知道什么事是我不能做的。”

谈及京剧,王珮瑜眼中永远闪光:“京剧不是老的,一样是酷的。希望在我们身边有像京剧一样美好的事物,它不一定有直接的功能,但京剧与中国古典文学、诗词、绘画、书法一样,都是非常养人的。在休闲的时候,我们怎么武装自己很重要,希望未来我们都有抵御困难的法宝。”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吴德玉 刘叶 摄影报道
图片除署名外均据受访者


往期推荐



龙飞,被公诉!

87版《红楼梦》“鸳鸯”扮演者郑铮去世

南非接连发生中国商人被绑架案!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请关封面新闻视频号

编辑 李扬
责编 王萌
审核 梁波

点“在看”,持续关注!

封面新闻
第一眼 看封面|《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4
 最新文章